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姚蘭
去年我國車市繼續實現增長,對穩定整體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 年,隨著經濟恢復、政策加持、消費信心提振等因素促進,我國汽車市場有望保持增長勢頭。
受春節假期的影響,1 月份整體有效生產經營時間相對減少,銷量潛力未得到充足釋放。加之,傳統燃油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和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出,年末廠商沖量效應,造成部分消費需求提前透支,正因如此,2023 年首月我國汽車市場未能迎來“開門紅”。
從總體情況來看,2023 年開局汽車市場表現并不活躍,1 月產銷無論同比還是環比均出現兩位數降幅。具體數據顯示,當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59.4 萬輛和164.9 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3.1%和35.5%,同比分別下降34.3%和35.0%,降幅相較2022 年12 月明顯擴大。
而1 月份,國內汽車產銷與2022 年春節月份相比,分別下降12.1%和5.1%;與2019 年春節月份相比,仍分別實現了13.0%和11.3%的增長。(見圖表1)

從月度銷售情況來看,由于受上年末廠商沖量的影響,每年1 月份的車市銷量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環比下降。然而,2023 年元月份車市又疊加了多項購車補貼政策同時退出,以及春節假期等綜合因素,當月汽車市場延續了2022 年后兩個月的下行趨勢,銷量回落至200 萬輛以內,同比降幅超過三成,二者雙雙刷新了近十年同期的最低記錄。(見圖表2)

圖表2:2021-2023年1月汽車月度銷量及同比增速情況
2023 年1 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共計銷售137.9 萬輛,占當月汽車銷售總量的83.6%,低于上年同期0.4 個百分點,其中前八家車企銷量均超10 萬輛。在TOP10 車企中,與上年同期相比,比亞迪銷量增速最為明顯,奇瑞和特斯拉呈兩位數增長,其他企業未能擺脫下降的局面,最高降幅超六成;環比2022 年12 月,TOP10 車企中僅特斯拉銷量增長,其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具體來看,上汽集團2023 年開局不利,單月銷量同比和環比表現不僅創下近年來新低,同時在傳統大型汽車集團中,表現僅好于東風集團,其元月份銷量同比降幅48.3%,這是自2022 年9 月以來,上汽集團已連續第五個月銷量同比出現下滑。盡管如此,上汽集團1 月銷量是唯一超過20 萬輛的車企,繼續保持在國內汽車廠商月銷量榜首位,市場份額接近14%。一汽集團位居次席,占整體市場11.1%的份額;緊隨其后的長安汽車在1 月份交出了17.2 萬輛的月銷量,同環比降幅是排名前三車企當中最少的,市場占比達10.4%。
從近一年數據來看,比亞迪月銷量逐月遞增,同比增速相對保持在高位。而2023 年1 月,比亞迪憑借15.1 萬輛的銷售成績排行第四位,相較去年年底,銷量出現幅度不小的環比下滑,但與2022 年1 月同期相比,比亞迪還是交出了超五成的同比增幅,即便沒有延續翻倍高增長的態勢,也還是成為當月屈指可數的能夠在銷量上實現同比正增長的車企。
排名第五的廣汽集團1月份銷量達14.9萬輛,環比下降27.6%,同比下滑37.1%,不僅沒有止跌的趨勢,而且月銷量同比連續三個月下跌;東風1 月銷量又回落至20 萬輛以內,排名第六。
自去年6 月以來,吉利和奇瑞均已連續八個月單月銷量超過10 萬輛。特別是,奇瑞近期的市場表現相當強勁,2022 年首次突破年銷百萬輛大關后,2023 年開年再接再厲,仍然保持著相對不錯的成績,并成為1 月少數幾家實現月銷量同比正增長的車企之一。在車市整體走冷的1 月份,吉利的整體表現或許不是那么亮眼,但是仍實現了月銷量突破10 萬輛的業績
在前十陣營中排名第九的北汽,元月份銷量不足10 萬輛,市場份額達6.0%,當月銷量同比下降24.0%,這是繼2022 年10 月以來連續第四個月銷量同比出現下滑現象;隨著大幅降價,特斯拉開年首月銷量完成6.6 萬輛,環比增長18.4%,同比增長10.4%,成功闖入前十強,并成為其中唯一一家在1 月份銷量實現同比和環比同步增長的車企。(見圖表3)

圖表3:2023年1月汽車生產企業銷量及同比增速情況(TOP 10)
展望一季度,我國汽車工業穩增長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致使汽車消費恢復還比較滯后,需要政策持續提振。近期,各政府主管部門均表示將繼續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同時多地陸續出臺促進汽車消費和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加之節后各地大規模基建工程陸續開工,將為汽車市場平穩發展注入信心。中汽協預計,2023 年汽車市場將繼續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