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秋來
泉州師范學院
隨著數字化經濟的發展,出現了大量的非財務數據、非結構化數據,如互聯網企業中出現大量的用戶數據,用戶特征,用戶交易記錄,客戶愛好,對產品的使用行為和用戶所處地理位置等。這些數據與企業的價值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但因無法以貨幣計量,在財務報表中無法得以體現,如何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成為企業面臨的難題。傳統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以前年度資產負債、利潤狀況、現金流等財務信息的會計報表,以歷史成本計量,反映企業過去、靜態的信息,具有局限性和時滯性,傳統報表的價值信息不能合理反映企業真實的價值,甚至出現了傳統財務報表的財務表現與企業的市值相悖的情形。例如,京東公司自2003年創立之后,長達10年的時間都在擴充品類、建設物流、做好售后,導致投入的成本非常巨大,而長期未能盈利。但是,這種投入在最后跨過規模效應的門檻之后,市值贏得了爆發性的增長??傮w上,傳統財務報表主要反映了企業的物質資源、財務資本、有形資產,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無形資源、商業模式等價值在財務報告中卻沒有真實反映。當前,財務部門處理著根據會計準則加以結構化的10%數據,90%的業務數據卻處于“休眠”狀態,如何喚醒數據,實現從D(data:數據)到V(value:價值)的轉換,是財務數字化轉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基于業務數據的重要性,德勤中國數據分析業務領導合伙人朱磊在“2016易觀A10大數據應用峰會”上提出了第四張報表這一理念,認為第四張報表是以非財務數據為核心,構建以數據資產為基礎,涵蓋用戶、產品、渠道、財務四個維度,量化企業價值的管理體系。但相對于實踐界對第四張報表如火如荼的開展,學術界的研究還比較少。田五星等探討了互聯網經濟環境下企業第四張報表應包括用戶、渠道、產品以及人力資源數據。李紅霞等認為第四張報表應包括國家政策、企業價值鏈、客戶體系和內部體系,并探究第四張報表對我國管理會計的影響。張俊瑞、危雁麟認為有必要在“第四張報表”中提供數據資產關鍵信息。翟中碩將財務指標與第四張報表的指標相結合,構建了互聯網企業的價值評估體系。本文旨在對以往文獻的梳理的基礎上,結合當前企業在管理第四張報表的最新實踐,提出對企業第四張報表的內涵與定位,并闡述其可能產生的企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企業傳統的三張報表是對企業以往經營狀態的一個回溯性記賬式反映。其優點是能夠明確反映各個企業的歷史業績,其缺點是缺乏動態性、前瞻性,片面的將財務信息限定在會計準則的規定之中。隨著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盈利周期越來越長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等相關信息越來重要,社會越來越期望通過企業提供與傳統三張報表之外的信息,而對企業的未來經營形成一個相對全面、準確的判斷。為此,本文認為,第四張報表是關于數字化時代企業價值創造的報告形式,以企業價值為核心,為利益相關者提供與企業價值創造相關聯的非財務信息,財務管理由價值記錄轉變為價值創造。但是現有文獻對第四張報表的內容并未達成一致性的結論?;谙嚓P文獻和實踐需求,本文認為企業應在第四張報表中披露企業的無形資源價值、社會責任信息和商業模式三個方面的內容。
1.披露企業投入的無形資源價值。在數字經濟時代,無形資源能驅動企業創造價值,如用戶資源、品牌資源、人力資本、社會與關系資本等。雖然無形資源的投資具有明顯的資本支出屬性,但根據現行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源的投入能夠帶來的未來經濟利益存在重大不確定性,不能資本化,一般都要求作費用化處理,從而低估了新經濟企業的真實價值。新經濟業態下,企業的無形資源的作用日益明顯,傳統的以有形資源為標的的資本驅動模式難以適應新經濟的發展,傳統財務指標沒有真實反映新經濟企業的實際價值。例如圖1,不論是從資產規模,還是從經營規模,或是從經營效益這些傳統財務指標看,工商銀行均超過阿里巴巴和騰訊,但股票市值卻遠低于它們。我國上市公司特別是國際化的上市公司開始關注這一問題。例如,中國廣核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除了披露審計要求披露的財務報告外,還披露企業的生產資本、人力資本、環境資本、智力之本和社會與關系資本等信息。數字經濟時代,舊標尺已衡量不了新經濟,對于無形資源豐富、有形資源占比低的新經濟企業,在第四張報表中披露無形資源的價值,是破解無形資源的價值在財務報表中無法真實反映這一窘境的有效途徑。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本文將無形資源分為用戶資源、品牌價值、人力資本、渠道等四類指標,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關鍵價值表單位:年月

圖1 新舊經濟2020-2021會計年度財務指標(單位:億元)
