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慶
(云南農業大學圖書館,云南 昆明 650201)
三七為中藥名稱,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味甘、微苦,性溫,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主治出血證,跌打損傷,瘀血腫痛[1]。目前,國內外對中藥材專利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專利現狀、專利發展趨勢分析、專利創新性研究等方面[2-5],對具體中藥材,如三七等專利技術的分析研究較少,針對三七專利技術的研究主要有專利種植技術、中藥產業發展、知識產權現狀等方面[6,7]。本研究依據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Patsnap)截至2022年10月26日的172405077項專利數據,對全球三七有效專利申請趨勢、專利類型、地域分布、重點專利、IPC分類技術主題等進行可視化分析,收集大量有關三七競爭對手、技術研發領域等信息,為今后開展三七專利申報、利用研究等提供專利信息情報數據支持。
專利是科技信息的重要來源,作為一種高科技含量的知識產權成果,反映了相關科技研發領域某些技術發展的現狀與研發熱點[8-11],是科學技術發展與變化軌跡的主要情報來源之一,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等日漸上升,已成為科技創新活動中重要的知識和戰略資源[12,13]。
當下針對全球三七專利數據分析資料較少,本研究基于三七有效專利數據,運用情報分析方法,對目前全球范圍內三七有效專利進行可視化分析,以期反映三七專利研究領域科技創新的現狀與發展態勢,為三七專利相關研究領域提供數據參考。
智慧芽(PatSnap)是一款全球專利檢索數據庫,該專利數據庫收錄了從1790年以來全球158個國家和地區的1.7億余條專利數據,數據更新及時,與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數據更新同步,能夠提供更全面的全球專利檢索[14,15]。本研究選擇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作為三七有效專利數據來源,檢索策略為TACD(三七、田七、Panax notoginseng),共檢索到50365條三七專利數據(檢索時間為2022年10月26日),將檢索到的三七專利數據分為有效專利(7783條)和失效專利(42582條)。失效專利對所涉及的技術使用不再具備約束力,任何單位或個人可以無償使用[16],故本研究只對三七有效專利進行可視化來反映其發展態勢。
利用智慧芽全球專利數據庫在線分析平臺(https://analytics.zhihuiya.com)和Excel軟件對全球三七相關專利進行數據整理、統計和分析。
2.1.1 三七專利申請趨勢
對數據庫中的7783組三七有效專利進行申請趨勢分析,如圖1所示,從申請趨勢來看,三七有效專利的申請趨勢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2002—2008年的7a時間里三七專利年度申請量較少,均在200條以內;到2009年,三七專利申請量達到260條,2009—2010年均在220條以上;2010—2013年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年均申請量達到466條,2013年申請量達到最高,為733條;2014—2022年申請量總體呈下降趨勢,年均申請量在543條,除2022年數據不全外,其他年份申請量均在400條以上,雖然總體趨勢呈下降趨勢,但較往年來看,三七專利申請量總體呈現年均上升勢頭。
2.1.2 專利類型
專利類型分布可反映某技術領域的申請人專注于保護創新的功能還是外觀,通常情況下,發明專利(包括發明申請和授權發明)相對于實用新型的占比,反映技術領域的創新程度高低。本研究對數據庫中的三七有效專利(共計7783組)按照專利類型進行分類,結果顯示,授權發明、發明申請、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分別為6367條、66條、1140條和210條。從檢索數量和占比可知,授權發明和發明申請專利是三七領域內主要的專利類型(81.80%),實用新型專利僅占14.65%,說明了三七專利技術領域的創新程度較高。
2.2.1 三七專利申請人區域排名
本研究對當前申請(專利權)人所在區域的三七有效專利數量排名前10的國家分布情況進行分析,由圖2可知,亞洲3國即中國、日本和韓國專利申請總量達到96.93%,位居全球前3,其中,中國以7031條成為目前三七研究中專利申請數量最多的國家,占比達到90.79%,其次是日本和韓國,專利申請數量分別為358條(4.62%)和117條(1.51%)。可見,三七專利申請(專利權)人區域排名主要分布于中日韓3個亞洲國家。

