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悅

摘? 要:多媒體是一種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工具。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教學過程更高效、知識復習更靈活。文章結合教學案例總結了應用多媒體輔助初中英語教學的策略,即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補充資源、組織活動、落實課后輔導工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英語;輔助教學
多媒體輔助教學,即將多媒體與教學相融合,指教師運用多媒體將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樣化的資源作為教學素材引入課堂教學中,助力學生更好地學習。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是可以用計算機處理的多種信息載體的統稱,包括文本、聲音、圖片、動畫、圖像、視頻,以及程式所提供的互動功能。多媒體輔助課堂發揮著積極作用。
1. 教學內容更豐富
適當補充教學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知識,豐富學生知識儲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各個教學環節補充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與拓展探究活動的興趣和動機,提升學習效益。
2. 教學過程更高效
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重點書寫板書,并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時間記筆記,導致課堂教學時間緊張。在多媒體的輔助下,教師可以將教學重點借助教學課件展示,結合課件講解相關知識,并將課件分享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后結合課件高效復習,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3. 知識復習更靈活
學生在參與練習活動期間,教師應當幫助其復習知識,使其獲得提示和啟發,提高練習效率。復習知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舊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還可以使其高效理解與舊知識相關的新知識。多媒體可以輔助學生隨時復習知識,提高學生舊知鞏固和新知探究的效果。
二、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策略
1. 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在課前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是困擾很多教師的難題。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解決這一問題,即利用多媒體補充與新課知識相關的圖片、視頻、故事等資源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英語課堂中,并從情境出發,提出與情境內容相關的討論話題,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進入學習狀態,產生學習新課內容的興趣,奠定良好的課堂教學基礎。例如,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英語》(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Section A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借助視頻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錄制的視頻,創設以下情境:一名學生與家人出國旅游時,想要購買紀念品。在挑選紀念品期間,該學生向售貨員提出問題:“How much is this bag?”售貨員回答:“It is 17 dollars.”而后,該學生提出自己的需求:“I need a hat.”并在售貨員的介紹下發現不同顏色的帽子,售貨員借助“What color do you want?”“How about this one?”等問題幫助該學生買到了喜歡的帽子。
(2)借助對話引導學生深入情境。
完成情境創設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視頻中人物的動作和商品,推測說話者所說內容的含義。為了讓基礎薄弱的學生也能參與到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在學生有需要的情況下重新展示視頻中的重要情節。這一活動難度較小,可以使學生順利進入到視頻情境中,將自己想象為“購買紀念品”的主人公。
(3)結合情境引入課堂教學活動。
學生完成對話含義推測后,教師可以提出討論問題,讓其分析自己在出國旅游期間應該如何使用英語與商店的售貨員進行交流活動,以滿足自己的購物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學習新課知識的興趣。
教師運用多媒體完成上述情境的創設活動,可以使學生順利進入到“購買紀念品”的情境中,并產生探究熱情,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2. 補充資源,促進學生理解
受文化背景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容易出現難以理解語言知識、文化知識或語篇主人公行為和思想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補充資源,促使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長難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多個簡單的句子,輔助其理解長難句的含義;也可以借助多媒體輔助學生劃分句子結構,使其理解句子構成。針對學生難以理解的文化現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補充有關文化介紹的微課,降低語篇理解難度。針對篇幅過長的課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關鍵信息,使學生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Section B 2b這部分內容時,課文中長難句較多,且課文篇幅較長,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以下補充資源。
(1)語句分析資源。
教師可以將課文中的長句子拆分為多個短句子,從而使學生分析長句子所表達的關鍵信息,并在理解長句子含義的基礎上探究句子結構,使學生能夠在理解課文含義的前提下,分析文章語言構建的技巧。例如,針對“For thousands of tourists from China,this small island in Southeast Asia is a wonderful and safe place to take a holiday.”這一長難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以下內容:Singapore is a small island. It located in Southeast Asia. For thousands of tourists from China,Singapore is a wonderful and safe place to take a holiday.
