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晶
杭州余杭東方稅務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
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中主要關注的工作內容,尤其是財務中的納稅籌劃工作內容,是當前企業密切關心的內容,有關企業都提高了對納稅籌劃工作的關注度,對其中的風險因素作出了研究。另外,為進一步防止在企業稅務申報過程中發生風險,對我國企業的內控環境,及其相應的避稅風險政策進行了研究,期望可以減少企業在發展過程的稅務成本。
企業的存在和發展與財務管理工作有關,尤其是財務中的稅務申報管理工作關系到企業的成本與效益。分析稅收籌劃工作和財務管理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面:第一,稅收籌劃是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部分。財務中所包含的項目信息較多而繁雜,而稅收籌劃項目就是財務事項中的一項且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稅收籌劃效果好則企業財務管理成效好,反之則其財務管理的成效不好。最后,二者共同促使企業合理調節成本費用及增加經濟效益。稅收籌劃工作是指充分了解國家政策后,挖掘出可能減少的上繳稅收部分,更好地降低企業的稅務成本,進而實現企業自身運營管理目標的一項管理工作;財務管理的目的是對企業投資成本作出科學合理規劃并按照預算管控經營費用,從而達到增加企業經濟效益的目標。可見,兩者都是企業獲得經濟效益的關鍵手段。
在財務中進行稅收籌劃的作用表現在如下幾方面:一是有效增強企業收益和償債能力。企業開展納稅籌劃項目時,能夠明顯減少納稅成本費用并增加企業經營效應,進而推動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在企業獲利水平提高的同時增加了社會經濟效應,能夠合理支付企業經營所存在借貸費用,增強了企業還款能力。二是企業管理的改善。企業通過稅收籌劃的有效開展可以對企業經營活動作出科學合理預計,并可編制出企業經營活動的投入資金預算,企業只需按照投資計劃內容管理經營活動,在有效提高企業經營活動順利開展水平的同時科學合理實施投入資金預算,進而使企業在管理水平獲得提升的同時,也使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獲得更好的提升。
稅收政策問題是企業稅務籌劃中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通常分為稅收政策變更風險和稅收政策選擇風險。
政策變動風險,主要是指決策時效的風險。政府部門針對宏觀經濟狀況,希望這些企業在實際的經營中,能夠更加迅速地適應市場的要求,并不斷地針對當前的市場狀況適時出臺新的稅收政策規則,并同時廢除老政策、舊條例,但企業若沒有對此政策及時的了解,就不能準確掌握新的稅收法規與政策,而這些稅收政策的變動性也將會給企業的稅務申報造成相當大的風險。
政府政策選擇風險的出現通常與納稅人的認識產生了必然聯系,并且導致這種問題出現的重要原因在于申報者對政府政策了解不足,對其中的基本含義了解得不透徹。稅收籌劃方法主要是在充分熟悉和了解稅收法規及相關政策內容的前提上,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籌劃,并在不違反稅收政策規定的基礎上幫助納稅人獲取更多經濟收益。不過,因為中國的稅務立法體系層次較多,在多元化和多級化的稅務立法主體間缺少協調性,加之部分法律內容具有相當的局限性,使得部分法律主體間出現了某些矛盾與摩擦,部分稅種乃至在經營活動的實際操作上沒有系統的、相當具體的法律規范。一旦人們對某些稅收法規的認識發生了偏離,即使是專業人士對企業所得稅政策籌劃中的風險加以管理與分析,有的時候也無法準確掌控其中的風險。所以,一旦由于政策使用錯誤或選用不恰當的政策,會使得稅收籌劃產生失誤,稅收優惠政策只有得到合理的執行才會收到效果,否則會產生稅收籌劃的綜合風險,對企業的平穩增長產生相當大的副作用。