圖2 當前三七有效專利申請(專利權)人所在區域排名情況
2.2.2 國內專利申請省份分布
全球三七專利在中國分布于34個省份,專利數量在100條以上的22個省份分布情況中以云南省922條申請數量最高,緊隨其后的為廣東725條,然后為江蘇616條、北京465條、山東362條等。
通過分析中國各省份專利數量分布,可以看出,云南省在三七專利方面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活躍程度居全國最高,其次是廣東、江蘇、北京等省份。
從各省份專利類型分布情況來看,所有省份均以發明專利中的授權發明專利數量為最多,其中,廣東省授權發明專利居各省份之首,其次為江蘇省,云南省排第3位。可見廣東省在三七專利技術領域的創新程度最高。
2.2.3 主要申請(專利權)人及區域分布
對全球范圍內三七有效專利排名前10的當前申請(專利權)人專利數量進行分析,排名前10的申請(專利權)人專利申請數量707件,占9.08%,其中國內企業和高校分別為5家和3家,說明三七專利申請的主體是企業和高校,同時也說明企業和高校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在不斷加強。進入前10的國外企業僅為2家,其中的日本株式會社排在第5位。
從申請(專利權)人專利區域分布情況來看,10家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區域為中國和日本,從申請(專利權)人專利分布的區域廣度來看,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排名前10的國家/地區均有專利布局,說明其對三七相關專利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和創新意識也最強。國內其他企業和高校在其他國家/地區的專利布局幾乎為0,這也提示國內其他企業和高校應加強專利在其他國家/地區的布局情況,提高三七專利保護意識。
從申請(專利權)人專利類型分布情況來看,8家企業和高校專利申請類型均以授權發明專利為最多,5家企業和高校專利類型同時有實用新型專利,而在外觀設計專利中僅有云南農業大學有專利布局。
重點專利是影響力巨大,被人們廣泛應用與借鑒,往往代表著某些技術領域的核心創新技術[17]。對重點專利中被引用最多的專利進行統計分析可知,排名前10的重點授權發明專利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功能性的草藥飲料生產方法,改善特應性皮炎的組合物,以及制造方法、抗炎劑等方面,這幾乎與全球三七排名前10的重點專利(數據未展示)技術創新一致,也說明全球重點專利仍以授權發明專利為主,且這些專利是目前全球已被廣泛應用和借鑒的一些技術;排名前10的重點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創新主要集中在中國受理的生產線、加工機、包裝袋、播種機等設備上,但這些實用新型專利全球引用量均為0,可見這些技術還未被其他專利權人所借鑒。
國際專利分類法(簡稱IPC)提供了一種由獨立于語言的符號構成的等級體系,用于按所屬不同技術領域對專利進行分類[18,19]。依據IPC分類,本研究對三七研究領域中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分別進行統計可知,全球三七有效專利主要分布于IPC 8個部中的103個大類;發明專利分布于IPC 8個部中的94個大類;實用新型專利分布于IPC 7個部中的75個大類。
對排名前10的授權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IPC分類進行分析可知,三七授權發明專利排名前10的技術主題主要包括2個大類A23(其他類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處理)和A61(醫學或獸醫學,衛生學);排名前10的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題主要包括B02(破碎、磨粉或粉碎,谷物碾磨的預處理)、A61(醫學或獸醫學,衛生學)、F26(干燥)、B08(清潔)、A01(農業,林業,畜牧業,狩獵,誘捕,捕魚)和B07(將固體從固體中分離、分選)6個大類。
為了解某些技術領域內最熱門的技術主題詞,分析某些技術領域內最新的研發重點,本研究提取了全球三七有效專利技術領域中最常見的關鍵詞生成了關鍵詞云圖(圖中字體大小代表專利數量多少),分別對全球三七授權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主要技術主題進行進一步分析,結果分別見圖3、圖4。
從圖3可以看出,擁有較多專利數量的技術主題包括組合物、提取物、原料藥、人參皂苷、中藥制劑、有效成分、活性成分等。從圖4可以看出,三七粉、中藥材、新型結構、支撐架、支撐桿、支撐板、清洗裝置、粉碎裝置等是主要的技術主題。
基于以上分析,對全球三七專利技術主題進行統計可知,三七授權發明專利技術主題主要可概括為組合物、重量配比、藥用成分等;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題主要可概括為清洗裝置、粉碎裝置、新型結構等。

圖3 全球三七授權發明專利技術主題分布

圖4 全球三七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題分布
基于專利文獻,本文對中藥材三七有效專利進行全球可視化分析。目前來看,全球三七專利以授權發明專利為主(81.80%);全球范圍內中國專利申請數量位居第1(90.79%),中國企業和高校的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天士力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文山苗鄉三七科技有限公司是分別擁有授權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最多的2家企業,昆明理工大學是授權發明專利最多的高校,說明企業和高校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創新意識相對較強;國內各省市專利數量最多的為云南省,其技術創新能力和活躍度居全國最高,但廣東省以授權發明專利居各省份之首;三七專利技術的主要目標市場國和技術來源國是中國、日本和美國。
整體上看,全球三七有效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2002—2022年的20a內,且自2013年以來,全球三七專利申請量呈現出回落趨勢。三七授權發明專利技術主題主要以組合物、重量配比、藥用成分等為主,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主題主要以清洗裝置、粉碎裝置、新型結構等為主。
眾所周知,失效專利因其具有的實用性以及沒有因法律狀態改變的存在價值,具有重大利用價值。本研究僅對全球三七有效專利進行了可視化分析,未對失效專利(84.55%)進行深入解析,今后研究方向可針對全球三七失效專利進行深入剖析和利用,以促進三七專利技術創新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