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 李夢嬌
(山東師范大學 山東濟南 250014)
新發展格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大成果,是基于國家全面復興偉大戰略作出的積極抉擇和戰略部署,也是“十四五”乃至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和現實路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與條件日趨完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獲得國際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條新興之路。
基于此,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本文通過分析體育旅游產業的時代價值及發展現狀,結合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宏觀環境,對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路徑進行了探析性研究,旨在此背景下,進一步釋放體育旅游產業發展動能,促進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優化。
體育旅游是一種以旅游資源為載體,以體育運動為核心,以觀賽、游覽及運動體驗為主要形式的旅游活動,涉及體育相關要素和輔助行業(餐飲、旅游住宿、公共交通、商業、文娛演出等)的多元復合業態[1]。在體育強國背景下,體育產業發展的熱度持續上升,作為體育產業的一個分支,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可進一步推動體育產業的全面進步。與此同時,體育旅游產業分別融合了旅游和體育的產業特點,打破了體育和旅游的產業邊界,具有專業性強、社會效應大的特點,其本身具有的特性使現代經濟產業更加富有生命力。因此,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旅游行業產品體系的豐富、消費渠道的擴展具有重要的抓手作用,對建設新的經濟發展動能、開拓新的經濟發展路徑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有機融合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從消費角度來看,體育具有很強的集合效應,可以集聚消費人群,通過集體的現場觀賽或體育活動,實現對消費群體的有效聚攏,從而推動旅游經濟發展。從產業角度來看,體育旅游與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核心行業直接相關,具有很大的經濟轉化空間,而且體育產業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和滲透力,可以有效刺激經濟消費。從市場角度來看,體育產業擁有天然的國際市場優勢,旅游正需要這種優勢,依靠體育賽事的巨大影響力吸引旅游者,提高旅游產業的價值。作為體育產品化的重要支柱,體育旅游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體驗,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滿意度,還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產業的整體發展,推動旅游和體育產業的發展。在新發展格局下,體育旅游產業對國民經濟產業的發展具有帶動作用。
2021年,國務院發布《全民健身規劃(2021—2025年)》,將體育旅游明確列為全民健身融合發展的三大領域之一[2]。在新發展格局下,作為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一種特殊的旅行方式和產品模式,體育旅游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體育旅游產業即將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萬美元,中產階級人數超過4億,說明旅游產品的需求將出現新的轉變。相關數據表明,我國體育旅游產業以每年30%~40%的速度快速增長,遠超全球體育旅游市場15%的平均增長率。
從消費角度考慮,體育旅游活動本身具有較強的社會性,消費群體的聚集,是新發展格局下市場營銷必須關注的新型特征。未來一段時間內,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余,對健康休閑體育產品的需求會明顯提高,同時沉浸式體驗和高品質內容的旅游活動也將更受大眾追捧。我國體育消費者具有高品質的消費特性,即大量的體育旅游參與者不僅滿足于基礎化的體育旅游產品,還開始更加注重體育旅游過程中的參與性、體驗性和獨特性。據統計,中國34.9%的人口對體育運動感興趣,其中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分別占46.1%和37.2%,是體育消費的主力軍。在此基礎上,中高級的管理人員比例高達34.3%,這些消費群體和消費價值將提高大健康休閑產業的需求。體育旅游作為一種休閑健康生活方式,將在未來十年間獲得極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體育旅游在目前的發展模式下,其市場發展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態勢,體育旅游新興起,體育旅游與文化、娛樂、數字經濟等相互滲透。數據顯示,在保證運動體驗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體育旅游產品時,更熱衷戶外體驗,而且隨著科技的融合,獨具地方特色的體育文化旅游活動迸發出了新的經濟活力。伴隨著體育旅游產業的IP化進程,以核心吸引力和主題為特征的產品更容易得到參與者的青睞,游客則更愿意在運動中獲取認同。體育旅游IP本身具有的高排他性可以使體育旅游產品更加富有個性化特點,進一步貼合參與者的體驗需求,整體提高游客的消費滿意度。受關注度高的體育賽事、體育明星、體育俱樂部或參與度高的體育活動,以及具有地方標志性意義的體育場所等,都可以發展成一個好的體育旅游IP,有效促進某一范圍或時期內的體育旅游發展。
