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港權
(1.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075;2.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
目前我國已踏入5G時代,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產業與現代社會生活生產的各方面充分融合,對人們的行為習慣、學習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與改變。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數據指出,2021 年以來,中國6~19 歲與20~29 歲年齡段網民占整體網民的比例分別為15.7%和17.4%,規模達到約3.34 億人。從網民職業結構類型區分,學生群體所占比重最大,占網民整體的21%[1],而當代大學生是隨著中國網絡和通信的快速發展成長的一代,他們接觸外部文化的途徑更多,也更加便利,有鮮明、開放的個性,同時也有更強的文化認同感。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要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構建“互聯網+教育”支撐服務平臺,深入推進“三通兩平臺”建設,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及多樣化優質教育資源,學習大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的總體目標,同時進一步指出要著力構建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支持學校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逐步實現信息化教與學應用師生全覆蓋,推動以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服務教育教學的全過程[2]。該實施方案充分體現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為“體藝結合”的SPOC 動畫型微課教學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與支持。
SPOC,英文全稱為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中文為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最早提出并使用的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在教育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是這個時代促進教育公平和全面實現各類教育普及,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現代化改革的方式之一。傳統觀念下的高校體育類公共課程對學生類型缺乏研究,對于不同專業類型學生常采用同一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言傳身授的形式進行,通過教師講解、示范、糾正等教學環節實現體育運動技術從初始到泛化,分化,鞏固,再到自動化的過程,教學效果參差不齊[3]。
“資源共享,定向指導”是SPOC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過程中的一大優勢,根據學生專業特征定向設計,采用線上小規模專項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拆分難點、賦予學習者自主控制權,改進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保證傳統公共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使教學方式與不同類型學生更加具有貼合性,從而進一步提高體育課程教學質量[4]。
SPOC課程設置具有特定性,能根據特定的學生類型進行個性化課程設計,如以院校類型劃分,藝術類院校專業設置以藝術類為主,包含美術、音樂、傳媒等專業類型,由此可根據藝術類學生思維活躍,富有創造力的特點來進行課程設計,側重加強課程表現形式的生動性,以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而工科類院校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強,可在課程設計中側重教學理論及原理的深入講解,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對課程進行特定化設計,使課程更加貼近各類型學生特點,以整體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及質量。
“微課”最早的雛形是美國McGrew教授提出的“一分鐘演講”[5]。而微課的概念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教授所提出,他認為建構主義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是微課的兩大組成因素,二者相結合,即成微課[6]。在國內“微課”的概念最先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鐵生提出,把微課重新定義為: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一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7]。微課通常表現形式為短時課程教學視頻,具有主題突出、短小精悍、資源豐富的特點,其半結構化的課程也有利于根據教學反饋進行必要的擴充。
動畫是綜合藝術的一種,而非傳統意義上的低齡卡通片,是集美術、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學科于一體的綜合藝術表現形式,最早起源于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興盛于美國。1892 年,埃米爾·雷諾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萊凡蠟像館向觀眾放映光學影戲,標志著動畫的正式誕生,埃米爾·雷諾被譽為“動畫之父”[8]。動畫藝術的發展已有百余年的歷史,擁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產業體系,以特有的藝術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
動畫是體育文化網絡傳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藝術性及趣味性,對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成長的大學生極具吸引力。在動畫用戶群體中,1995 年后出生群體占動畫用戶整體比例接近50%,自95 后人群出生起動畫就伴隨其成長,已成為這一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內容[9]。
