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喬芳
在新課程教學中,數學教師應從數學教學的需求出發,使學生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提高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性,較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迅速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
一、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學內容
中學數學教材是數學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依據,是教師備課的基礎性資源。教師要教好課,必須研究教材、掌握教材。準確理解教學內容,首先要了解數學各冊教材的內容及其編排意圖,知道教材的前后聯系,避免教學時的前后脫節或不必要的重復。其次,要深入分析研究自己當前所教的一冊教材,著重弄清全冊的基礎知識和注意培養的基本技能,各章節的教學目的要求,編排順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每節教材中的例題、習題的配合情況。最后對準備教的一節或一段教材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包括掌握教學目標,明確所教教材的地位、重點、難點和關鍵,研究練習題。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表明,一些低效的教學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有關,由于教師對數學教材的鉆研不夠,不能準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理解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導致許多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教學效果。事實上,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注重教材的整體性,更加有利于教師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目的性和有效性。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培養合作意識
中國人歷來把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教育的美好境界來追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教育的關鍵,更是工作的難點。在實際工作中,我覺得要做到如下幾點:首先,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溫暖。學生覺得老師愛他,重視他,才敢接近老師,才樂意接近老師,才能真正地愛老師。師生之間的互愛才是最理想的師生關系。其次,要用寬容之心容納學生。寬容是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們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藝術。教育家蒙臺涅說:“只有高尚和堅強的心靈才能對兒童的愛好取寬容態度,才具有指導他們的能力。”要想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就一定要有寬容之心。最后,要用扎實的專業功底“征服”學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和敬佩有能力有本事的老師,無不被老師淵博的知識與深入淺出的教藝所折服。因此,教師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
三、注重良好的數學思維培養
一般來講,數學思維即屬于人類的常態思維又不同于常態思維,它是一種通過符號、語言,運用抽象、概括等方法對數學對象進行概括和反應過程的特殊思維。換句話說,數學思維就是以數學概念為根本,通過對數學推理和數學判斷等方法來解釋數學對象的內在結構和它們之間聯系的認識過程。數學思維教學,是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根據數學素材進行具體化的數學構思,形成數學運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數感”,是動態的數學活動。前蘇聯教育學家列托利爾曾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可見數學思維的培養應當被放在數學教學的關鍵位置。而新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各方面能力的鍛煉,新課程下的數學同樣要求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觀察生活、發現問題和分析解決問題。數學思維的培養是一種“授之以漁”的教育,它強調對學生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鍛煉與發展,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對學生的啟迪、促進和指導,鍛煉其數學思維能力,不但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牢固掌握和靈活運用,更使其逐漸具備自主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聯系
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是數學教學生活化的一個關鍵。因此,教學中要盡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教師如果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是不能勝任的。鑒于此,數學教學語言生活化是學生引導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在數學教學中也可以適當使用游戲教學,吸引全班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使數學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目前,課堂教學依舊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我十分注重課堂教學的不斷改革和優化,既強調課堂教學的科學性、客觀性,又強調課堂教學的人文性、社會性,發展學生的自信心,培養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注重知識、智能、情感和行為的整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