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平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1)
“1+X”證書制度作為國家職業教育制度建設中的一項基礎制度,將職業等級證書提升到與學歷證書等同的地位。隨著“1+X”證書制度的逐步完善,必將推動職業教育教學體系深化改革,完善職業教育體系的科學合理性,完善職業教育證書培訓體系,明確職業教育發展方向,優化職業院校的教育機制[1]。隨著1+X 制度的實施與推進,全國各大高職院校在建筑高職土建類專業中引入了1+X 證書,土建類高職院校啟動的首個“1+X”證書為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證書,高職土建類專業對應這一證書目前還未及時在既有課程體系中將BIM 知識模塊嵌入課堂教學中,但多數都是基于考證而考證,課堂教學與X 等級證書標準內容之間基本完全分開,普遍采用的做法是開設考前強化訓練的獨立實訓課程模式。這一做法完全脫離1+X 證書設置的初衷,同時又加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且學習效果以及通過率都不理想。在對接該證書考試上我們的專業課程開設上就很有必要開設BIM 基礎應用的課程,并在既有課程體系中將BIM 知識模塊嵌入課堂教學。課程教學與職業考證要達到高度契合,在教學方法上就將面臨大的改革。新“課證融合”的教法研究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發展前景。
從世界主要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成功經驗來看,德國的“雙元制”、瑞士的現代學徒制都是產教結合,多元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多證書制都是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的標配[2]。近年來我國各大高職院校的高職土建類專業教學中均有引入1+X 證書,為了更好地勝任“1+X”證書推廣工作,現以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證書在高職土建類專業課程教法研究上,我們創新的提出“一建、二融、三分、四合”的新“課證融合”教法。
建構就好比一個建筑的主題框架,在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時,針對BIM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要求必須掌握的知識技能為主線,構建教學框架,把職業能力按照課程體系框架的標準進行分解,結合人才培養體系當中的專業課程設置,整合出新的課程設計。
高職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在結合學歷證書與對標BIM 建筑信息模型職業等級證書標準,針對高職土建類專業的建設,依據就業崗位方向,調整現有課程體系,重新構建人才培養方案課證融通銜接方案,基于“X”證書的課證融通和銜接的課程體系實施課程體系邏輯設計,專業課程實施課證融通模塊化教學,主動對接1+X 證書,基于職業崗位需求,將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專業拓展模塊三大模塊,分類分項設置課程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進行模塊化教學改革,形成“崗位+證書+課程”的課程體系,課程實施對接1+X 證書標準相關的內容,明確所需的知識點與技能點,優化課程體系方案。
BIM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的設立原則之一是面向建筑產業未來發展的變革需求;二是進職業技能標準和教學標準的深化融合;三是參照國際標準,以學生能力產出為導向。其教法改革首先要實現的就是技能標準和教學標準的融合。其次應遵循職業實踐與專業學習融合所學專業課程對應職業領域原則。
我們本次研究的“課”是指高職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設置的課程,“證”是指該專業對應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證書,從更高一個層面的概念來說,“課”是對人才的培養,“證”是所從事職業的需求,“ 課證融合”是指把培養人才和職業要求結合起來。以“課”為主,融“證”入“課”的土建類高職“課證融合”教法研究采用以“課”為主,融“證”入“課”的方式,將原有的課程內容解構重組,對照職業資格證書所涉及的知識點,以模塊的形式融合,課程標準與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的標準相融合,將課證融合的教法貫穿到整個教學中。融“證”入“課”的關鍵是在課程的開設上,對應證書的需求。課程開設設置兩種方式:一是獨立開設應用課程,二是在既有課程中植入技能證書模塊。采用在既有課程體系中將證書知識模塊嵌入課堂教學,納入課程大型作業、課程設計、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等。編寫課證融通方案下的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多元建設建設課證融通課程實訓條件、開發活頁式教材及學習相關資源。
學生學習領域與工作領域融合,高職土建類專業屬于實踐性較強專業,對于學生的實操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學生畢業后直接就職于各大城市裝飾企業公司及各大設計機構底層崗位,主要負責室內設計師助理的工作崗位,主要是從事設計表現的圖紙繪制工作畢業生入司定崗就要取得相應上崗證書,且在這個過程中,公司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與資源培訓,才能使畢業生獲得上崗職業資格證書,現目前城高職土建類專業學歷證書和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間基本屬于分離狀態。學校仍以學歷證書管理體系為主,學生畢業只需獲得相應課程的學分就可以獲得畢業證書。日常教學管理學歷證書由學校組織實施,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由第三方企業機構進行組織評價,專業學歷證書與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間的有效融合存在著融合度不高的現象。
“1+X”證書的標準對標了設計師崗位技能的要求,在教學上我們應該采取學生的學習領域融合工作領域,設定適宜的工作情境,設計課程的工作任務源自于建筑裝飾設計企業設計師的崗位工作領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專業技能學習與專業實操兩不誤,提高學習興趣,更能很好的提高考證的通過率。
在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總體框架下,課程學習始前,教師有效進行學情分析,學生根據自身情況確立職業發展的最近發展區和中長期發展區。課程學習內容分段,對應“1+X”證書的初級、中級、高級的等級分級、拓展崗位分流。教師根據學生“三分”的分析數據,在教學活動中分別采用多模塊、多層次、多維度的教法與手段。高職土建類專業具有較強的理實一體性,對于多元化教學資源的時效性,多樣性具有很高的要求,且教學資源維度、教學資源內容、教學資源開發方法等是教學資源開發的關鍵,針對當前的教學資源直接對接課程體系與課程標準,以實際規章、理論知識架構為引導進行開發,與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關標準有效對接。對應初級、中級、高級分模塊設置教學內容重整教學資源,逐步實現分段、分級、分流“三分法”教學。
