◇張惠芝 (江蘇:泗洪縣人民路小學)
在信息化、網絡化大發展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學這一全新的教學方式,已被廣泛運用于中小學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深入思考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如何構建小學語文智慧課堂。教師應依據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創設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科學合理地開展信息化的語文教學,有效地完成語文教學目標與任務,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只有具備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在學習興趣的引領下,更加深入全面地進行語文學習。而采用信息化方式教學,可生動形象地展現語文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真正地做到學有所獲,在優化語文教學結構、構建語文智慧課堂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以《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這篇課文中,雖然作者以優美的文字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美麗風光,但是,如果教師僅僅采用課堂講解的理論式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學生會感到語文學習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學習興趣,也不具備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課文中平面化的文字學習,是難以感悟桂林山水“奇”“秀”“險”之美的。而以信息化方式教學,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展示桂林山水的美麗風光,通過動態化的影音結合視頻,學生能夠對桂林山水獲得直觀化的感受。他們可將課文中描寫的桂林山水的“虛景”,與視頻中展現的“實景”融合進行學習。教師再扮演“導游”,帶著由學生扮演的“游客”一同游覽桂林山水。“導游”會指著視頻當中的桂林山水景物,向“游客”們逐一介紹,使學生能夠將課文中所描寫的桂林山水景物與視頻中的桂林山水景物進行對比學習,從而將平面化的靜態景物與立體化的動態景物相互融合。這樣,就能夠真正地建構語文智慧課堂,通過生動形象地展現語文知識,體現出語文教學的知識性與趣味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中。因此,通過這樣的信息化教學方式,可讓學生融情入景地進行語文學習,更加深入全面地學習和掌握課文知識內容。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智慧課堂的建構,語文教師可依據語文教學內容、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學習心理特點、語文學習水平,創設一個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中進行體驗式的學習。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可拓展想象空間,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并能夠借助于教學情境與語文內容和作者進行深層次的思想交流,獲得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并在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進行語文學習。
以教學《老人與海鷗》一課為例。這篇課文的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描寫老人與海鷗之間“人鷗情深”的真摯情感故事。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應用信息化教學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此時,學生可一面觀看教學視頻,一面聆聽課文內容,將影音視頻與課文知識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通過看視頻、聽課文的方式進行同步學習,有利于其更好地理解與記憶課文知識。同時,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中游客們來到翠湖公園自發地給“海鷗老人”的雕像獻花,并通過聆聽課文中人們追思“海鷗老人”的描寫,學生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展現的“海鷗老人”的“人鷗情深”,以及人們對“海鷗老人”的崇敬之情。通過以信息技術的方式建構語文智慧課堂,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真正做到以情動人,可讓學生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作者所展現的真摯情感,并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把握課文蘊含的真摯情感的基礎上,能夠更好地學習與掌握課文的主題內容與思想情感,教師則可在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前提下,獲得最佳的語文教學效果。
要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構語文智慧課堂,教師就應巧妙地將信息技術滲透于語文課堂教學中,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進行融入式的學習。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可輕松地進行學習,同時也更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信息技術建構語文智慧課堂,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進行深度的語文知識學習。
例如,在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學生由于大都沒有到云南西雙版納旅游過,因此對潑水節缺乏了解。如果教師直接按照課文內容進行理論式的講解,學生會感到難以理解相關的知識內容,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以影音結合的方式展現語文課文知識,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仿佛置身于美麗的西雙版納,從而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進行融入式的語文學習。當多媒體視頻播放傣族小伙敲擊傣家的象腳鼓聚合到潑水節的場地時,教師同步以范讀的方式伴讀課文中的描寫:“那天早晨,人們敲起象腳鼓,從四面八方趕來了。”當多媒體視頻播放西雙版納各地鳳凰花綻放的景色時,教師可相應地朗讀課文中的描寫:“為了歡迎周總理,人們在地上撒滿了鳳凰花的花瓣,好像鋪上了鮮紅的地毯。”當多媒體視頻播放龍舟競相駛過江面的景象時,教師可適時地朗讀“一條條龍船駛過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學生通過這樣的融入式學習,能夠真正地體會到“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熱愛周總理”的真正內涵。學生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深切地感悟到為什么課文標題叫“難忘的潑水節”,這是因為敬愛的周總理與邊疆各族人民共同歡度潑水節,人民永遠會記得敬愛的周總理關心邊疆各族人民的場景,充分體現出邊疆各族人民“難忘潑水節”的幸福歡樂的真摯情感。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劇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而應用信息化教學劇,能夠讓信息化的教學劇更加接近真實生活,讓學生通過教學劇身臨其境地學習,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有利于其深入地理解與掌握語文知識內容。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一課時,為創設信息化的教學劇,首先,教師可指導學生依據教學內容編撰教學劇劇本,并組織學生利用一些生活廢舊物資制作道具,搭建一個教學劇舞臺場景。其次,在教學劇演出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江南桂花香》的歌曲,并播放江南地區鄉下桂花綻放的美麗景致。這時,幾個學生扮演的小孩子來到舞臺上,他們在桂花樹下快樂地追逐打鬧。小孩子用力地搖動桂花樹,此時,金黃色的桂花紛紛墜落在大地上,仿佛是盛開的桂花展現出落英繽紛的桂花雨。孩子們的身上滿是桂花,大地鋪上了一層薄薄的金黃色的毛毯。這時,孩子們說道:這桂花可香呢,整個村子都是桂花的香味。接下來舞臺上的場景一轉,在多媒體視頻中傳來了海浪的聲音,一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和她的女兒一同來到海岸邊,女兒手中還捧著一大束桂花。在教學劇演出完畢后,教師再安排學生朗讀課文,引導他們將朗讀課文所獲得的感悟與觀看教學劇的感悟相互融合,從而得出自己的學習見解。通過這樣的信息化教學劇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體驗,使學生在動態化的學習情境中,能夠在學習與掌握課文主題內容的前提下,提煉與升華課文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想要高效合理地開展語文教學,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建構語文智慧課堂,以影音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信息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語文智慧課堂,進行融情入景的學習,有效地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其語文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