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國燁



數年前,成尚榮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曾這樣介紹一位年輕的教育人:“樹華的發展愿景,有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做一個好教師,做一個名師。正如他一貫的‘不回避的態度,愿景、夢想那么坦誠、自然,表達出內心的敞亮與澄明。”成老于文字背后所流露的那份深切的贊賞、欣喜之情,讀來令人難忘,也讓人記住了這樣一個名字:姜樹華。而再見到這個名字,它已然璀璨如星,承載著眾多榮譽與聲望:他是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中國教育學會理事,江蘇省督學,江蘇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學術委員,江蘇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全國名師工作室聯盟首批專家……
一個始終堅持教育理想的引航人、教育者是什么樣的呢?記者來到南通市紫瑯第一小學,見到了姜樹華校長,姜樹華人如其名,有喬松之態,聲如洪鐘,氣質卓然。作為一名學校管理者,他的工作繁忙而頭緒萬千;作為一個教育者,他像一棵挺拔的樹,站在排滿書籍的一整面墻前,一種由豐富的閱讀帶來的精神氣質自然散發,深深地打動了記者。姜校長的辦公桌收拾得井井有條。桌面上擺放的文件和書籍都貼滿了各種各樣的標簽,字跡認真、工整。他對自己正在閱讀的書籍的進度、思考的教學教研問題都如數家珍、侃侃而談——“閱讀,是個受益專屬的慢變量工程,讀著讀著,你就成了讀書人。”
閱讀起航:“發現閱讀,走向思辨”
姜樹華是70年代生人,生于“教育之鄉”南通。青年時期的姜樹華勤奮苦讀,他毫不避違地認為閱讀需要堅持一點“功利式的上進”,也正是因為這種“上進”,他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吸收知識,“迫于需要”地不斷閱讀,沉下心積累,潛下心研究,樹立起正向的、良性的閱讀觀念。
1990年,姜樹華考取了如皋師范學校,通過閱讀大量人文類、哲學類、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姜樹華學到了語言表達的技巧、教學的機制等等,書中的見識讓他收益良多,也成為他后來深耕小學語文教研的巨大的動力。師范畢業后,姜樹華到鄉村小學任教,這個時期的各個鄉村學校仿佛是一片閱讀的荒漠,小學語文教學往往只注重課堂上的讀誦記憶,卻忽略了閱讀意識和氛圍的培養與營造,而作為一名鄉村小學語文教師,一個擁有思辨精神的讀者,姜樹華像一名善泳的“引航人”,靜下心沉潛到閱讀教學這片深沉的海域。“閱讀不僅僅是以獲取內容為主,淺嘗輒止式閱讀,換來的大多是情薄味淡,很難實現閱讀興致的持久與閱讀思辨的深入。”這是姜樹華一以貫之的觀點,也是他研究閱讀教學的立足點,為后來他對新課標“整本書閱讀”的研究提供支撐,更為他提出“言意共生”的語文教學主張打下了堅實基礎。
做語文教師,姜樹華大量的閱讀和積累助他的教學事業起航;做校長,姜樹華思辨性的閱讀方式影響著身邊的教師和學生。在閱讀教學的實踐中,他引導教師們著眼“整體”認知,不再零敲碎打;著眼“經驗”積累,不再淺表閱過;著眼“習慣”養成,不再一讀了之……閱讀不是為了“讀過”,更是為了“會讀”;不是為了“讀書本”,更是為了“讀生活”;不僅為了“讀別人”,更為了“讀自己”。把閱讀的主動性、主體性、主角意識交給學生,教師和學生以共同的身份——讀者一起分享交流,讓閱讀變成“我”說了算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閱讀的動因到閱讀的終極,從閱讀的“書奴”到閱讀的“國王”……每個人都會有一把閱讀“鑰匙”,彼此的分享會讓學生相互激發而開啟閱讀;每個人都會有一些閱讀“獲得”,彼此的分享會讓學生相互引發而重新再讀,走進新的閱讀旅程。
閱讀領航:“把學校建在圖書館里”
姜樹華致力于領航整本書閱讀走向課程化,真正地做到讓教師和學生都把閱讀當成一種生活狀態。建設紫瑯一小這樣一所富有閱讀特色的學校,姜校長認為這并不是有目的、刻意而為之的,他認為閱讀本身就是辦學應有的意義,是理想、是航向、是動力。擁有這樣理想的閱讀狀態,那么把學校“建在圖書館里”的想法自然是水到渠成。姜樹華校長的辦公室正位于學校圖書館的三樓,可見他是一個醉心閱讀、發自內心熱愛閱讀的人,也把這種“快樂”閱讀理念的實踐做到了極致。
在姜樹華和他的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紫瑯一小建有設施完善、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國學館、教師書吧、六善空間,擁有設備先進的電子閱讀場和市少兒圖書館圖書專柜,更有“四大中心”和“五行園”等天然閱讀場域,學生可以盡情體驗閱讀帶來的快樂。學校還特別設立好習慣“校長獎”,獎勵堅持閱讀的孩子。