企業是學院的重要實踐性教學基地,企業實踐教學基地是職業院校開展實踐教學、培養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場所,是職業院校實現產教融合的主要橋梁紐帶,其主要功能是對接生產、科研和技術服務等。在課程教授的過程中,需要將企業所需以及社會所需引入學生學習活動中,這就需要校企共同協作,深入合作[3]。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方法不浮于表面,通常職業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時,采用的是“請進來”和“送出去”的合作模式。“請進來”的企業人員專業技能強,同時在對于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考證標準要求等方面加強了解,企業人員一種情況下是以專家、專業建設委員會身份參與到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工作當中,另一種情況就是作為企業導師走進1+X 的考證課堂參與課程教學工作或培訓課程建設工作。
參與企業實踐的“送出去”的教師要合理規劃好時間,做到把握企業的實際運作情況,同時將在企業事件中攝取的知識點、技能點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否則將導致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企業的具體需求,致使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沒有達到彼此交融、彼此介入的深度。在實訓基地通過校企行合作、推進產教融合,集聚校企雙方資源優勢,對標1+X 職業等級標準,按照培養“基本技能—核心技能—拓展技能—創新技能”的邏輯主線,為確保“1+X”證書職業技能培訓內容的及時更新。課證融通,一面對接企業,一面對接學生,則需要優化師資隊伍,不僅需要教師自己要主動去接受思想出去培訓,同時也應該與企業協同育人,讓教師團隊加入企業骨干,企業專家,實現學生“雙導師”教育,實現企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進教師團隊,共同構建真正的課證融通的課程教學[4]。
課程教學內容按照“課程內容職業化,課程任務項目化”的建設思路,將職業素質與技能,學歷證書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相互融合。探索創新教學方法在工學結合與師生合作是可以深入探究的。
合作式課堂表現在師生合作完成課程任務,好的師生關系不應該是對抗的,而應該是合作的。合作式課堂致力于推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平等、尊重、合作、對話的氛圍,讓師生間、學生間在合作的基礎上形成“合作成長共同體”。合作式課堂主張“師生+項目”情景創設,要求調動起學生參與度,主動和老師一起參與項目設計,而學生也呈現出比想象中更自主地表達,更積極地創新。在工學結合與師生合作的層面創新教學方法,將課堂的主動權給予學生,以課堂“合作對話”教學模式,其由課程任務、課程內容重構、教學目標設置、學情分析、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實施等6 個部分組成。
高職土建類專業的專業課程基本都對應相應的專業技能,我們將“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標準與教學內容融入實際教學操作,在具體的教育學的過程中,共同合作成長的師生理念也是合作式課堂的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合作式課堂的教學法可以表現六個方面。一是“身份平等”,豎立“合作式”教法的思想,在學生對于老師、教學內容、課程項目有充分的認同、接納,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建立合作共同體,接收課程工作任務。二是明確“合作式”教法的目標,讓學生知曉課堂的重點,參與項目教學的分析研討過程,從而明確學習的目標、重點與難點。三是確定“合作式”教法的主題,設計好課程項目學習活動的程序,形成學習方案,體現出師生合作的優勢。四是組織實施好“合作式”教法,教師在合作教學中,作為學習合作小組團隊的成員之一,好比“支部建在連上”教師要完成設計項目總主題的把關,激發學生在主題構思中的主觀能動性,也要抓好項目的落實。五是落實“合作式”教法的成果,學生建構專業課程項目相對應的知識目標、方法目標和能力目標,完成對應課程項目的教學成果要求。六是展開“合作式”教法的評估,教師與學生一起對于“合作式”教法成果進行評價,從成果的整體效果,包括學生高職土建類專業知識與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進行課程教學項目的能力,從而不斷反思、修訂、完善提升學習效果。
在高職擴招大背景下,職業院校對設計類專業的設計實訓室、機房等進行了大量投入,但是設備市場的更新快,學院機房的設備老舊速度快;同時高職土建類專業的知識更新快,新的材料、工法更新迭代也快,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方面各類設計軟件的推出給設計表現更多的可能性,而土建類尤其是高職土建類專業的教材更新速度又相對較慢一些,這就導致土建類產業的新技術、行業新標準無法同步融入教材之中,教師不做補充的話,將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而“1+X”證書制度對教學資源的要求很高,現有的教學資源制約了“1+X”證書制度的順利開展。
家校合作的教學法是學校教學與社會互動的一種形式。家校合作的表現形式可以多元化、多角度、多層面、對院校的職業教育進行有益的補充,是職業教育對接社會對接市場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家校合作的方式一方面改變了以往職業院校主動要求對接社會與市場,變成了以家長資源為代表的社會與市場主動對接職業院校;另一方面家校合作,家長參與教學互動,家長優勢資源互補,就教學設備、項目資源等將有一定的補充。家校合作的方式更好地延伸、和深化“合作對話”式課堂等符合中國本土的教育理念。
“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其人才培養模式選擇、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組織以及人才培養評價標準等的基本依據[5]。”研究1+X 證書制度促進高職人才培養的教育新改革,1+X 證書制度是我國加快建設技能型社會、深化產教深度融合,實現職業教育課證融通的重要抓手。1+X 證書制度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前瞻性,也是我國面對產業升級,緩解技術技能型人才結構性矛盾的重要舉措。在高職土建類專業的人才培養上,引入1+X 職業技能證書標準,實施課證融通改革,探索研究新的“課證融合”教法,有助于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也為高等職業教育其他專業在對接1+X證書工作建設上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