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貴州:大方縣黃泥塘鎮第二小學)
小學生學習數學,要求具備邏輯推理、數據分析、直觀想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抽象概念等各種思維。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現階段,智慧課堂成為各個學科信息化教學的主要載體,其中構建網絡空間非常關鍵,能夠為學生提供和諧、平等、自由、愉悅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因此,研究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能夠為更多小學數學教師構建智慧課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智慧課堂指的是,在課堂教學中,以信息技術平臺為基礎,延伸拓展智慧化、智能化課堂,可以說是信息化課堂的升級與專項。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我國教育信息化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智慧課堂成為重點項目之一,同時,也是教師重點研究的教學方式。在智慧課堂的支持下,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重點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這樣才能使其真正掌握知識與技能。對于智慧課堂而言,關鍵在于“如何基于信息化環境創設智慧空間”以及“如何利用網絡空間推進智慧課堂”。從智慧課堂實踐來看,可以用于每一個學科。對于小學數學而言,應該緊跟《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嘗試應用智慧課堂,為學生開辟嶄新的學習平臺。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對于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的是信息技術,因此,必須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高度重視;同時,規劃概述了我國十年來教育事業在信息化方面的建設進程與成效。隨著“三通兩平臺”的發展,逐步實現了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以及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等目標,如今朝著智慧課堂不斷轉型,而智慧課堂的實現必須有網絡學習空間的全力支持。從本質上來講,網絡學習空間是一種統一網絡、可以靈活應用、資源非常豐富的教育教學架構體系,可以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豐富的資源以及原生動力。
綜上所述,《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已經成功實現預期目標,而《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將信息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更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師生信息素養的培養以及應用融合發展。智慧課堂在這樣的背景下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構建網絡學習空間是推進智慧課堂的關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結合數學知識的特點,對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教學策略進行研究。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智慧課堂,能夠幫助教師進行線上教學,依托線上模式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主學習,提前了解將要學習的重點與難點。這種靈活、開放的學習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通過網絡學習空間,師生、生生之間交流之后,可以為線上課堂教學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使得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存在疑惑的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網絡學習空間最大的特色,是讓學生擁有一個能夠自由發揮的平臺,使其擁有更多想象空間。基于這樣的條件與資源,教師能夠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有利于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以“確定起跑線”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依托線上平臺為學生呈現富有趣味性的賽跑圖片——“動物運動會”。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如果你可以任意選擇一條跑道進行比賽,那么你會選擇哪一條跑道?這種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問題的核心是“選跑道”,以此為切入點,促進學生深入了解“確定起跑線”的內涵,并開闊學生的視野。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平臺與空間是基于網絡空間實施智慧課堂教學策略的一大特色,學生可以通過平臺自主選擇以及觀看教師上傳的各類學習資料。學生通過在線自主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完善認知系統,為提升學習效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養高素質的全面人才,是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創建網絡學習空間。網絡學習空間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若要發揮網絡學習空間以及智慧課堂的價值,就需要將其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生學情等方面充分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教師要將自己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要盡量為學生提供可以激發興趣的條件。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在互動的基礎上,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常用的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或者是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讓課堂保持順暢的節奏,但是不利于學生自主思考,也難以實現深度學習的目的。為此,需要實施基于網絡空間的智慧課堂,將數形結合思想恰當應用于教學,并在探究法、發現法、演示法等各種方法的支持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全身心投入教學活動,進入深度學習狀態,從而感受數量關系,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實現深化理解的目的。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需要學生將實物圖抽象成線段圖進行自主探究,通過畫線段圖、實物圖,發現植樹分別有哪些形式,并結合實際情況利用畫圖進行呈現(如圖1 所示),然后對問題進行深入理解。

圖1
兩端都栽樹:棵數=間隔數+1;
一端不栽一端栽:棵數=間隔數;
兩端不栽:棵數=間隔數-1。
隨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力求做到舉一反三,在數形結合的幫助下,對知識加深理解,并解決實際問題。
發揮網絡學習空間的優勢,構建智慧課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因為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能夠為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而這種沖擊往往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對于訓練以及強化學生組合圖形面積計算能力極為有利,而且能夠為其后續幾何圖形的有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通常會受到年齡的影響,因此,部分小學生很難通過個人力量來正確理解知識,以至于部分學生認為數學很難學,甚至產生畏懼心理以及抵觸心理,學習積極性不斷降低。網絡學習空間為解決這樣的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條件。首先,教師必須明確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小學數學智慧課堂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因此,課堂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活動要圍繞學生而設計與開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深化理解知識。
從小學數學教學現狀來看,教學評價經常被忽略。其實教學評價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不僅是評價學生的工具,更是教師自我反思的一種手段。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智慧課堂,需要對評價進行改革,應該構建一個多元化的評價機制。這個評價機制不僅要督促學生,還要對教師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對于學生的評價,可以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的形式。例如,利用網絡學習空間進行練習,教師可以及時給出評價與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在線互評,學生亦可以自我打分。通過這種評價方式,讓學生重視網絡在線學習,使其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這樣才能保障網絡學習的質量,為構建智慧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教師而言,通過評價反思自己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存在的問題,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從而實現全面發展。
為了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打造網絡學習空間顯得非常重要,這也是智慧課堂的核心。課后作業單,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例如,可以設計這樣的網絡作業單(如圖2 所示),主要是探究題,在作業單上可以提示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以“想一想”為例,目的是讓學生深入思考畫圖的實際意義,并在解題中學會靈活使用數學思想,強化對知識的印象。同時,學生可以自主登錄平臺并對教師的網絡學習空間進行訪問,完成對應的例題。這能夠幫助學生鞏固以及理解知識。最后,學生需要將完成的題目保存下來,最好能夠做成筆記存放于網絡平臺,這樣能夠隨時隨地調取出來,進行學習;同時,可以在線進行自評、互評、師評。

圖2 《比與比例》課后作業單
綜上所述,網絡學習空間的提出,進一步推動了教育信息化改革,而智慧課堂就是其中一個發展領域,能夠為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提供無限的可能性。基于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空間構建智慧課堂,讓課堂朝著智能化、智慧化方向不斷邁進,有利于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素養及信息素養,為其終身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