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爽
(華東師范大學 地理科學學院, 上海 200241)

《PBL跨學科項目經典案例:太空探索“家”》一書由吳萍、易菀蘭、劉瀟編著,是“學習素養(yǎng)·項目化學習的中國建構叢書”之一。該套叢書對項目化學習的定義、操作、實例等方面進行了翔實的闡釋。
叢書主編夏雪梅提出,項目化學習的中國建構需要以價值觀作為靈魂,基于理智傳統(tǒng),海納百川、和而不同,指向我們的教育“短板”。《PBL跨學科項目經典案例:太空探索“家”》正是基于以上觀點,以“太空探索‘家’”為主題,編寫了PBL跨學科項目的經典案例。
本書簡要提出了PBL跨學科項目設計的基本步驟,即項目萌發(fā)、項目研討、工具開發(fā)、課堂落地、項目修正。“太空探索‘家’”的項目案例面向3~6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長為15個課時,建議集中3~4天或每周半天時間開展,學習內容跨科學、語文、數學等科目。本案例基于“為什么你認為我們未來可能不得不搬去新的星球”的驅動性問題設計了問題鏈,依次設計了“太空探索的歷史”“太陽系宜居星球的可行性分析”“開創(chuàng)先鋒計劃”“設計小火箭和著陸器”和“宜居新家園”五個子項目。在正式實施項目學習之前,本案例還設計了“知識奠基”板塊,要求學生閱讀參考書目、參觀博物館,并填寫相應的任務單。完成知識鋪墊后,學生在驅動性問題和問題鏈的引領下,進入各子項目的學習。每個項目包括學習目標、學習工具、學習過程、學習成果、學習評價五個板塊。除此之外,部分項目還提供了學生工具和教師工具兩類輔助工具,如太空探索時間軸、星球研究任務單、著陸器任務單、著陸器操作手冊等,為學生搭建學習支架,為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提供輔助。
本案例是一個PBL跨學科項目的經典案例,圍繞天文學知識,以驅動性問題和問題鏈為導向,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科學的探究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為學生中學階段的地理學習打下基礎,為教師與研究者設計PBL項目教學案例提供了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