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花(甘肅:民樂縣民聯鎮龍山小學)
在倡導核心素養培養的背景下,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暴露出大量的弊端和不足。該陳舊模式未能依據學生個性化特點因材施教,導致學生更多的是被動聽從教師安排,跟著教師思路學習,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不強。為了適應教育改革要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中。要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和數學思維習慣,理論聯系實際地促進自身實踐應用能力提升發展,為其后續進一步發展提供保障,打下堅實基礎。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緊緊圍繞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目標,選擇切實可行的方式進行。所以,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部分數學教師理念落后,多選擇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教學模式,強制性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壓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會影響到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興趣的持久保持。而核心素養培養理念要求教師指導學生依據自身學習需要和學習規律,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梳理學習思路,在知識結構逐步內化的過程中,有效培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賦予學生持久的學習動力。
在核心素養視角下組織小學數學活動,主要是為了兼顧學生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優化數學教學,最終實現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這種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數學知識,還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發展。數學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總結經驗,繼續開拓思維,學會依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不同學習方法,逐漸形成更高水平的數學思維能力。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助于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為其繼續深入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是邏輯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傳統教育的束縛,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未能得到有效激發和保持。而且,部分數學教師對核心素養理念認知存在偏差,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套公式解題,卻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可避免地降低了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小學是奠基階段,也是教育啟蒙階段,該階段主要的教育目標是增加學生知識儲備,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但目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卻存在教學目標模糊不清、課程安排不合理等情況,導致數學教師未能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內容組織開展教學活動,配套的教學措施不合理,落實不到位,致使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數學課程內容安排不符合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同預期目標相背離,給教師的教學實踐帶來了挑戰。目前,很多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卻對學生的學習素養和能力培養缺乏足夠重視,選擇性忽略。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課程安排不合理,未能真正認識到教育本質目標,立德樹人理念在教學中的目標滲透不到位,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培養割裂,未能有機融合;二是在核心素養理念滲透落實過程中,教學措施不合理,填鴨式教學方式遏制了學生潛能開發、智慧啟迪,不利于學生素質能力培養,對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通過實際調查可以了解到,現有的數學教材中存在知識點重復的情況,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依據自身經驗和認知,對自認為重要的知識點就適當增加課時講解,對認為不重要的知識點則選擇忽略。教材編寫人員對內容理解水平的良莠不齊,最終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出現問題。小學數學教材中部分內容重復、缺失,忽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缺乏對學生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和價值觀等內容的統籌規劃;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目標與立德樹人理念偏離,教師的教學目標模糊不清,定位不合理……凡此種種,致使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未能得到顯著提升。盡管新課改已經施行多年,但很多數學教師仍深受傳統教學理念束縛,將教學目標主要定位在學生學習成績提升方面,而未能依據核心素養認知合理編排教學內容,致使學生缺少思維訓練,在降低數學教學質量的同時,也制約了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盡管小學數學主要講述基礎知識,但小學生學習時仍然存在很大的挑戰,他們在數學知識學習中遇到阻礙,會產生放棄的心態,學習興趣大大下降。但是,如果具備完善的數學知識體系,就可以顯著降低學生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發散性思維發展。目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數學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和整體性,講授的知識點較為分散,缺少內在聯系,學生在學習中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導和幫助。此外,一些數學教師對學生個體的學習情況知之甚少,盲目開展教學活動,可能導致學生學習結構不合理,目標模糊不清,喪失學習動力,違背了核心素養培養的本質要求。
針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應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理念制定合理有效措施并貫徹落實,以便構建高效數學課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具體可從以下幾點著手落實。
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正在持續深化。為了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發展,應積極踐行核心素養理念于教學全過程,增強師生交互,賦予學生持久學習動力與活力。教師應摒棄為了完成任務照本宣科的陳舊教學模式,轉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在尊重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高效數學課堂建構。
以加減法運算內容教學為例,以往教師幾乎都是先講述加減法運算法則,然后布置大量習題練習促使學生加深記憶,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產生的效果并不理想。教師可以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動畫人物引入新課,創設輕松愉悅的數學學習情境,如可以提問:“喜羊羊和懶羊羊一起做青草蛋糕,一共做了5 個,但是被懶羊羊吃了2 個,現在還剩下幾個青草蛋糕?”喜羊羊和懶羊羊是學生喜歡的動畫角色,將其作為素材設計數學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數學知識趣味性,讓學生在高效交互中學習數學知識。
小學生對游戲活動的興趣較高,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特點,在課堂上組織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其中。游戲可以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游戲活動呈現,創設游戲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玩游戲中解決問題,可以顯著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解除法知識點時,就可以組織游戲活動幫助學生內化知識點,并讓其保持學習興趣。可選擇擊鼓傳花游戲:教師擊鼓,從教室門口第一排第一人開始,全班45 名學生每人需拿花至少7 秒鐘,間隔2 分鐘停止1 次,最后鼓聲停止。這時花在哪位學生手中,就由其表演節目,游戲一共5 輪。開展這種游戲活動,學生為了避免花停留在自己手中,會不自覺地進行計算。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著用除法計算,比較分析自己的計算結果和命中同學是否符合,然后分析下一輪應該是哪一名同學命中。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引導作用,注意觀察,明確每輪起止數,便于學生更加精準地計算,真正地在游戲中學到數學知識,在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目前在諸多學科領域中均有所應用,并在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應堅持以生為本,強調學生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合作,在交流合作中解決問題,提升學習效果。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方法更適合小學生,有助于促進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發展。數學教師可以拉近課堂和生活的距離,引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布置合作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解決問題,改善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高水平發展。
比如在講解知識點“商”時,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問題將其轉化成小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解決問題:隔壁班的李老師提前購買了一袋糖果,在課堂上給每個同學9塊,還有12塊,給每個同學10 塊,但是會有30 個同學沒有得到糖果。目前袋子中共有390 塊糖果,李老師班級中共有多少名同學?最后教師給出答案,一共有42 名同學,然后提煉出本節課知識點,促使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深度思考,潛移默化中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
圍繞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要求構建翻轉課堂很有必要,可充分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有別于傳統數學課堂,翻轉課堂旨在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真正地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教師則在其中起到引導作用。依據教學內容提前布置作業,學生在課下提前學習,將疑惑問題歸納總結并在課堂上提出,師生共同討論分析,解決問題。在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學生課下也可以通過微信、QQ或釘釘課堂等途徑與教師溝通,尋求指導,或者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在思維火花碰撞中解決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和發展。
綜上所述,在培養核心素養理念背景下積極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應拉近課堂和生活之間的距離,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優化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理論聯系實際中鍛煉學生的數學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為學生后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