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欣瑩
摘 要:音樂聽覺感知是指鋼琴學習者在學習以及演奏過程中根據(jù)所聽到的內容以及心理反應而積累形成的一種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能力,具有較強導向性和記憶性,不僅可以幫助表演者記憶曲目內容,還可以提高表演者對于曲目所表達感情的理解。不論在鋼琴表演還是學習中,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均有著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鋼琴教師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采用科學方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聽覺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良好聽覺習慣,因材施教地培養(yǎng)學生聽覺鑒別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效果。
關鍵詞:音樂;聽覺感知;鋼琴演奏
注:本文系2022年度成都游憩環(huán)境技術研究院開放性課題項目“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音樂表演專業(yè)鋼琴教學模式改革研究”(22YQKF2312)研究成果。
鋼琴一直以來都是一種獨具魅力的樂器,鋼琴教學也成為當前音樂教師研究的重要內容?;诋斍敖虒W情況,不少鋼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傾向于教授學生專業(yè)技能,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直接影響了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演奏鋼琴時缺乏感情投入。正確認識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及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目前鋼琴教師所要突破的重要難題。
一、音樂聽覺感知概述
(一)音樂聽覺感知概念
音樂聽覺感知是指學生在學習及演奏音樂的過程中根據(jù)所聽到的內容和心理反應逐漸積累形成的一種發(fā)現(xiàn)音樂、認識音樂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聽覺感知來更加準確地把握演奏的節(jié)奏、速度以及力度等要素,進而展現(xiàn)出更加優(yōu)秀的演奏效果。通常來看,音樂聽覺感知主要分為內部音樂聽覺感知及外部音樂聽覺感知。內部音樂聽覺感知主要是指音樂人聽到音樂后內心對此的反應,這部分的體現(xiàn)更加具有主觀性,表現(xiàn)了音樂人對于不同音樂所產(chǎn)生的不同情緒,體現(xiàn)出音樂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達。外部音樂聽覺感知是指音樂人對于音樂表演所做出的肢體反應,其本質上是音樂人內部音樂聽覺感知的外化。外部音樂聽覺感知與內部音樂聽覺感知密不可分,共同成為詮釋音樂作品的必備基礎。音樂表演者只有具備完善的內部及外部音樂聽覺感知,才能更加流暢、精準地完成音樂表演,從而表達出更加深刻的情緒內涵[1]。
(二)音樂聽覺感知的特征
音樂是一種通過聲音來傳遞信息、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其直接作用在觀眾的聽覺感官上。表演者若想更好地把握音樂演奏節(jié)奏,就需要注重音樂聽覺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聽覺感知主要具有導向性和記憶性兩方面的特征。其中導向性是指表演者根據(jù)聲音的節(jié)奏與音準,把握演奏的過程和走向,從而更好地完成表演。在演奏的過程中,表演者相較于觀眾而言,對樂曲的熟悉及掌握程度更高,在表演的過程中可以依靠之前對樂曲的記憶和積累來把握演奏的速度、音色以及旋律,從而更好地保障音樂完整性與流暢性。而音樂聽覺感知的記憶性主要是指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表演者可以依靠音樂聽覺感知幫助記憶音樂的旋律及節(jié)奏等內容,甚至還可以幫助演奏者聯(lián)想生活中的具體場景,從而形成輔助記憶。綜上所述,不論是音樂聽覺感知的導向性還是記憶性,都是幫助演奏者更好地學習和演奏的關鍵。在音樂教學中,若想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演奏的把握,就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2]。
二、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學習以及演奏中的重要意義
(一)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在所有的樂器教學中,鋼琴學習是一門具有很強情感色彩的藝術,要更加注重高尚情操及審美情緒的培養(yǎng),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眼、耳、手等多方面的協(xié)調運動,以此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鋼琴演奏能力。而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就是其鍛煉基礎。盡管從音響美學的視角來看,音樂無法用言語或文字來描述,但它卻能夠通過音響傳遞情感,描繪音樂形象。判斷演奏者演奏水平的高低、造詣的深淺,更多是依賴于耳朵這一感官進行感知,因此一個優(yōu)秀的演奏者必須具備優(yōu)異的聽覺能力。同時,學習鋼琴不僅需要掌握演奏技巧和觸鍵方法,更需要培養(yǎng)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和表現(xiàn)力。只有將技術和聲音完美融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真正的鋼琴藝術之美。鋼琴的學習與演奏密不可分,在演奏中,如果演奏者只注重譜子上的音符,而忽略了聲音的品質,那么演奏者就會像一個打字員,而不是一名真正的演奏者[3]。
