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校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的直接管理者,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與日常事務管理方面的工作。正是因為工作的特殊性,高校輔導員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上作用明顯,理應對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承擔更多的責任。
理論意義。用“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類的關鍵詞在中國知網進行檢索有609 篇文獻,其中學術期刊419 篇,學位論文26 篇,從發文量的趨勢可以發現,自2010—2023 年,在2012 年發文量達75 篇,屬歷年最高,整體變化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自2017 年出現最低點之后,小幅上升,但至今仍有所下降。從理論意義的視角,具備一定的科學理論基礎,在專家學者的研究基礎之上,對高校輔導員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助推大學生就業進行研究是有理有據的,同時結合時代特點和政策規定,現今的研究對于高校輔導員在就業指導路徑研究上也具備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現實意義。一直以來,國家大力支持就業工作。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2023 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強調,千方百計促進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要建設高質量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組織領導等。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就業指導工作自然成為高校日常事務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因此開展高校輔導員助推大學生順暢就業的路徑研究,一方面能夠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方針,合理整合校內外資源,為大學生們提供高質量的就業服務。另一方面,就業歧視、招聘詐騙等問題的出現,廣大學生群體亟需教師能夠進行警示教育和指導,幫助他們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就業指導信息覆蓋面有待提高。當前就業渠道比較豐富,但是就業指導信息的覆蓋面還需要進一步拓寬。高校輔導員在日常就業工作中,會利用多種平臺發布招聘信息,大學生也能從各類校內咨詢網站中獲取相應內容。但在與大學生的交談中可以發現,有些人希望畢業之后回到自己的家鄉找工作,或者了解一些其他相關專業的工作,這些需求無法從招聘咨詢中獲取,有時候需要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在各大招聘平臺中搜尋,或者詢問親戚朋友。這些大學生迫切希望招聘咨詢可以在不同城市、不同專業之間暢通,及時解決就業指導信息覆蓋面不足的問題,以便在就業時能有更多的機會。
職業困惑折射大學生認知不足。當前,很多大學生有就業焦慮和職業困惑。一方面,對個人職業規劃不清晰,第一次從學校步入社會,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因素,不僅是個人專業能力的考量,同時也包括對目標行業的困惑,在行業細分、崗位選擇上無從下手,專業向職業的過渡和轉變并不順暢。在學校的學習中,大部分是理論教學,大學生很難將其迅速應用到自己的職業中,從長遠看,也很難評估個人職業的穩定性和職業成長通道,從而內心糾結,矛盾沖突。另一方面,大學生個人認知不足,有的學生從高中步入大學,覺得終于擺脫了高強度的學習環境而放松,但是畢業季來臨時就會手足無措。除此之外,從學校步入社會,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和阻礙,大學生由于經驗不足、認知不足,難以從容面對,容易產生心理焦慮和擔憂,嚴重的還會逐漸演變成對就業和社會的恐懼。因此,大學生應該從自我認知上積極調整,緊跟成長的步伐,學會適度解壓,適應多重角色之間的轉換。
基層就業途徑缺乏氛圍感。畢業季大學生面臨很多就業選擇,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在大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完備,成長平臺多;而基層有國家政策扶持,能夠助力個人成長,各有利弊。在就業招聘咨詢中,大學生對基層的了解并不多,雖然知道“人才引進”“三支一扶”等相關政策,但又擔心自己難以承受基層工作的壓力,無法更好地開展工作。因此,對基層就業的宣傳和渠道方式應進一步多元化,高校輔導員也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實地教學等形式,帶領大學生走到基層、了解基層,重新認識基層工作,對基層工作有新的體會。
上通下達傳聲。作為助力大學生順暢就業的負責人之一,高校輔導員責無旁貸。一方面,需要從自身出發,主動了解當前的形勢政策,掌握高質量的就業信息,領悟國家有關就業的政策文件和重要會議精神,對各類企業招聘信息和報考信息保持高度的敏銳,以便精準識別所在專業大學生的就業需求,通過暢通渠道、糅合信息,為大學生提供可靠的咨詢保障。另一方面,“一人百面”的現實情況要求輔導員在給大學生傳達就業政策和就業信息時,要做到快速、精準。在傳達信息前期,需要經過大量的篩選和過濾,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從千萬條信息中羅列出符合本專業特點的信息,同時結合學生的優勢和特征,有目標地選擇信息,保障傳達信息的精準性。在傳達信息中期,為了做到快速和全面,需要結合多種自媒體渠道,例如微信、Q Q、抖音等,用大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就業信息,保證他們能夠隨時隨地查閱到有關就業的最新資訊,確保盡快把握就業的黃金時間。在傳達信息的后期要及時反思問題,理清思路,以便下一次信息傳遞工作更高效地開展。
里應外合打配合。輔導員是大學生成長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從大一到畢業,輔導員與大學生攜手并肩,一路前行。因此,高校輔導員需要熟知學生的基本情況、求職意愿和求職困惑,根據企業招聘的要求和崗位設置的特點,組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加線上線下招聘會。需要注意的是,招聘會的推薦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特點進行區分,有重點、有差異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成功率高的招聘會,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從點到面,一人一策,有針對性地幫學生就業。除此之外,輔導員還需要主動出擊,從校友企業、校企合作等內部渠道出發,盡可能為大學生多收集就業信息,開辟就業市場,創造就業機會。通過帶領大學生深入參訪校友企業,開展交流學習,一方面幫助大學生提前感受企業文化,預演職場環境,另一方面鞏固校企合作,促進深度融合,為進一步的創新拓展奠定基礎。因此,輔導員需要里應外合,幫助大學生和企業雙向奔赴。
瞻前顧后想周到。善弈者謀勢,善治者謀全局。輔導員群體需要建立前瞻性思維,用發展的眼光布局謀事。這就要求輔導員在大學生就業前期,提前充分準備就業指導工作,對大學生未來就業具備一定的前瞻和預判。在平日里要注重大學生特點和優勢的收集,根據個人特征精準推薦工作,通過日常的主題班會、實踐教學等,挖掘大學生具備的長處,同時通過技能塑造,提升大學生的面試能力以及臨場發揮能力,幫助他們從容應對就業中的問題和壓力。除此之外,大學生就業中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小覷,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排解壓力,讓他們學會和壓力和解,與未來牽手,實現大學生向職場人的轉變。大學生成功就業并不代表工作的結束,輔導員針對畢業離校的大學生,要適時地進行回訪和跟蹤服務,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等形式向畢業學生了解工作的近況以及初入職場的適應情況,并且掌握他們對當前工作的滿意度,也可以適當詢問他們對未來工作的規劃和打算,以此判斷工作的穩定情況。對于沒有就業的大學生,可以適當進行指導和引導,解答他們在就業中的困惑和問題,并幫助他們盡早順暢就業,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就業工作任重道遠。高校輔導員應堅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理念,充分發揮優勢,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網格化的方式,有針對性地精準施策,切實履行好就業指導的職責,用自己的愛心、耐心和熱心,讓學生對就業滿懷信心,讓家長對就業十分放心,讓學校對就業充分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