最近多年,盡管中國的稅收制度還在不斷完善中,但在稅收政策規定等領域仍存在著相應的漏洞,或者“真空地帶”。再加上,當下政府稅收部門對稅收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不強,總體上還不能對相關違規行為構成威懾性。另外雖然在《稅收征收管理法》對相關違規行為作出了相應的處罰規定,但其罰金的數額僅是少繳稅收的50%—500%。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不少企業存在偷逃稅款想法,同時企業內部也還沒有建立健全相應的稅收籌劃內控體系,導致企業及其管理者未能對稅收相關工作予以全面深刻的理解與認識,認為利用法律的真空地帶或者不足進行偷漏稅就是正常的稅收籌劃工作,這些內因也影響企業相關內控建設的推進,以及正確的稅收籌劃方案的出臺。
財務管理工作也是企業內部控制的重點工作之一,其內容直接影響到企業稅務籌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為各項稅費的核算通常由財務人員核算,如財務人員的工作實力與業務素質差不齊,則勢必造成了會計工作的服務質量不高,這不但影響到了財務管理的實效性,也造成了財務的數據丟失,使得稅務申報沒有實際的資料做基礎。此外,當企業面臨著實際發生的稅收籌劃風險管理問題時,企業財務人員若不加以有效處理,不僅大大降低了企業實際稅收籌劃的運行質量與效果,也使得企業稅收籌劃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加大,甚至不能完成企業實際稅收籌劃的任務。
在社會經濟管理中,企業的最大任務就是取得更多的經營收益,使利潤的最大化。稅收籌劃工作作為其中的重點內容,不但能合理地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而且還可以實現企業經營收益的最大化。不過,由于稅務籌劃工作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部分經營業務要滿足相應的稅收政策條例的規定,就必然要承擔一定的成本費用,例如在實踐中向知名企業購買其服務產品的時候,企業為了拿到正規發票,往往還必須負擔一定的稅款支出,要在納稅完成后才能取得相應的支出票據。這種業務有時企業支出成本與得到的收益不相吻合,此時企業就要在成本與收益之間進行相應的均衡。所以,企業在進行相應的籌劃過程中,往往還受著成本與效益相關性原則約束,因此必須在二者中權衡利弊做出相應的選擇,這肯定也會對稅收籌劃工作帶來相應的風險。
我們企業要想更合理地防止企業稅收籌劃中風險的產生,從而實現企業對這些風險的有效管控,就需要嚴格執行稅收政策規定,并合理地開展各種稅務籌劃。同時,企業中的稅收管理與策劃者,除了必須逐步提升企業的風險預防能力與風險辨識能力外,還必須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素質,才可以充分了解稅收制度,并由此提高企業稅務策劃手段的有效性與可行性。另外,企業還應從自身的具體運營情況出發,形成科學合理和健全的風險管控體系,通過增強企業風險防范意識,可以將稅務策劃的整個過程都納入有效控制當中,也可聘請一些稅務方面的專業人士對自身的稅收問題作出判斷,以此協助企業發現并避免經營風險,從而健全相應的風險管控體系。
企業要想做好對企業納稅籌劃過程的合理管理,必須從企業的籌劃特點入手,完善納稅籌劃措施,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方案,不斷總結其中的成功經驗,主動進行各種管理和預防納稅籌劃風險等準備工作,減少企業在制定納稅籌劃方法時存在沒有必要的風險,為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制定奠定有利條件。此外,企業在根據稅收籌劃方案進行稅收籌劃時,必須在全面掌握我國有關納稅業務資料的基礎上,結合企業的考慮,統籌考量企業未來經營進程中的目標,與企業的實際經濟發展目標有效融合,同時在此過程中還必須對企業的生產活動作出合理的統籌安排,使稅務規劃方案更加貼近于企業的生產運營活動規劃,從而不斷地減輕企業稅負。
在大數據信息時代背景下,各大企業在運營時要想降低稅務籌劃風險,必須實時收集企業內外關于稅收籌劃的各類數據信息,因此企業務必保持信息共享的暢通。一方面要保持與當地稅務部門之間信息溝通共享,以便實時獲取各類稅收政策或優惠政策的出臺。另一方面,企業內部各部門以及各稅收管理崗位在全面掌握稅收政策法規的同時,也要經常地對稅收籌劃進行溝通與交流,弄清楚相關經營業務涉及的稅種,適用的稅法以及可以稅收籌劃操作的可能,同時企業要鼓勵各單位人員相互之間的主動協調,做好溝通,降低經營風險的出現。
