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艷 (甘肅:正寧縣湫頭鎮湫頭小學)
在現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以及新冠疫情跌宕反復的新形勢下,“互聯網+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掀起了現代信息化教育模式的開端。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現代信息資源或平臺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備為小學數學創設多元化教學場景,更好地吸引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目光,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其中,自主探究教學模式是“互聯網+”背景下應用最為廣泛且有效的現代教育手段之一,重在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因此,加強“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模式的運用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科學構建,不僅可以創新優化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充分激活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引導學生通過對數學內容的自主探究及深入思考,實現對基礎知識的延伸、拓展,從而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還能夠實時了解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以此為依據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調整和優化,進而更好地培養全體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及學習能力。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模式的科學構建和運用,是滿足現代化教學發展的現實需要。
伴隨現代教育改革事業的全面深化,很多小學數學教師逐漸意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但就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部分教師仍缺乏對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重視。加之未綜合考慮學生個體的思維認知差異與個性化學習需要,導致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相對較低,難以實現學生數學思維的良好發展。而在“互聯網+”背景下,通過將互聯網信息資源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結合,積極引入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思維及學習習慣,從而為后續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思考和探究,在不斷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的同時,促進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和思維認知能力的雙向提升。由此可見,“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合理運用尤為重要。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主性。即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對不同章節內容和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并將其合理滲透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主地汲取和學習數學知識,逐步達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的目的。第二,探索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合理運用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按照既定探究學習任務和具體要求,并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本章節的知識學習。在此環節中,不僅可以有效增強小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合作探究意識的快速養成。第三,層次性?;凇盎ヂ摼W+”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科學運用,通常具備一定的層次性,集中體現在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教師明確不同章節數學內容的教學任務與重難點知識,并將其貫穿于整個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靈活采用分層式教學方法與網絡平臺,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數學知識基礎理論與計算技巧。所以,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活動的開展,同樣需要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只有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數學綜合素質。
就當前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運用現狀來看,大多數教師仍缺乏對自主探究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視,更有甚者,尚未意識到運用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性,導致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普遍不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針對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牢牢把握“互聯網+”背景下的技術優勢,通過合理運用更為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與信息化平臺,創設趣味化、多元化和生活化的自主探究教學情境,靈活運用小學生喜愛的趣味故事、動畫視頻、游戲活動等教學元素,搭建契合小學生心智發育規律的信息化教學場景,以充分激活全體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及探索欲望,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去。
以小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的教學為例,可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創設多種形式的自主探究教學情境,并將數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與關鍵知識轉化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內容,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首先,教師應立足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學習現狀,以學生所喜愛的“玩具”分類為切入點,創設與之對應的教學情境:上周末是小花的生日,她的好朋友送給她很多生日禮物。生日宴會后,小花需要將這些禮物進行分類和整理。在此環節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設備播放“小花生日宴會”的場景,其中的生日禮物有繪本書、文具、芭比娃娃、積木等,然后,針對所出示的圖片提問:你們喜歡這些玩具嗎?由此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其次,圍繞多媒體課件所出示的生日禮物,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整理并說出自己的分類整理思路。最后,教師可按照學生的想法,利用多媒體設備中的“移動技術”將物品進行分類。通過這一方式鼓勵其他學生直觀了解、分析這名學生的分類整理是否正確,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本章節知識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高效的課前預習同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質效。隨著新課的不斷深入,如何提高小學生自主預習能力成為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關鍵。其中,微課作為“互聯網+”背景下一種應用較為廣泛且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科學設計微課教學課件,引導學生自主預習數學知識,可以達到提高學生自主預習能力的效果。比如,在講解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時,要加深學生對“年、月、日”這些時間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可以先選擇小學生熟悉的節日為切入點,如,6月1日兒童節,并依托多媒體設備采用圖片搭配日歷的方式呈現,由此來集中全體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然后,再借助互聯網平臺中的線上日歷,分別向小學生呈現一些特殊月份的總天數,即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均有31 天,閏年二月有29 天等。通過這種“互聯網+教育”的自主探究教學模式,一來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初步了解本章節所學的數學問題及重點知識,二來可通過將微課上傳至網絡平臺的方式,方便學生隨時查看、復習本章節的微課講解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及鞏固,最終實現學生自主探究及學習能力快速養成的目的。
為更好地發揮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際效用,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效,教師要立足班級學生現狀,深入挖掘貼近學生生活的趣味教學元素,通過組織開展符合教學需要的多元有趣的課堂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呈現學生在操場上自由玩耍的視頻或圖片,并提問:視頻或圖片中有幾名學生在打排球?有幾名學生在踢足球?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可組織與題目相關的趣味游戲活動:先將班級學生劃分成不同學習小組,然后要求各小組學生按照自身的思維方式,分別牢記視頻或圖片中的游戲類型、各項游戲活動人數等,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最快、最準的小組成員可獲得小紅花一枚。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自主探究興趣,同時將本章節知識傳授給學生,努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科學構建尤為重要,是新時期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質效、激活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關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分析研究,并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與個性化學習需要,通過創設自主探究教學情境、科學設計微課教學課件、開展多元有趣的課堂活動等措施,積極構建標準化的小學數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充分把握“互聯網+”的教學契機,引導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促使全體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均能獲得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