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鋼琴演奏中蘊含豐富的美育理念,美育也是鋼琴演奏的功能之一,二者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高校是培養大學生的重要場地,其中美育教育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而鋼琴演奏獨具藝術性和審美性,與美育教育緊密相連,二者融合促進學生發展。本文主要論述了美育視角下鋼琴演奏技巧的指導策略,目的是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關鍵詞]美育視角;鋼琴演奏;指導策略
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目前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很多高校都提出美育教育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希望通過美育教育引導學生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體會生活的美好,實現存在的價值。鋼琴演奏在音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二者融合能夠爆發巨大能量。本文主要從美育的培養目標,鋼琴中的美育元素和美育視角下鋼琴演奏的有效指導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高校美育教育的價值內涵和培養目標
我國全面發展的教育秉持德智體美勞的統一性,是新時代育人新格局。把握新時代美育的價值內涵,在于立足學生這個主體,傳授美育主體性價值,用美育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和自主性;在于展現高校美育教育的公共價值,尋求共性和個性的聯結點,學習正確的美育理念,落實公共價值;在于展現美育教育的實踐性,高校教師應當將藝術教育美育化,實現美育教育和藝術教育間的融合和轉換,豐富個人情感,拓寬藝術表現形式。
從宏觀角度看,美育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推進美育教育改革,推動高校藝術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微觀角度看,高校是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場所,高校以學生人文素養和審美能力的提高為培養目標,能夠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塑造學生品質,成就人生目標,是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理想境界。為落實國家人才的需要,高校應該拓寬美育教育途徑,將美育滲透到教學的全過程、各方面,達到理想的培育目標[1]。
二、高校鋼琴演奏中美育教育元素的體現
鋼琴于1970年由意大利的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發明,屬于鍵盤樂器,在現代音樂演奏中受到普遍應用,因其音色多變,表現力突出,不僅能夠應用在獨奏、重奏、合奏和伴奏樂器中,也是音樂創作和聽覺訓練中不可或缺的基礎樂器之一。鋼琴是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的進步使得人們的文化需求越來越大,大學開設音樂課程也是緊隨時代的重要體現,挖掘學生藝術細胞,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和文化素養,發現鋼琴演奏時的美。
(一)鋼琴作品中藝術元素的分析
不同的作曲家運用鋼琴創造出不同的藝術作品,展現鋼琴的不同音色,極具藝術特色。古典時期的鋼琴文化創作體現理性美和統一美;浪漫主義時期鋼琴文化創作注重情感的表達和情緒的宣泄;印象派對鋼琴文化傾向于抽象創作。這些不同時代的鋼琴作品是鋼琴演奏和鋼琴表演的美育源泉。在高校鋼琴教學中,需要對鋼琴作曲進行深入探究,了解創作背景,體會曲譜想要表達的情感,注入美育靈魂。在高校鋼琴課程內容體系中,絕大多數都在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這樣的教學為高校美育體系的構建奠定實踐基礎,保證高校美育教育有效進行。高校鋼琴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要傳達一些美育理念,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學生受到藝術美的熏陶。
(二)鋼琴演奏中藝術感染力分析
大部分演奏中都會用到鋼琴設備,鋼琴堪稱演奏順利進行的中流砥柱,音樂表現的張力十分突出,和不同的樂器結合發出不同的音色,受到廣大音樂者的喜愛。從某種程度上講,鋼琴本身具有很強的藝術美感。鋼琴演奏者并不是機械地演奏,而是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結合演奏曲目的背景,賦予鋼琴情感的流露,演奏者和鋼琴完美配合,為人們帶來一場美輪美奐的聽覺盛宴。學生在日常演奏和練習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感受鋼琴的藝術魅力,并強調學生情感的融入,切實感受鋼琴帶來的藝術美感,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凈化學生心靈,給予學生能量。教師給學生傳授演奏技巧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能夠充分了解作品和聲、樂調走勢與情感流動,體會不同樂章之間的銜接關系,靈活調控演奏節奏,深入了解音樂文化內涵,具有獨立演奏和表現音樂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自我審美屬性和審美能力[2]。
(三)在音樂鑒賞中感知美