企業稅務籌劃人員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應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素養,因此企業要不斷訓練稅務籌劃人員的反應和技能,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通過對他們的日常教育,使他們了解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同時提高稅收管理人員專業素養,提高他們自己識別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與稅務籌劃人員的合作意識,進而可以對企業稅務籌劃中的問題加以管理,進一步減少稅務籌劃失誤,適應企業對稅務籌劃知識的需要,進而為企業稅務籌劃措施的合理制定創造環境。
我們在對一個經營貿易活動實施納稅籌劃時,通常要提出多種納稅籌劃方案,所以在制定納稅籌劃措施中,要想降低經營風險的出現,企業必須根據提出的不同納稅籌劃措施加以計量和分類,利用概率和統計學的手段,對其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概率加以統計分析和測算。另外,企業還必須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結果和這種結果發生的可能性作出預測,企業可以通過測算各納稅籌劃方案的預計利潤期望值、收益的標準離差等數據,綜合評估各種稅務籌劃方案的節稅收益水平和應承受的籌劃風險程度,從而按照企業自己的風險承受意愿,選定最符合企業的稅務籌劃方案。
企業在稅收籌劃工作中,按照現代企業的風險管理觀點,通過獲取稅收籌劃管理中相關風險管控的數據信息,實施對相關風險因子的識別、分析與評估,并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與外部環境,設定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力,企業通常還可以選用如下一些稅收籌劃中風險管理的主要方法:
企業必須全面考慮到風險出現和產生的因子,從而采取避免、暫停或放棄某一行為、事項或環境,防止遭受風險的沖擊。這一風險回避方法通常都具備著全面徹底等優勢,在公司稅務規劃和風險管理過程中,不但能夠使其中的風險概率減少至最少,還可以降低相應的損失。不過,由于公司在避免經營風險的同時,往往也會放棄了獲取利潤的機會,所以方法上還存在著相當的局限。
風險轉移一般是企業能夠利用契約的方式將風險影響的可能性轉移至第三者,這種方法不可能減輕風險影響的損失程度,而只是將其從一方轉移給另一方。如在企業臨時用工較多的企業稅務籌劃中,可采用協議式轉換雇傭模型,將以往的用工聘用模式,通過與人才平臺簽訂協議,轉換成靈活的用人模式,進而在一定程度轉移企業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相應風險。
風險承擔是企業稅收風險管理的一種重要方式,企業對所遇到的經營風險選擇承擔的方式,并承擔因風險而產生的損失。我們在稅收籌劃中,企業可能碰到的風險因子可能會很多,可是由于各種原因而造成他們對某些風險不能夠進行明確的辨別評估,所以如何獲取初始數據,并對其做出辨識、分類與判斷的結果,對于他們能否采取風險負擔的政策至關重要。但對無法辨識出所有的風險,他們也可以進行風險負擔。而且,在進行了風險分類與評價的工作以后,如果企業出于自身原因,而沒有條件、能力實施管理,又或者從成本效益考量,以及缺乏其他備選可行的管理對策與方法,這種時候企業也可以考慮進行風險承擔。
風險管控是通過研究風險因子出現的原因、環境等,以實現降低風險因子出現后的影響,或降低風險因子出現幾率的目的。企業在稅收籌劃的工作中,造成風險因子產生的干擾原因往往有許多,企業可通過控制其中一項或多項原因以實現目的,比如通過委托外部專家或與獨立第三者簽訂稅收咨詢協議,根據企業的運營狀況定期對企業的財稅狀況實時監測,確定企業日常稅收管理工作中的經營風險,以此實現管理的目的。
在全面推進稅收改革的情勢下,要保證企業納稅籌劃方案的高效執行,就必須從多角度入手,對其中的經營風險作出綜合性剖析,進而采取增強企業經營風險預防意識和建立企業納稅籌劃風險管理方法等舉措,以達到企業對相應風險的更有效管理,從而幫助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取得最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