鋼琴的初始學習階段對于學生的后續(xù)學習與演奏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在初學階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以及演奏習慣,才能使演奏者在鋼琴演奏中進一步展現(xiàn)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內心情感,這樣演奏者的聲音在交響中才會呈現(xiàn)出一種高度復雜的藝術效果。鋼琴學習過程中聽覺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自我感知,還能啟發(fā)演奏者,所以在鋼琴的學習中不僅要練好手指技術,還要練習對聲音的敏銳感知能力。鋼琴教師在學生學習鋼琴的初始階段要建立完善的聽覺訓練體系,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使其從樂曲的節(jié)奏及旋律感受音程間的和諧度,提高學生的音準,這樣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學生就可以通過所聽到的演奏旋律進行自我修正,指導練習和演奏。
(二)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意義
音樂聽覺感知能力的重要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而且存在于鋼琴演奏中。鋼琴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積累的過程,音樂的聽覺感知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幫助學生熟悉樂譜,從而為后續(xù)的鋼琴演奏奠定基礎。而對于鋼琴演奏而言,音樂聽覺感知是將所學的鋼琴技術外化的關鍵。在演奏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很多突發(fā)狀況,好的演奏者不僅需要較強的音樂技術,還要具備較強的臨場發(fā)揮及應對突發(fā)情況的能力[4]。
承接上文所講的音樂聽覺感知所包含的內部聽覺感知以及外部聽覺感知,其中外部聽覺感知本質上是聽眾對于音樂作品中“音”的生理感知,其主要體現(xiàn)在不同音高、節(jié)奏以及音色對聽眾的影響上。不同演奏者演奏的過程與訓練的過程不同,演奏的過程只有短短幾分鐘,往往不能重來,這就要求演奏者必須具備敏銳的外部聽覺感知能力。這樣才可以幫助演奏者隨時判斷音符和旋律的準確性和流暢性。如果演奏者沒有良好的外部聽覺,就很難把握演奏效果,難以表達出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因此,在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耳朵要隨時留意每個音符是否與樂譜的譜面相符合,確保耳朵能夠完美地跟隨演奏節(jié)奏。類似的,內部聽覺感知能力是指不借助音響效果,而依靠表演者內心想象的音樂旋律表達。鋼琴所表達的不僅是旋律,也是一種情感,演奏者對于演奏的旋律有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因此只有具有強大的內部聽覺,才會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內外部聽覺感知能力是相互協(xié)調、密不可分的,在鋼琴演奏的過程中,表演者不僅要依靠外部聽覺感知能力來把握旋律走向,還要將內部聽覺感知能力與演奏合而為一,使演奏完美注入演奏者的自身情感。
三、鋼琴演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覺感知能力的具體路徑
目前,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培養(yǎng)。因此,鋼琴教師在鋼琴演奏教學中,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音樂聽覺感知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除了教授理論知識,教師還要以釋放天性、突出天賦為導向,促使學生有效發(fā)揮鋼琴演奏才能。不同學生之間可能有著明顯水平差異,但每一個學生都有其獨有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即便是聆聽同一音樂作品,不同的學生也會有不同的情緒理解與情感表達。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能夠整體把握所演奏音樂的走向,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使鋼琴演奏教學順利、高效開展[5]。
(一)采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
若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聽覺感知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采用科學的方法。教師應當向學生提出詳盡的聽覺要求和方法,確保學生能夠清晰明確地理解所聽到的音樂內容。其中,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區(qū)分音符與和弦是基礎。不同的音樂有著自身獨特的聲音效果,其在旋律上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成效,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厘清不同的旋律、和聲、節(jié)奏,這些都是提高學生聽覺感知能力的基礎?!奥牎薄奥牭健薄奥犠屑殹笔侨齻€不同的概念,也表現(xiàn)了聽覺感知的不同層次。初學者往往不了解什么叫作“聲音的基本結構和規(guī)律”,所以在實踐中,鋼琴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對這些基本元素進行概念性的講授,并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的理論知識,提高其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6]。