音樂鑒賞是鋼琴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不僅要掌握樂器的彈奏技巧,提高專業水平,更要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學會賞析和品鑒,才能真正認識到音樂的藝術美。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教師經常讓學生結合鋼琴的音調、音色、旋律等方面分析不同情境下鋼琴的表現風格??茖W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步入了信息社會,在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創新下,學生可以在多維鑒賞中形成獨特的個人鑒賞觀念和音樂欣賞觀念。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身發展的差異性,所以對同一首鋼琴演奏有不同的感受,在演奏過程中情緒的表現更為明顯。高校教師要增加鋼琴演奏鑒賞課程,訓練學生的音樂思維,激發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多角度展現鋼琴的美。
三、美育視角下鋼琴演奏技巧的指導策略
(一)強化鋼琴演奏美育理念,加強美育滲透
美育理念的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同認識一樣,是一個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的過程。對于高校鋼琴教師來講,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落實美育教育理念,將鋼琴演奏教學目標和美育育人目標有效融合,完成對接。一方面,高校有義務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鋼琴演奏教育屬于顯性教育,美育教育屬于隱性教育,二者兼顧,提升藝術教學氛圍,同時拓寬學生美育學習平臺。高校在設置年度教學規劃的時候,應將提高美育教育納入教學工作中,提升其總體地位,引起高校全體師生重視,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推動高校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為鋼琴美育實踐奠定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在鋼琴演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立足學生主體,有目的有意識地將美育理念融入課堂中,為鋼琴理論和美育理念的融合創新路徑,在作品分析、操作演示、技巧訓練等環節滲透美育,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展現鋼琴教學的藝術內涵和文化意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提升課堂質量。
(二)強化鋼琴作品背景分析,挖掘美育元素
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學生都以曲譜為演奏依據,其中曲譜的背景值得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為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提供保證。教師在對鋼琴曲目進行分析和講解的時候,會衍生出更多關聯性的知識,包括:創作背景、人物簡介、情感表達、思想觀念等,對這些內容細化能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印象,引發學生對音樂的思考和探究。因此,高校教師在鋼琴演奏過程中,可以借此教學步驟進行美育觀念和價值觀念的傳輸,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積極引導,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首先,高校教師應當提高備課的效率,在為學生講授相關知識之前,全面分析,深刻挖掘相關的文學素材和作品背景材料,盡可能多地提供教學材料,提高學生認知。其次,將美育價值觀念和明辨是非的標準融入曲目解讀和背景分析中,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聽取學生對曲目的理解,并以此為切入點,分析學生的思維方式,提供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促使學生在思維交流與觀念碰撞中形成正確的“三觀”和美育觀。在此過程中,教師充當引導者,教育者和監督者的角色,鼓勵學生思想自由的同時搭建了自我表達平臺,并給予必要的輔導,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親切感,以此為支撐進行鋼琴演奏,將情感流動引入鋼琴演奏,使鋼琴演奏更具感染力和層次性。最后,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運用多元化的鑒賞技巧和多元化的講解方式,由易到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方式進行作品介紹,以流利且優美的語言加上一定的肢體動作表述作品內涵和背景,引發學生高度關注,促使一場“沉浸式教學”的形成,獲得身心的全方位享受和提升[3]。
(三)注重鋼琴演奏情感融入,提升美育表現
鋼琴是音樂樂器,而音樂是聽覺藝術,純粹的形象思維無法建構出情景交融的美感心理。鋼琴演奏的真正目的在于引發聽眾情感的共鳴,內心產生一定程度的悸動。因此,鋼琴演奏中情感的融入顯得十分重要,只有融入情感才能真正發揮音樂的美育教育。就目前情況看,很多高校的教師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演奏中情感的融入,導致鋼琴演奏缺少靈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高校應到做到兩點:其一,從教師角度出發,改變傳統僵硬化的教學模式和訓練方式,提高情感融入的重要性,通過和學生面對面交流和互動,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實現眼神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除了演奏技巧的傳授外,還應當將學生對作品的內在理解和情感意蘊作為考核內容,使學生能夠具備借助鋼琴彈奏實現情感傳輸的能力。其二,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應當在掌握理論知識和演奏技巧的基礎上,在作品中加入“個人色彩”的藝術感悟,實現理性和感性的融合,呈現更加生動、完整的作品。大學生應當具備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主動查詢與鋼琴作品相關的資料,加強自身對作品的思考,提升自身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對學生鋼琴演奏技能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四)依托多源信息技術平臺,激發美育創新
