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蘭
年輕教師踏上講臺后,常會因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心生迷惘。探過荊棘的時候有的教師能成功通過,有的教師會陷入困境。作為一位從教二十多年的語文教師,想與年輕教師聊幾句。
關于喜歡。教育是充滿愛的事業,只有將愛融入到育人工作的細微之處,以愛交心,才能贏得學生們的尊重和愛戴。教師在真正走上講臺以前,心中“我”的概念占主導地位。一旦踏上講臺,我們將面臨身份的轉換,從“被呵護”“被關注”轉換成“守護”“引領”。這就需要我們擔起更多責任,以愛交心,以愛換心。我姑且把這種取舍的過程稱為“縮小”和“放大”的過程。縮小“我”的意識,放大對職業責任的認知。這其中包括激發知校愛校情懷,明確職業發展規劃,促進職業素質養成,從而對新教師盡快完成身份轉換、適應崗位需求、提升職業獲得感起到促進作用。
我有一位同行自小酷愛語文,但卻在從教工作十四年之后才如愿執教語文。她說因為喜歡,所以并不覺得太晚。她享受著語文課堂,與學生聊家國歷史、談名家名篇、敘人生道理、品經典佳作……她也愛寫作,從一開始的班級博客,到后來的《班長日志》,再到現在的“微寫作聯盟”訓練營,她一直追逐夢想,不輕易放棄。她認為,“喜歡”經常被掩埋、被忽略,只有拿出一往無前的勇氣,才不至于成為風中蘆葦;一株小草也要有思想、有追求。
關于心態。如果你發現自己一時不如人,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態穩住,與其拿自己的弱勢跟別人的優勢比,不如努力找出自己的特長和性格魅力,再將其培養成自己獨有的競爭優勢。初為人師時,我也有過同樣的彷徨,也曾有不自信的時候。課堂上,我總是將每一個知識點“嚼碎了”傳授給學生,對于重點知識反復講,力求沒有遺漏。但是,學生對這種教法并不適應,課堂氛圍顯得十分沉悶。逢難處,則思變。為了讓我的課堂變得有趣,我時常站在鏡子前練習表情管理、肢體動作,然后將教材中的知識點重新精選,找出最重要、最核心的內容,在課堂上重點講解,同時也會適當插入幾段輕松風趣的小插曲、小故事,把孩子們的目光時不時吸引過來,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
曾經,有沒有一位前輩對你關照有加;曾經,會不會在一個不經意的場合,一位前輩告訴你,你很優秀,他一直在默默關注你;曾經,你有沒有遇到過一位專家,對你既嚴厲又充滿期待……每一位年輕教師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到這么一些人,因為他們的那一份關注和鼓勵,讓我們更加熱愛這片教育熱土,照亮了我們前進的路。我相信,年輕教師只要不斷磨礪自己,穩定心神,教育夢就會一步步實現。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幸福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