姜樹華作為踐行閱讀辦學的“書香大使”,在紫瑯一小成立了“爬山虎”閱讀派。“爬山虎”作為圖書館的閱讀中心名稱,也是學校閱讀活動的品牌,寓意著永葆向上、蓬勃奮進的精神。姜樹華校長還領銜開發了《姜老師陪你讀課文》系列閱讀叢書,帶領學校教師走進江蘇書展,與全省家長和學生代表分享讀寫心得。姜校長擔任全國首屆基于思辨讀寫課程開發研修導師,參加全國千人共讀行動,帶領千人網上共讀《俗世奇人》,在昆明、湖北、合肥、淮安等地參加整本書閱讀推廣活動,培養了一大批閱讀種子教師,他也先后被評為市級閱讀推廣人、全國分級閱讀推廣人。
每年定期舉行、時間持續一個月的紫瑯一小閱讀盛會,是姜校長和他的團隊最關注的活動。閱讀盛會圍繞 “人人讀,全科讀,展示讀”的主旨展開。各班開展好書漂流、師生共讀、親子共讀活動。學生進行個性閱讀,評出“語文閱讀之星”“英語閱讀之星”“小小閱享家”,與市少兒圖書館聯袂線上展示學生朗讀水平與聽讀感悟。盛會的閉幕式上進行閱讀展演,以兒童劇、詩歌誦讀、音樂劇、英文配音秀、英文歌曲等節目,彰顯閱讀靚麗風采。在教師團隊們的帶動和影響下,學生們也自發地成為小小圖書志愿者,加入了書香大使的行列,他們走進南通市圖書館,開展了“經典故事視聽課堂”“走進名人故事會”等豐富多彩的主題閱讀活動。姜樹華和教師團隊以自主創作的《整本書可以這樣讀》《美麗語文》等作品開啟閱讀研究,教師在核心期刊、省級期刊上發表閱讀研究論文二十多篇,先后到云南、湖北、江蘇淮安等地開設四十多節全國、省、市級公開課、講座,近三年培養全國種子閱讀教師百余人。紫瑯一小還牽手五十六所學校建構“言意共生” 的閱讀生活,將閱讀推及南通各校,影響擴大至全國各地。
姜樹華和他的團隊,堅持整本書閱讀主體“全員化”、閱讀內容“全科化”、閱讀方式“全息化”、閱讀空間“全域化”、閱讀效果“全面化”的理念和行動,努力將教育理想“燈塔”的光芒照向更寬更廣的“海域”。他用這種閱讀生活方式影響輻射了許多的教師與學生,點亮了充滿濃濃“書香”的校園,讓師生浸潤在理想的閱讀環境中成長,讓一顆顆閱讀理想的“種子”發芽拔節,蓬勃生長。
閱讀探航:“培養快樂的終身閱讀者”
姜樹華以“快樂”為整本書閱讀走向課程化的首要前提,以“讀書吧”為整本書閱讀走向課程化的理想狀態,即讓學生學會與作者、與文本、與他人分享,提升閱讀素養,培養出一代代快樂的終身閱讀者。
姜樹華認為,閱讀也應該是學生、教師存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的一種狀態。在空間上,學校里人人都能做到“隨手可讀”“生長出一雙閱讀的眼睛”。無論是教室里還是走廊上,都會有學生們認真閱讀、快樂閱讀的身影;無論是在管理中心、閱讀中心還是辦公場所,教師們都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和教學不分離,和教研不分離。在時間上,無論是晨間、課間還是放學后的自由時間,學生們會忘我地閱讀、沉浸式地閱讀,在閱讀中享受生活;無論是教學期間還是課余,教師們都引導學生閱讀,自發地閱讀……
姜樹華和他的教師團隊擁有一股領航閱讀的強大凝聚力,將自主閱讀、帶領學生閱讀變成團體共同的、自發的行為。在與記者交流的過程中,姜校長反復提及“閱讀是團體凝結的共同愿景”。姜校長認為,閱讀可以第一時間拉近教師團隊之間的距離,因為閱讀是具有力量的,這種力量是可以源源不斷地汲取到的,閱讀也是可以走向教育化、具有教育味的。教師們會自覺、自發地對照行為,讓閱讀成為一種意識。閱讀經典不僅要讀起來,更要講起來——像說書人一樣講給別人聽,講述書中的故事,講述故事大意,講述感受到的家國情懷;像推薦者一樣與人分享,分享自己的閱讀啟示,分享自己整本書閱讀的經歷、體會、方法和建議;像書評家一樣與人交流,針對一個個話題借著整本書中的文本內容,道出各自的想法與評價,獲得彼此的理解與欣賞。如此閱讀,學生便不再有“被逼”的苦惱,讓自己成為一位手不釋卷的讀書人;也不再陷入“有讀無心”的尷尬境地,讓自己真正成長為一位“眼觀六路”的閱讀高手。于是,學生個體的“整本書閱讀”經驗在講述過程也就漸漸豐富起來。
姜樹華對閱讀與教學誠摯的熱愛,對于“快樂的終身閱讀者”的培養目標,讓他成為不斷進取的教育“行路人”。“喜歡閱讀,陶醉表達,我以為這就是我的教學成功。”姜樹華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是一座“燈塔”,讓理想“亮著”的方向就是課改的方向、兒童的方向、教育原本前行的方向。有了方向感,才會有目標感、動力感、前進感,也才會有信心、有勇氣、有力量、有智慧追隨理想的“航跡”。
閱讀融于教育、閱讀融于生活,顯然已經成為以姜樹華校長為代表的教育人共同的習慣和愿景。起航于閱讀發現,領航于閱讀辦學,探航于閱讀培養,姜樹華和他的團隊帶著這種坦誠、自然的教育理想在不斷的實踐和創新中大步向前。未來,探索閱讀筑就的千萬條道路,也一定會有更加繽紛、絢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