社會的進步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在鋼琴演奏教學中提升學生美育創新能力,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引入微課教學。高校在開展鋼琴演奏教學時候,可以采用“線上+線下”的教學模式。鋼琴教育工作者結合教學內容,將錄制好的微課上傳到學習平臺,要求視頻清晰,內容明確且完整,發揮課前預習的作用,做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原則,邊講邊彈奏,有利于提高學生聽課效率,依托優美旋律展開內容聯想,將作品旋律與畫面完美融合[4]。
第二,多媒體注入新的教學活力。鋼琴演奏教學大多比較抽象,單純的口頭描述不能展現出鋼琴本身音色和韻律,會影響學生對作品的深層感受。為此,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和音像技術的融合進行情景搭建,對學生產生視覺和聽覺的雙重刺激,加深學生的音樂欣賞體驗,在實際演奏中提升學生的試聽轉換能力。在對演奏技巧進行講解的時候,引導學生放松身心,將能量都集中到手指上,綜合運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靈活調控,提升作品演奏的靈活度和流暢度。第三,對原有教學模式創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主體,信息技術的發展拓寬了教育教學的途徑,為了提高學生的教育參與,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拍攝鋼琴演奏微視頻,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其他學生共同創作。在美育觀念的引導下,在視頻創作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和藝術表現形式,使鋼琴演奏作品更具藝術性和美育性。
(五)配備鋼琴演奏專業教師,深化美育實踐
鋼琴演奏教學對教師專業水平的要求很高,普通的教師是無法完成的。作為一名專業的鋼琴演奏教師,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能、理論基礎、演奏基礎和獨具藝術性的創新能力,還應當具備一定審美能力、核心素養及情感價值。在高校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聘請優秀的、專業的鋼琴教師為高校學生進行授課,同時,鼓勵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教師培訓活動或者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論壇會等,為美育理念在鋼琴演奏中的有效融入提出多樣的策略,注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另外,還要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設備和鋼琴教室,實現硬件設備和軟件設備的結合,為學生提供堅實的教學保障,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資源挖掘自身潛力,提高專業技能。在專業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立足美育教育要求,深化教學實踐,不論是理論知識的講授還是作品背景的分析,都要依據實踐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在提高鋼琴演奏技能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學生對作品感知能力、欣賞能力的提升,貫徹落實美育教學的同時使鋼琴演奏教學的價值實現最大化[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美育教育的背景下,鋼琴演奏技巧的指導不僅朝著專業化的方向發展,更要朝著實效性和感染性的方向前進,高校鋼琴指導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性和創造性,為鋼琴演奏教學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最大限度發揮鋼琴的美育教育功能,對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為國家培養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為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需要并促進社會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姚堯.鋼琴演奏融入高校美育的創新思路探索[J].藝術教育,2023(5):76-79.
[2]娜莎.淺談鋼琴教學的美育價值[C]//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第六屆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二),2023:6.
[3]郝賽賽.鋼琴演奏與高校美育創新融合的探索與發展[J].陜西教育(高教),2022(6):86-87.
[4]張妍.鋼琴集體課與高校美育創新融合的探索與發展[J].藝術教育,2021(8):253-256.
[5]胡楓.新時期高校鋼琴教學滲透音樂美育創新實踐:評高校鋼琴教學改革與實踐路徑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4):236.
作者簡介:王化冰(1978— ),女,漢族,山西五臺人,山西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
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