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晨陽 周美玲
東華理工大學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生產建設活動,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2019年,中國的碳排放達到了27.77億噸,占到了全球碳排放量的27%,而全球碳排放量排名第二的美國在同時期的碳排放量只有14.42億噸。與此同時,各類生態環境問題層出不窮,這不僅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而且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對此,進入21世紀以后,國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生態環境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和,生態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而核電企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旦發生意外事故,對周圍環境產生長時間的破壞,短時間內難以修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發生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以及2011年3月發生在日本的福島核電站泄露事故更是讓人們談“核”色變,公眾對核安全的質疑大大增加,因此完善核電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公眾的恐慌心理,減少核電企業的社會阻力和輿論壓力,重拾社會大眾對核電產業的信任。除此之外,更全面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也會有利于核電企業的自身發展。因此,怎樣積極推進核電企業環境責任披露和促進核電企業環境效評價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擬從核電企業現有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中找出問題所在,希望可以給核電企業優化環境信息披露提供一些可能的參考。
本文從國家角度,企業角度和社會公眾角度三個角度來闡述核電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油氣資源儲量排名世界前列,但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均油氣資源擁有量遠遠不足世界平均水平。四十余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得到了極大提高,但是日益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資源破壞問題給進一步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如果人們依舊以犧牲環境的方式來換取經濟發展,那么長此以往,不僅資源枯竭環境惡化,而且經濟發展也會停滯不前。所以,我們需要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環境。相比于石油與天然氣,核能源更加清潔高效。如果能夠合理利用,將會極大程度解決我國的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但是核能源也有巨大的隱患,一旦發生核泄漏事故,將會對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當重要,一套合理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可以有效避免核能發電的潛在危險,對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實力增強以及核電技術的成熟,國家大力發展沿海核電項目,國家對核電行業的大力扶持為核電企業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但是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這一概念提出之前,企業比較關注產生的經濟效益,從而忽視對環境的保護。這不僅埋下了嚴重的生態安全隱患,也不利于核電企業自身發展。因此,核電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意義重大。核電企業如果能據實公開環境會計相關信息,將有助于樹立積極溝通、透明、消除公眾疑慮的企業形象,使公眾對核電企業的印象加深。干凈、高效、具有強烈的企業社會責任感,這些詞可以深深扎根在社會公眾的心中。在此過程中,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也能使人們更好地理解公司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努力和貢獻,增加人們的信任和依賴。
從社會公眾的角度來看,部分公眾通過電視等新聞媒介見識到了核能的巨大威力,他們害怕修建核電站會危及自身性命,所以對核電站持敬而遠之的態度。而環境會計信息的公開對“核恐懼癥”患者是一種安慰。許多核電企業在國家的出資下成立,在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企業的環境績效已成為所有社會群體關注的焦點。核事故的不斷發生使公民在核問題上很容易面露難色。核電企業只有更好地履行其環境責任并增強公眾對其的信心,才能更好地發展。同時,環境信息的發布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上市核電公司的總體了解,緩解社會公眾擔憂,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還可以遏制公眾對核電站建設的反對,促進核電的長期良性發展。
證監會發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顯示,我國核電上市企業達到81家,其中,32家核電企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49家核電企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本文選取八家具有代表性的核電企業進行具體分析,八家核電企業基本信息如下表所示。

表1 八家核電樣本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
通過這些企業在證券交易平臺以及巨潮資訊網上披露的信息,我們可以得出:上述八家核電企業其中,八家核電企業中有七家采用獨立報告的形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只有皖能電力沒有通過獨立報告的形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而是通過年報中的重要事項等進行披露。對這些獨立報告的頁數進行統計,顯而易見,這些獨立報告中最短的只有10頁,最長的有124頁。相較而言,浙能電力、申能股份的頁數較少,篇幅不足,披露的信息較少。其他六家企業雖然報告頁數較多,但是很多篇幅與環境信息披露無關,很難從里面提取出完整的環境會計信息。除此之外,皖能電力在年度報告第五節環境與社會責任一節中進行披露,展示的篇幅也相當有限,只有4頁。
環境資產以及環境負債等科目的核算需要專業人才,他們需要在收集處理相關環境信息的基礎上編制環境報告。環境會計人員的素質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具有重大影響。部分核電上市企業沒有充分重視內部環境會計人才體系建設,導致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較低。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是創造經濟價值,核電企業也不例外,但是鑒于核電行業的特殊性,核電企業應當充分重視環境會計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當前階段,核電企業內部的環境會計相關人才缺乏,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核電企業內部沒有對會計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第二,我國設置環境會計專業的高校基本為零。核電企業內部如果沒有環境會計專業人員,那么內部環境會計制度將很難進行構建。不科學的內部環境會計制度最終也會給企業運行帶來不利影響,因此核電企業有必要重視內部環境會計人才的培養,通過高素質環境會計人才來搭科學合理的環境會計制度。