如此,學生可以在閱讀上述內容時梳理長難句中的關鍵信息。此后,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信息可編輯的特點,將三個句子融合為教材中的句子,并帶領學生劃分句子結構,降低學生對長難句的理解難度。
(2)文章結構分析資源。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課文結構框架圖(如圖1),將其作為文章結構分析資源,與學生共同將課文中的內容補充到文章結構框架圖中,得出課文結構框架細節圖(如圖2),使學生詳細梳理課文信息,感知課文的論述邏輯。
如此,教師便可以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引導學生深度分析課文結構,歸納課文重點,使學生了解作者介紹新加坡的角度與文章結構設計方法,獲得寫作靈感。
3. 組織活動,強化知識運用
知識運用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并發展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然而,分發練習卷、組織聽寫等傳統教學模式難以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熱情,不利于學生在運用知識時發展英語核心素養。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將枯燥的練習變為趣味的活動,如引入精彩的英語游戲、創設真實的英語交際語境等,強化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動機。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 3“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組織以下課堂活動。
(1)造句游戲。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多個單詞作為關鍵詞,要求學生結合關鍵詞造句。若學生完成造句任務且語法準確,則可以為本組加分,所加分數與關鍵詞個數相關。每當學生利用一個關鍵詞,教師則需將該關鍵詞劃去。例如,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outgoing,both,better,though,mirror五個關鍵詞,當學生說出“Both my sister and my brother are outgoing.”后,可以為本組加2分,其他學生在本輪游戲中只能使用剩余的三個關鍵詞進行造句。
為確保學生可以全面回顧單元重點詞匯,教師可以設計多輪造句游戲。最后,教師要統計各組學生的游戲得分,并為總分最高的小組頒發獎勵。
(2)交際模擬。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結合圖片和關鍵詞創設語境,讓學生融入語境中,并結合語境內容與同學展開對話。例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展示一高一矮兩個人物形象,并提供“taller”“Sam”“Larry”三個關鍵詞,對此學生可以設計如下對話。
生1:Is that Sam?
生2:No,thats Larry. Sam is taller than Larry.
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其在學習期間復習與形容詞比較級相關的語法知識。
(3)賞文猜人。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仿照這一單元Section B 2b部分的三篇短文,結合形容詞比較級這一語法知識寫一篇介紹班級同學的作文。完成寫作任務后,教師借助多媒體隨機展示3 ~ 5篇作文,讓學生結合作者的特點和其作文中描寫的同學的特點,推測作文描述的主人公。完成猜人活動后,作文主人公需要以“評委”的身份點評作品,指出其中的閃光點和不足之處。
在多媒體的輔助下,上述三個活動均可以提升語言運用的趣味性,使學生在知識運用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語言交際能力,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4. 課后輔導,滿足個性需求
不同學生在完成基礎性學習任務后會產生差異化的需求。學困生需要得到教師的幫助,系統梳理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中等生希望可以獲得更多練習資源,促進知識的內化;優等生不滿足于教材中有限的語篇,希望探究更多與所學內容相關的素材,從而開闊學習視野。為提高課后輔導效果,教師可以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借助多媒體開展分層課后輔導工作,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例如,在教學教材九年級全一冊Unit 10“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時,教師可以在完成基礎教學任務后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分享以下資源。
(1)復習鞏固資源。
教師可以分享微課,結合教材中的對話、短文、圖片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使其更好地了解“be supposed to”相關句型的用法和含義,鞏固教材中提及的見面禮儀、生活習俗和生活觀念等信息,加深對“custom”“bow”“kiss”等常用詞匯的理解和記憶。課內學習效果不佳的學生可以選擇此類資源。
(2)補充練習資源。
教師可以分享補充練習題,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除習題外,教師還可以制作與習題對應的微課,使用簡潔的語言講解習題,使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核對答案,并找出錯題的原因。補充練習資源適用于已經基本掌握單元重點知識的學生。
(3)補充文化資源。
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引入的文化知識補充相關的文化資源。例如,針對本單元Section B 2b課文中出現的“host family”一詞,教師可以圍繞“host family”制作文化知識分享微課,介紹“host family”的含義和留學生在“host family”中的生活。在制作這一微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結識在不同國家留學的學生,邀請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介紹“host family”給留學生帶來的便利與溫暖,從而使補充文化資源更具真實性,并強化學生深度研究補充文化資源的熱情。此類資源適用于對外國文化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有助于發展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完成資源分享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使用教師分享的資源,并歸納自己學習時遇到的問題或感興趣的話題。而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反饋,開設“線上課堂”,借助多媒體設備進一步提升學生課后學習的深度,強化課后輔導的效果。
簡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可以巧妙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將其靈活運用于課前導入、課堂教學、練習鞏固、課后輔導等教學環節中,豐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更好地吸收并內化所學知識,發展英語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于蘭. 交互多媒體環境下初中英語讀寫教學策略探究[J]. 教師博覽,2022(6).
[2]繆海燕. 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