體育動畫是動畫的分支,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是傳播體育文化,弘揚體育精神,提振體育產業的重要載體。因此,加快建設體育動畫教學資源,豐富各專項體育動畫類型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0]。教學動畫是電化教學手段的一種,常用于課堂教學或多媒體遠程教育中,其特點是以聲形并茂、生動積極的表現形式為主,突破了單一化的信息表現形式,豐富了教學教法,提升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將抽象體育概念知識具象化,能夠降低學生對復雜技術動作的理解難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體育類教學動畫在學生群體中影響范圍廣而深,應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其特有的積極作用,而目前我國以體育類動畫教學的應用研究較少,教學動畫的應用相比其他學科較為薄弱。因此,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改革的機遇下,要積極運用動畫技術將體育專項技術技能數字化,并以動畫微課等線上資源形式展現,在提升課程吸引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學習接受度,要積極打造SPOC動畫微課系列教學資源,以體育動畫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研究,動畫應用于體育教學中普遍能起到激發學生興趣,提升課堂學習效率的效果。動畫在各體育專項課程中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在學校體操課程中結合體育動畫教學,有助于學生直觀立體地掌握動作技能,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減少運動損傷[12];將動畫應用到籃球全場緊逼盯人防守戰術中,能促進學生掌握戰術理論知識,加強戰術的理解與實踐運用,提高實戰運用、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13];動畫在華爾茲技術教學中能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刺激,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減小教師的勞動強度;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時間利用率,增加學生練習密度與自主練習時間,減少學習周期,加速理解和掌握技術技能要領[14]。
實驗研究表明,從30 位觀看動畫演示法、傳統講授法教學視頻的被試者中篩選出20份腦電信號數據,經過預處理后采用事件相關頻譜擾動進行時頻分析,分析動畫教學模式對大學生課堂短時注意力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動畫教學模式下,時間窗30~150s 內被試者腦電信號能量更高,表明動畫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大學生課堂短時注意力[15]。由此可見,動畫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能產生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是高校體育教學信息化的新方向之一。
SPOC 動畫微課教學模式是將SPOC、微課、動畫“三位一體”相互融合,并與線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展開混合式教學的新形式,通過“三位一體”混合式教學模式,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下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仍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高體育課堂學習效率。SPOC可與線上教學資源結合,相對于其他網絡教學資源,微課更加適合其小規模限制性的特點,能更好地滿足各專業類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通過SPOC、動畫、微課“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創作小規模限制性教學動畫微課程,可增強各構成要素的優勢特征,在擁有SPOC特定性的基礎上加入微課短小精悍、傳播快捷的優勢,再結合動畫的藝術性和假定性,將原本單一重復的體育技能動作、肌肉發力步驟以及技戰術實施等教學內容,運用生動形象的動畫微課表現形式展現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學內容的表現更加直觀,打破了傳統微課教學的錄播錄課形式,提升了微課內容的生動程度,對學生能產生較強的吸引力,進一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混合式教學是信息化教學中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樣也適用于動畫微課教學模式,國內最早由何克抗教授提出,他認為混合式學習是將傳統教學的優勢和網絡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做到優勢互補,獲得最佳學習效果。MOOC、SPOC、微課等線上課程資源的興起,賦予了混合式學習更加豐富的內涵,即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混合,理論學習與理論實踐的混合,以實現翻轉課堂,達成線上新知學習和線下知識內化的完美結合,拓展學生的學習廣度和深度,提高學習效果,提升人才培養質量[16]。

圖1 構建“體藝結合”SPOC動畫微課教學模式的要素與環節
體育類課程集實踐性與理論性內容相輔相成,這決定了體育類課程教學既不能一概采用線上課程教學模式,也不能單一使用線下課程教學模式,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根據教學內容性質合理地將體育課程內容進行線上和線下的分類。在傳統線下體育教學中,教師常將理論性知識穿插于實踐教學的過程之中,在傳授某一技術動作的同時,講授其理論原理,學生對于簡單的動作技術理論較易理解,但對于復雜技術理論的理解深度不夠,導致課程的理論體系過于碎片化,且大學體育課程授課時間跨度大,學生理論知識遺忘率高,教學效果欠佳,如何將體育課程內容科學劃分,成為該教學模式混合教學的前提。
體育類課程通常分專項進行學習,不同運動項目課程的內容有所差異,基于體育專項課程內容及動畫型微課教學模式特點,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專項實踐類、專項理論類、體育綜合類三類。專項實踐類以各專項運動技能、技戰術實踐、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等實踐性教學為主;專項理論類以體育項目起源文化、專項競賽規則、專項技術理論、高水平體育鑒賞等理論性教學為主;體育綜合類以基礎運動理論、運動禮儀、運動保健等基礎性、通用性較強的教學內容為主[17]。
根據不同制作方式,動畫可區分為手繪動畫、二維動畫、三維動畫、MG動畫、定格動畫等。手繪動畫是指傳統地采用畫筆或手繪板進行繪制,由多張繪本構成動畫;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是指平面的動畫技術和3D的立體動畫,是目前較為常見的動畫種類;MG 動畫是指動態圖形,即為會動的圖形設計,是影像藝術的一種,常用于科普類內容。動畫不受時間、空間、地點、條件、對象的限制,可以運用各種表現形式把復雜、抽象的節目內容、科學原理、抽象概念等用集中、簡化、形象、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是較為理想的網絡傳播形式。