十幾年來,相關政府部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對環境信息披露內容的規范化做出了不懈努力。這十幾年來,環境信息披露從無到有,披露內容越來也豐富,但是也存在著缺陷。例如:最新實施的《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中對違規行為的罰金上限為10萬元,處罰力度欠缺。此外,由于經濟體系的不斷改革和新經濟事物的出現,環境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已經不能滿足經濟變化的需要,其體系的漏洞越來越明顯。在當前的經濟體制下,企業環境會計相關數據是內部的,部分數據對環境的評價非常重要。因此,保護企業數據隱私權、知情權和環境權存在矛盾。部分核電企業不希望將內部的環境會計相關信息公之于眾,或者是進行造假,披露一些虛假的,對其聲譽有用的信息,而那些不利的信息通常會被他們隱藏。
在切爾諾貝利和福島事故之后事實上,公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核電企業的能源特性上。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只有少數核電站,主要由國有企業運營,現階段社會資本進入了該行業,給環境信息披露帶來了更大的難度。核電企業公布的環境核算數據質量較差,大多數數據和分析報告只是分析到問題的表面,沒有提供重要信息。此外,核電企業近年來披露的環境信息中,只有少量貨幣性信息,大多數都是非貨幣性信息。在這些少量的貨幣性信息中,所能獲取的有效信息很少,披露的形式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有的核電企業在年報的各個章節中零散披露,有的核電企業還編制了社會責任報告以及ESG報告,環境信息更加分散化,很難讓公眾了解到核電企業環境信息的真實情況。
許多環境問題的改善都依賴于公眾以及社會輿論,比如霧霾與水污染,這兩個環境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公民的生活質量,嚴重危害了公民的生命健康。居民的生活日常離不開水與空氣,當空氣質量惡化,水污染加劇時,喜歡晨跑的公民因為霧霾只能減少外出活動,污水散發出的陣陣臭味使公眾只能緊閉門窗。因環境問題引發的各類疾病越來越多,公眾的總體健康質量水平不斷下滑。因此,公眾希望政府發揮作用,還給他們一個舒適宜居的生活環境,新聞媒體則通過不斷報道來引起政府相關部門的注意。在他們不斷地努力下,政府最終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不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治理。通過不懈努力,水污染治理卓見成效,公眾也看到了久違的藍天白云。相對于水污染和霧霾,核污染好像離我們更遠,大部分公眾都能意識到核污染的破壞力,但是真正關注核電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人卻很少,新聞媒體也缺乏適當的關注。由于缺乏公眾與輿論監督,核電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存在著各種問題。
在理想條件下,內部控制的存在可以優化核電企業的資源配置,而事實上,核電企業環境會計內部控制在現階段難以發揮作用。大部分核電企業將財務績效作為首要目標而忽視環境績效。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核電企業難以實現環境績效和財務績效的雙贏,內部控制制度只會偏向于如何創造良好的財務績效而非環境績效,核電企業環境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迫在眉睫。
核電企業在運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污染物,污染物的處理是核電企業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部分核電企業為了掩人耳目,節約資金,直接排放各類有毒有害物質,給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這些核電企業缺乏環保意識,還有可能故意隱藏一些關于環境會計的真實信息,特別是隱藏對自身發展不利的信息。這種社會責任感的缺失,給其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為了培養環境會計方面的相關人才,國家可以鼓勵一些高校開設環境會計相關專業或者開設環境會計相關課程。對于核電企業自身而言,可以通過和高校建立聯系,鼓勵會計專業學生去其內部實習的方式來培養環境會計相關人才。對于核電企業原有的員工,核電企業應著力培養環保意識和專業勝任能力。對于管理層相關人員,企業應該進行相關培訓,使其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于會計人員,企業應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培訓,這樣才能編制出高質量的環境會計報告。
為便于核電站企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迫切需要國家立法機關和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的相關立法,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符合法規。我國可以積極借鑒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在環境會計領域的研究,加強對環境會計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并且與本國實際情況相適應。首先必須制定相關法律,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標準進行規范和定義,并且加大對環境違法行為的罰款額度。其次是制定環境會計準則,完善環境會計披露內容。
新聞媒體應通過及時報道和發布環境問題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影響,提高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當環境危機和環境保護理念深入人心時,企業積極發布環境會計信息的趨勢將普遍存在。簡而言之,通過社會監督,核電企業可以將其環境賬戶完全公開。
核電企業內部審計相關部門應該規劃各部門環境控制體系實施的合理性和效率。與此同時,核電企業應建立應急機制,提高內部管理人員和工人的環境意識,明確義務和權利,并將環境效益納入經濟績效評估。簡而言之,強有力的內部控制系統將有助于核公司控制環境風險,并提高向環境披露會計數據的透明度。
政府必須加強對核電相關企業的執法力度,這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定期對核電企業污染物排放進行檢查,還需要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審查核電企業披露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現階段有兩種可行方案。首先,應通過法律手段強制監督污染物的使用,也就是說,核電企業產生的污染物必須及時報備,核電企業產生的污染物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才能排放進大自然,不進行報備污染物的核電企業以及偷排污染物的企業將會面臨政府部門的巨額罰款。第二是利用經濟手段,以獎勵、補貼、稅收和排放交易計劃的形式,控制核電企業對污染物的使用。如果核電企業產生了較少的污染物并且及時進行了無害化處理,政府可以給予一定的財政獎勵,財政補貼或者是稅收減免,稅收返還。在核電企業看來,不及時處理污染物會面臨巨額罰款,而及時處理污染物就會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核電企業當然會后者,長此以往,核電企業會接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切實履行社會職責,披露真實的環境會計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