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移民小學 張宏菊
小學語文閱讀歷來是語文教育中的一個重難點。在我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逐漸轉變了教學方法,采用更多的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方式,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綜合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水平,既能促進學生的語言表達,又能從某種意義上適應新課改對素質教育的要求。在此過程中,教師往往要在實踐中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閱讀教學的創新,以促進學生對語言的認識與掌握,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目前的教學狀況,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進行了探索。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創造一些好的閱讀氛圍,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例如可以把文章在黑板上以批注、剪貼等形式展示出來,讓學生根據自己對文章理解的程度來選擇學習方法。教師可以通過板書、故事等形式來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慢慢喜歡學習并愿意去閱讀。在整個課堂中去閱讀一篇課文只需要五分鐘左右,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五分鐘讓學生自主、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閱讀,充分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另外,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討論、交流、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體,而學生則是被動的。從長期來看,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靠機械的讀書來完成課程的,只有極少數的人動腦思考,這就導致小學語文閱讀的質量和效率不能得到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獲得知識。最好的教師就是興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小學語文的閱讀主體應該是自主閱讀的學生,教師要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讓學生有平等的機會來讀書。教師的教學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因素,在課堂上,教師要做到面帶微笑,對學生友好,與學生交往,給予學生最大的尊重和諒解,只有如此,學生們才能真正地喜歡讀書。比如《詠柳》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播放輕音樂和春風吹拂下柳樹迷人姿態的視頻內容,在這個充滿情感語言的環境里,學生們身臨其境。同時,教師要起到引導學生學習的作用,讓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保持在一個新的高度。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營造合適的閱讀環境,比如通過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來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同時,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只有不斷地閱讀,才能使學生的閱讀和理解水平得到真正提升。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較強,教師要在小學階段就自覺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讓學生在教室里大聲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和情感。閱讀前,學生要學會搜集有關資料并進行思考。可以將三個步驟的閱讀方法應用于教學,首先,要求學生在不了解文章的情況下反復地朗讀,做到通順、流暢;其次,用心朗誦,感受作者的情緒;最后,分析所學內容,培養學習興趣。這樣既能增進學生與作者、文字的心靈溝通,又能提升閱讀的時效性。
小學生充滿好奇和探索欲,教師要理解這種特征,才能更好地指導他們。對學生來說,游戲教學是最佳的教學方式,大多數學生都很享受游戲的樂趣。在游戲中,學生可以專注地完成一項任務。學生們玩游戲時,教師適時地將教材里的內容進行轉換,學生會非常樂意接受。比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課文《我上學了》,這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看圖片的內容,對校園生活有初步的認識,并感受教師和同學的親切友情,真正地愛上學校、愛上語文這門課程。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組織學生游戲,使每個人都能展現自己的特長,消除對新學校的“恐懼”。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對他們進行“尊重教師、熱愛學習、遵守紀律”等等的常規教育。游戲教學法能使學生在游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樂趣,也可以促進師生間的友好交流。
在課堂上,提問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問題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學生的知識不僅來源于教科書,還來源于真實的生活。比如,在教授《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向學生提問:“如果那個姑娘向我們走來,你打算怎么幫她?你如何才能幫到她?她會不會被凍死?”學生可以將這些問題與實際生活中的某些問題相關聯,展開深入思考。
課文中的一些句子、詞語和段落都可以用來發問,來增強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的能力。舉例來說,《草原》里有一段文字:“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可以通過這句話提出相關問題。閱讀課文時,要按照中心思想去讀,并把文章前后聯系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它的構思,學習怎樣靈活地寫作。
從一個問題中引出更多的問題,使學生一步一步地對整篇文章進行反思,從而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和感情。比如,講授《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們產生聯想:文章的寫作背景是怎樣的?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課文中提到了兩次掩護任務,哪一次是作為重點來寫的?為什么要重點來寫?能不能把題目中的“五壯士”換成“五戰士”?正文的第2自然段,不只是對角色團體的描寫,也是對每一個軍人的描寫,結合有關資料,談談這樣寫的優勢。只要把以上問題都解決了,本文的主旨就很容易讀懂并掌握。
