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姚蘭
近幾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成為重要的消費熱點。但面臨政策變化、產品競爭加劇、技術迭代突破等復雜因素,2023 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格局重塑的關鍵之年。
2023 年首月,恰逢春節傳統假期,在汽車整體市場增長疲軟的大背景下,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疊加市場價格波動明顯等因素影響,表現一直不錯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局“遇冷”,當月產銷未能保持去年高增長的勢頭。
從總體情況來看,進入2023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一改過去高歌猛進的態勢,1 月產銷環比降幅超過四成,同比增速由正轉負。
具體數據顯示,當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42.5 萬輛和40.8 萬輛,環比分別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別下降6.9%和6.3%,市場占有率達到24.7%。不過,1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與2022 年春節月份相比,分別增長15.4%和22.2%。
在動力類別方面,純電動作為主要技術路線,所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份額依然超過七成,占據行業絕對主導地位。
從2023 年1 月數據來看,與上月相比,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呈明顯下降,其中燃料電池汽車降幅更為明顯;與上年同期相比,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呈較快增長,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其中,純電動汽車1 月產銷量分別為29.9 萬輛和28.7 萬輛,環比分別下降50.2%和54.1%,同比分別下降19.6%和18.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6 萬輛和12.1 萬輛,環比分別下降35.1%和35.9%,同比分別增長48.5%和42.5%;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為65 輛和162 輛,環比分別下降90.1%和73.3%,同比分別下降54.2%和15.6%。
在車型類別方面,2023 年1 月,新能源乘用車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市場份額超過九成。具體來看,當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40.9 萬輛和39.3 萬輛,與2022 年12 月相比分別下降45.4%和48.1%;與2022 年同期相比,新能源乘用車產銷分別下降7.0%和7.2%。
新能源商用車方面,2023 年元月份銷量同比繼續呈兩位數增長。具體來看,當月新能源商用車產銷均完成1.5 萬輛,環比分別下降66.4%和73.4%,產量同比下降4.1%%,銷量同比增長21.7%,增速較2022 年12 月有所放緩。(見圖表1)

從月度銷售情況可見,2023 年1 月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和環比均呈現下降態勢,其中6.3%的同比降幅不僅刷新了近三年單月銷量同比增速的最低記錄,而且當月是近三年月銷量同比增速唯一出現下滑的月份。不過,今年元月份40.8 萬輛的銷售業績處于歷年同期的次高位置。(見圖表2)

圖表2:2021-2023年1月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及同比增速情況
當“國補”正式退出后,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和洗牌將進一步加劇。除少數企業相對具有優勢外,大部分企業依然面臨嚴峻考驗。從企業銷量情況來看,2023 年1 月排名前十位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集團)銷量之和約35.4 萬輛,同比增長5.8%,占當月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86.7%,高于上年同期10 個百分點。與2022 年同期相比,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排名前十車企中,1 月銷量同比增速漲跌各半,其中長安汽車增幅最為顯著,接近一倍。
除華晨寶馬之外,前九家企業元月份銷量均超過萬輛,而比亞迪是唯一突破10 萬輛規模的車企,并獨占了超1/3 的市場份額,穩居銷量榜第一;特斯拉在1 月宣布大幅度降價后,收獲了超6.6 萬輛的銷量,雖然不及比亞迪的一半,但還是穩穩地拿到了第二名的好成績,市場占比達16.2%,當月銷量同比和環比實現雙增長;排名第三位的上汽,月銷量3.2萬輛,市場份額達7.8%;獲得1 月銷量第四和第五名的企業分別為長安和東風;元月份本土造車新勢力中,僅有理想汽車交付破萬排名第六,當月銷量同比呈現兩位數增幅;廣汽、吉利、江汽和華晨寶馬依次獲得第七至第十名。(見圖表3)

圖表3:2023年1月新能源汽車企業銷量及同比增速情況(TOP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