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菊 王瓊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門診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到我院門診就診的9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5例。常規組接受常規門診護理干預,研究組接受綜合門診護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誘發因素以及治療方法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恐懼、抑郁、煩躁以及焦慮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健康知識、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以及自我概念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遵醫用藥、規律作息、科學飲食以及定期檢查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生命活力、健康狀況、情感職能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結論 綜合門診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遵醫行為以及心理健康狀況,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老年慢性病;門診護理;遵醫行為;生活質量
慢性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類型,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慢性病好發于老年群體,一旦患病會導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并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2]。醫院門診是接待患者的主要窗口之一,每天均會接診各種類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規門診護理無法滿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護理需求。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綜合門診護理干預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2年4月~2023年4月到我院門診就診的9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5例。常規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3~78歲,平均年齡(71.14±1.33)歲;疾病類型:高血壓13例,糖尿病12例,高血脂10例,冠心病8例,其他2例。研究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62~79歲,平均年齡(71.23±1.22)歲;疾病類型:高血壓12例,糖尿病11例,高血脂11例,冠心病9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各種老年慢性病臨床診斷標準;患者病情穩定精神狀態正常;病歷資料與個人信息完整。
排除標準:阿爾茲海默癥;癲癇;伴有器官功能異常;伴有臟器衰竭;抗拒護理干預;退出研究。
1.2 方法
1.2.1 常規組接受常規門診護理
包括血壓監測、血糖監測、衛生建議等。
1.2.2 研究組接受綜合門診護理
(1)健康宣教:為患者講解慢性病相關知識,包括疾病的發病機制、誘發因素、治療方案以及臨床表現等。提升患者認知水平,給予患者合理建議。(2)心理護理:評估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認真傾聽患者傾訴,了解患者出現負性情緒的實際原因,從根源上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3)飲食指導: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告知患者按計劃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注意營養,搭配新鮮蔬菜和水果,禁刺激性食物。(4)生活指導: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鼓勵患者早睡早起,保證睡眠時間及睡眠質量,在身體允許的前提下盡量參與體育鍛煉,提升機體免疫力。(5)用藥指導:為患者介紹藥品的實際用法、具體用量、注意事項以及用藥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與應對措施,告知患者遵醫用藥對于疾病治療的影響,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與用藥安全性。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2)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采用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評分量表評估,評分越高,患者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越高。(3)比較兩組心理狀態:采用心理健康狀況評分量表評估,評分越高,患者心理狀態越健康。(4)比較兩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評分量表評估,評分越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越強。(5)比較兩組遵醫行為:采用遵醫行為評分量表評估,評分越高,患者遵醫行為越好。(6)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估,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5.56%,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2.22%(P<0.05)。見表1。
2.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發病機制、臨床表現、誘發因素以及治療方法得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恐懼、抑郁、煩躁以及焦慮評分均顯著低于常規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3。
2.4 兩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健康知識、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以及自我概念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4。
2.5 兩組遵醫行為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遵醫用藥、規律作息、科學飲食以及定期檢查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5。
2.6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研究組生命活力、健康狀況、情感職能以及社會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6。
3討論
醫院門診是接待患者的主要窗口之一,每天均會接診疾病種類不同且數量眾多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部分患者還會同時并發多種疾病,給門診工作帶來較大挑戰[3~4]。門診護理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就診體驗,一旦出現護理差錯或護患糾紛會給醫院的整體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門診護理具有連續性、全面性、綜合性、公益性及主動性的特點,在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時需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5]。
綜合門診護理干預逐漸應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門診護理中,應用效果較好。該模式的護理內容較豐富,包括健康宣教、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生活指導以及用藥指導等具體措施,涵蓋患者生理、生活、心理認知等方面。通過這些護理措施的聯合運用能有效提升護理效果,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門診就診體驗。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綜合門診護理干預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心理健康狀況、自我護理能力、遵醫行為及生活質量等各項臨床指標均顯著優于采取常規門診護理干預的常規組。說明綜合門診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具有較為積極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綜合門診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遵醫行為以及心理健康狀況,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和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張蓉,李榮.老年慢性病患者應用門診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黑龍江醫學,2022,46(24):3057-3059.
[2]林玉華,游桃花,賴敏玲.一站式護理服務在門診慢性病患者護理中應用價值及滿意度[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35):95-97.
[3]張雪英.門診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醫學食療與健康,2019,(14):124,126.
[4]潘效效.門診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應用[J].健康研究,2019,39(3):355-356.
[5]王婧孜,賈繼賢.老年慢性病患者門診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9):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