不同的動畫類型制作方式也不同,隨著動畫型微課的普及,其制作軟件的選擇也越來越豐富。目前國內主流動畫制作軟件有AE、AN、萬彩大師、PPT 等,教師可根據自己的制作水平選擇相應的軟件進行工作。其中,AE和AN屬于影視類專業動畫軟件,入門難度較大,對于絕大多數高校教師來說,PPT 和萬彩大師這2個軟件學習門檻較低,是制作動畫型微課的有效工具之一,也可結合授課學生特征、專項特征進行設計,根據各專項技術,采用動態捕捉等技術,構建技術動畫結構模型,完成更為精細化的動畫設計。根據不同制作軟件,各教師也可相互組合探索出更為便捷的動畫微課制作路徑。例如,黃賀杰在基于量子力學的動畫微課制作中總結了一套高效快捷的視頻素材設計和制作方法,通過利用PS軟件對圖片素材進行處理,利用AU軟件完成音頻素材制作,再利用萬彩動畫大師進行動畫角色設計的“三步走”制作模式,為高校教師快速便捷制作動畫型微課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的方向[18]。
綜上所述,動畫的類型及種類較為豐富,制作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難易程度可由教師自我把控,可簡單制作,也可通過動態捕捉等方式構建更為精細的運動員動態模型,為體育教學及體育科研提供支持。
學生特征是影響混合學習的重要因素[19],現階段混合教學線上教學資源呈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如電子書、微課、MOOC 或者單純制作教學視頻等,部分線上教學資源將書本內容生搬硬套地制作成教學視頻,沒有結合學生特征開發課程資源,導致線上教學演變為微視頻的灌輸,刷課、代課現象嚴重,學生往往應付式學習,教學效果欠佳,違背了線上教學的初衷。
當代大學生是在數字互聯網背景下成長而來,能熟練運用數字技術從事學習、工作、交流等活動,對于數字技術的運用與掌握已形成習慣化特征,可以說,當今大學生群體對數字技術擁有“與生俱來”的認知和內在悟性,低質量的線上教學資源已不能滿足個性化教學的需求。在線上教學資源設計與制作的過程中,要優化線上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關注導引設計、面向知識類型的資源設計,尋找最適應符合學生時代特征的方式[20-23]。由此可見,SPOC動畫微課符合現階段學生時代特征,是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
混合式學習是要把傳統Face to Face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 的優勢結合起來[24],如果沒有實現優勢結合,則充其量稱之為網絡輔助教學[22],高校體育類課程項目類型多、技戰術理論復雜,教學內容的混合程度與方式較難把握,且各體育專項的教學內容有所差異,需根據專項特點科學規劃線上及線下教學內容比重,如羽毛球項目,可將羽毛球項目起源、競賽規則、動作發力原理等專項理論內容采用線上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形成基本表象,提升專項學習興趣,再通過線下課程教學進行實踐,訓練其專項動作技術及專項素質,使技術動作逐步自動化,提高體育課堂學習效率。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體育教學內容細致研究,做好體育課程階段性教學銜接設計,明確課前、課中和課后各個教學階段的教學目標,精準把握各階段教學側重點,合理安排線上線下教學內容,使高校體育課程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目標。
在互聯網中成長,是當代大學生最典型的標志之一,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應順應學生成長的時代特征,現階段基于MOOC、SPOC、微課等模式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學已成為高校體育教學的必然趨勢,是滿足當今互聯網時代學子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實施路徑之一,但在實施過程與課程銜接設計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細致優化。高校體育類課程專項眾多,通過“體藝結合”,在構建SPOC 動畫微課信息化教學時需根據各專項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科學分類;在SPOC動畫微課制作過程中需結合各類型學生特點,同時教師也要根據自身對制作軟件的掌握程度,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制作方式。
在混合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線上線下課程的融合銜接設計,以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連續性。為此,高校教師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互聯網線上教學教法,把握學生時代特征,滿足學生個性化教學要求,制作出SPOC 動畫微課等符合當代大學生時代特征的線上教學資源,并將其與高校傳統體育教學緊密融合,而非單方面放棄線下傳統教學模式,結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融合設計優勢互補,放大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優勢,打造多維度混合教學模式,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課程信息化改革。
目前我國體藝結合的教學模式研究較少,體育類教學動畫的應用研究較為薄弱,要積極運用動畫技術建設體育動畫教學資源,豐富各專項體育動畫類型,構建SPOC 動畫微課教學資源庫。高校體育類課程專項眾多,在構建SPOC 動畫微課混合教學時,需根據各專項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內容的科學分類。在SPOC 動畫微課制作過程中,要結合各類型學生特點,同時教師要把握自身對制作軟件的掌握程度,探索出適合自己的制作方式。在混合教學實踐中,要注重線上線下課程的融合銜接設計,以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連續性。
高校教師需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創新互聯網線上教學教法,把握學生時代特征,滿足學生個性化教學要求,制作符合當代大學生時代特征的線上教學資源,并與高校傳統體育教學緊密融合,而非單方面放棄線下傳統教學模式,結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融合設計優勢互補,放大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優勢,打造多維度混合教學模式,提升高校體育課程教學質量,進一步推動高校體育課程信息化改革,提升課程吸引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對體育技能的學習接受度,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促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