2.披露企業的社會責任信息。蔡海靜等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出了企業整合報告包括四個維度:財務、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信息。董鑫,張宇琦對2016-2018年我國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對企業價值具有正向影響。2006年9月,深圳證券交易所發布了《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該指引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進行了定義,認為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是指上市公司對國家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自然環境和資源,以及股東、債權人、職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社區等利益相關方所應承擔的責任。參照蔡海靜等對環境和社會責任信息指標的劃分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的界定,本文認為企業在報表中應披露的社會責任信息包括供應商、消費者、社區以及環境披露信息,具體的指標如表1所示。
3.披露企業的商業模式。2013年,國際整合報告委員會IIRC提出了企業價值創造全景流程以及整合報告概念框架。其中商業模式是報告的核心,包括組織的關鍵投入、業務活動、相應的產出和成果。報告認為企業應披露商業模式如何創造價值。英國財務報告委員會(FRC)2016年發布的《商業模式報告》指出,歐盟的上市公司年報越來越多披露和商業模式有關的非財務信息,投資者希望了解財務報告中關于商業模式的信息,以建立或調整對報告主體的估值模型,確認報告主體的發展戰略;投資者希望商業模式能反映企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競爭優勢,關鍵經營收入和主要盈利動因等信息。商業模式應反映企業完整的價值創造流程,報告使用者可以很清晰地從商業模式中了解企業的價值創造流程,以及了解這個流程中的各個環節。綜上,本文認為第四張報表中商業模式應披露企業的競爭優勢、收入模式和盈利方式。第四張報表的編制形式可以根據企業經營狀況的不同而多樣化,若指標的數據難以獲得,可輔以文字說明或圖形表示。本文將企業的第四張報表暫命名為企業“關鍵價值表”,具體如表1所示。
1.更全面評估企業價值。數字經濟時代,業務數據、財務數據都呈指數級增長,企業應掌握復雜數據背后的邏輯以及未來的價值意義,財務管理由價值記錄轉向價值創造。隨著無形資源價值日益突顯,投資者對社會責任信息關注的提高,商業模式持續創新,企業在報表中披露無形資源、社會責任信息和商業模式等非財務信息,能更全面反映企業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提供決策支持和管理引導。傳統的三張報表所反映的財務數據是對企業過去一段時間內經營結果的靜態記錄。數字化時代財務數據具有滯后性,反映企業實際價值的能力受限,決策不應只關注財務數據,應挖掘非財務、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企業的第四張報表目的是為了能夠清晰刻畫反映企業未來增長潛力的數據資產及商業模式所能夠折算的變現能力。通過揭示業務數據與財務之間的關系,來幫助企業將數據變現,并實現事前決策,更好地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提供更有效、全面的信息。因此,與傳統的三張財務報表相比,第四張報表可以提供更多的決策支持和管理引導,實現管理位置前移,是企業經營的“導航儀”。
3.幫助企業識別風險。當企業的財務報表信息和第四張報表反映的信息不一致或沖突時,預示企業的財務信息存在潛在的問題和風險。第四張報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三大財務報表的缺陷,通過充分搜集利用數字化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業務數據,幫助企業及時識別潛在的風險和問題,為公司管理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更好地應對風險。
隨著數字經濟的全面到來,傳統財務報表通過財務數據反映企業價值具有片面性和滯后性,非財務數據能及時、動態地反映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如何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實現數據到價值的轉換,是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管理會計轉型的必然要求。企業無形資源價值、社會責任信息、商業模式是衡量企業價值的重要維度。基于此,本文探索構建了企業第四張報表,從企業第四張報表的產生背景、定位、內容、價值展開論述,以滿足新經濟形式下對企業價值的信息需求,為利益相關者提供與企業價值創造相關聯的非財務信息,推進財務從價值記錄向價值創造轉變。
企業的第四張報表,并不是要替代傳統的三張報表。而是應該與傳統的三張報表相互配合、相互借鑒。傳統的三張報表能夠反映當下企業經營業務的財務狀態和經營情況,而第四張報表則更加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數據資產、商業模式創新等的變現能力以及社會責任履行情況。當然,第四張報表也不可能是包治百病的神藥,也是基于企業當前的數據資產、商業模式等進行的當下企業發展潛力的評估,也需要隨著時間及競爭環境不斷地調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