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教師應提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對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思維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啟發學生思維,使他們不再用機械的方式去學習。通過對課堂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反饋,促進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在整個教學中,教師起到指導作用,這是一個外在因素,學生要積極主動地讀書,這是一個內在因素。內在因素是產生質變的關鍵。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教師才能激發出其求知的渴望,從而真正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學生們才能在課外接受合適的閱讀訓練,從而增強自學能力,獲取新的知識。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策略,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自主閱讀是指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文章中去,正確地理解文章內容。教書與讀書,正如其名稱所示,是指教師指導學生,啟發學生,按要求講授,主動協助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并進行相應的閱讀訓練。在實踐中,教學與閱讀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后者是教學與閱讀的基本依據。一方面,學生能從教師的講解中獲得知識,并能解釋、演示,從而主動思考;另一方面,學生能夠增強閱讀能力,體現自己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并給予教師恰當的回饋。這樣,教師才能找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調整學習進度,改善教學方法與策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自主閱讀要有目的、有學習、有思想、有充分的練習和實踐。自習與讀書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二者缺一不可。總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閱讀與課堂教學的關系,將閱讀需求融入課堂,使學生從中獲益,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讀書令人生疑,懷疑必有進步,而大的質疑必有大的進步。思想總是從發現問題的根源開始。在新課改中,教師要提倡自主測驗、大膽探究,激發閱讀思維,主動思考、領會文本含義。思考源于學習,思考源于質疑。不斷地發現和設定問題是積極思考的一種體現,也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特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放開權力,讓學生主動探索、大膽思考、提出問題,創造一個民主、寬松的讀書氛圍,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教師通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并深入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的思考往往以問題為起點,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問。在小學語文閱讀課中,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心理活動,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以《跳水》這一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讓孩子讀一讀,想象如果船長逼著他的孩子下水,會有怎樣的后果,并說出自己的感受。語文課程標準將閱讀作為一種個性化行為,教師的分析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學生應該在積極的思想和情緒活動中,深刻體會和體驗文章的主要內容。
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表達和理解,不僅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還要學生有豐富的語言知識的積累。由于小學課本的篇幅較短,課堂上的授課時間有限,學生能夠掌握的知識非常有限。因此要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知識面。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推薦書籍、解答問題,加深學生對課外書籍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準確、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增強表達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教師還可以組織一些閱讀活動,鼓勵學生相互推薦自己喜愛的書籍,組織讀書競賽,以激發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
語文作為一門基本功,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做到這一點,必須通過課外閱讀和課外知識的獲取,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在課外閱讀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起到帶頭作用,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閱讀,使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價值。課外閱讀的首要目的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恰當的契合點,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慈母情深》《父愛之舟》里都有“親情”類的作品,所以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表達親情的文章,比如《瘋娘》等,推薦給學生。“母愛”與“父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讀這類的文章,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強烈的情感。讀完之后,學生就能記起與媽媽相處的每一個瞬間,就會懂得如何尊重和感恩。這是一種很好的課外閱讀方式,能幫助學生洗滌心靈,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華。
反饋與改善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教師要經常進行自我反省,找出問題所在并加以改正,只有這樣,才能把更好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課上閱讀,才能更好地進行課堂交流。比如,小學語文教師給學生講解了課文《金字塔》后,就要及時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思。部分教師發現只是向學生們展示了一些金字塔的圖像,讓學生對諸如金字塔的地理位置、海拔等基礎知識有了更多認識,語文教師像是承擔了地理教師的責任,并沒有使學生明白這門課的目標和學習它的意義。所以教學工作沒有結束,下次課堂中要適時地加以完善,在向學生介紹金字塔美景的同時,號召學生好好學習,到那些地方見識一下古代埃及人的智慧。及時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并及時彌補,才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學習效果得到最大提升。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而又艱難的工作。要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效果,必須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全面認識,對每一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研究和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人文情懷,提升整體語文素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通過不斷優化教學手段,使閱讀教學的銜接得到有效簡化。要強調閱讀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