(二)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聽覺習慣
音樂學習的關鍵不僅在于技術的學習與提升,還在于良好表演習慣的建立,而這需要基于良好的聽覺習慣,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聽覺習慣。具體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展開。
第一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多看、多聽、多感受,走出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以及風聲、雨聲,山川、河流,接受大自然熏陶,而不要一味埋頭苦練。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將所看、所聽、所感受的內容轉化為個體的內心感知,激發(fā)內在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那些只會關在琴房埋頭苦練的學生的演奏能力往往會弱于生活經(jīng)歷相對豐富的學生。因此,閱歷的增長和對生活的獨特感知能夠激發(fā)出學生心中真實的個人情感,從而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鋼琴演奏效果。
第二階段,學生要進一步想象自己演奏曲目所帶來的音響效果,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及記憶力等。比如,以肖邦的《升c小調夜曲》開頭處前四小節(jié)為例,有的學生會將其意境想象成江南煙雨小巷,幽靜的雨夜,屋檐處一滴、一滴低落的雨滴;而有的學生只是一味按照譜面演奏,如此演奏效果勢必不夠理想。前者的演奏效果更有韻味,而且因為加入了想象和情感,演奏者的演奏指法也會更加得心應手。此外,在練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演奏與其他學生的演奏進行全面比較,從而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個人演奏水平至關重要。
第三階段,教師可鼓勵學生多參加譬如鋼琴伴奏、室內樂等實踐活動。在鋼琴伴奏中,除了需保證自身鋼琴演奏技法的準確性之外,還需要演奏者仔細聆聽同伴演奏的節(jié)奏、速度,以達到雙方的完美協(xié)作。這一過程能夠在無形中鍛煉并提高學生自身的音樂聽覺能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聽覺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這個過程,并在練習中不斷探索和提升[7]。
(三)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聽覺鑒別能力
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音樂聽覺的重要性。每個學生的音樂聽覺都不一樣,感知能力也不一樣,因此教師需因材施教,善于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獨特天賦,接受他們的不同,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力。同時,教師需要讓學生重視“聽”,并在遵守鋼琴作曲家本身意圖的基礎上,實現(xiàn)由“聽”轉“奏”,將自己的理解、意識、情感融入鋼琴演奏過程[8]。
四、結語
鋼琴的演奏是一個感情與技術相融合的過程,優(yōu)秀的演奏者不僅需要精湛的演奏技巧,更需要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理解、閱歷,表達內心的情感。因此,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音樂聽覺來進行學習,同時需要在培養(yǎng)學生鋼琴演奏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人文知識的積累,保障學生在后續(xù)鋼琴學習及演奏過程中不斷提高演奏表現(xiàn)力。
參考文獻:
[1]續(xù)萍.論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23(23):124-127.
[2]鮑捷.音樂聽覺審美在鋼琴教學中的培養(yǎng)路徑思考[J].藝術評鑒,2023(13):99-104.
[3]謝菠蓀.聽覺感知[J].應用聲學,2023(4):896.
[4]安越.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J].藝術品鑒,2022(32):172-175.
[5]高馳.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當代音樂,2019(5):141-142.
[6]羅麗娟.探討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9(2):222-223.
[7]方嵐.音樂聽覺感知在鋼琴演奏與教學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8(11):208.
[8]丁大水.鋼琴演奏中音樂聽覺的內涵及培養(yǎng)建議[J].藝術評鑒,2022(17):60-63.
作者單位:
廈門華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