規范的頂層建設,是實現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正確引領。通過分析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特點,其政策引領體系主要針對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和產業布局三個方面[3]。體育旅游產業的安全發展離不開健全的法律法規制度,在確保產業相關者合法效益的同時,為體育旅游參與者的個人合法利益提供了保障,為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創造了綠色環境[4]。針對產業的結構政策,應加強對體育旅游產業結構的政策優化及政策導向,充分利用市場優勢,確保產業在政府主導下運行,積極尋求社會投資,主動擴展融資渠道,充分激發市場發展動能。體育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其根基在于政府支持下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加大科技開發力度、完善服務設施,進一步穩固產業的發展進程。針對產業組織政策,應健全市場競爭體系,協調市場關系,在充分發揮市場良性競爭活力的同時,確保合理的競爭制度體系建設。另外,應不斷加強政府對市場的調控力度,建立健全監管體系,積極建設第三方評估制度,進一步優化市場格局,確保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規范性。針對產業布局政策,合理的產業布局規劃是決定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在制定規劃時,第一要深入了解體育旅游產業資源分布情況,準確判斷產業發展局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產業布局政策。第二有明確的規劃思路,在確定規劃路線時,要緊扣當前時代發展現狀,不斷優化政策指向,更好更快地推動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
體育旅游產業市場結構的完整性是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場發展體系,才能更好地確立市場在資源合理配置中的基礎位置。在當前的發展格局下,要想增強產業發展動能,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就必須建立合理競爭、制度化管理、互通開放、有序發展的現代化市場體系。首先,健全體育旅游市場體系,務必明確市場主體,發揮產業營運者的領頭羊作用。當今體育旅游產業處在時代發展的又一轉角時刻,面對持續變化的發展現狀,產業決策者在緊跟時代進步潮流的同時,要注意企業自身的定位,合理審視市場環境,在緊抓市場機遇的同時,降低投資風險。其次,市場體系的建設與完善,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府應依據當前的發展局勢,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充分發揮其職能效應,不斷加強市場監管,合理調整投資和消費關系,進一步優化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環境。最后,充分利用社會多方力量,進一步加強產業的主體建設,努力形成主體帶動組織,組織供給主體的市場新格局。
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加快提升產業鏈核心技術水平和共性技術支撐能力,成為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產業不斷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條件[5]。體育旅游產業是集聚了旅游業和體育業共同特點的融合產業,“體育+旅游”的產業體系不只是單一的“1+1”模式,其應在共享兩者的產業資源后,創造新的市場價值。首先,正確的政策引領可以完善體育旅游產業的資源體系。通過合理分析體育旅游產業的資源分布情況、消費需求狀況及市場布局范圍,制定科學的資源分配政策,可以更好地整合體育旅游產業的內部資源,有效引導產業政策供給和需求動機。其次,充分挖掘和利用體育與旅游產業的特色價值。通過全面統籌和綜合大型運動賽事,可以使地區的體育旅游資源得到有效利用[6]。將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社會經濟資源、生態與環境資源、政策機制資源和合適的旅游環境相融合,為旅游者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行業主體者應充分考慮產業的價值特點,融合產業的特色優勢,主動挖掘融合契機,積極開發新的體育旅游項目,不斷提高自身的市場吸引力。最后,體育旅游不但需要自身在融合化方向上更進一步,而且該加大體育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力度,創新融合的資產管理模式,鼓勵文化、體育旅游企業進行聯合資本運作。
體育旅游產業與傳統旅游產業一樣,作為服務行業,切實提高自身的服務質量,構建完善的服務系統,是增加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求[7]。要提高體育旅游產業的服務質量,必須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不斷完善產業的基礎設施配備,合理增加配套服務設施(交通、餐飲、住宿、購物)建設的財政投入,緊跟時代發展潮流,及時優化基礎服務體系。另一方面,不斷提升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深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時刻保持熱情的服務態度、迎合游客的服務需求、開設游客服務意見征求渠道,以不斷提高游客的滿意程度為最終的服務追求,切實提高游客的服務體驗;健全服務水平監管體系,及時對服務人員的服務水平進行評估和監察,激發服務水平提升動力;構建安全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安全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及時摸排安全隱患,制定緊急事件處理預案;完善服務人員培訓機制,定期開設服務培訓,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增強服務意識。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體育旅游已經融入數字經濟中,從宏觀經濟規劃到智能設備的運用,都使體育旅游行業發生了新的變化,進而優化了體育旅游的產業結構。首先,以大數據為依托,為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礎。必須加強大數據可視化的應用,推動智慧體育旅游景區的建設,并通過對景區的動態監測等,加速旅游景區的智能化進度。要持續推動體育旅游景點的數字化進程,逐步建設一批數字體旅小鎮、智慧主題公園、智慧體旅綜合體等[8]。其次,充分運用智能技術,使景區的基礎設施更加智能化,為景區提供智慧化的服務。進一步完善人臉識別系統,確保相關地區的安全。同時,開發和運用智慧App,比如在景區內安裝智能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更多方便。最后,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滲透和運用,為體育旅游開辟新的發展空間。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開發智能運動旅游產品,如VR/AR體驗、智能裝備生產等,拓展消費的新空間和新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