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玥 北京市房山區長陽鎮長陽中心小學

“雙減”政策深入推進后,原來“課內不足課外補”“教學不足培訓補”的格局已被徹底改變。當教育回歸學校,回歸課堂,就需要發揮學校主陣地、教師主引導、課堂主渠道等作用?!半p減”一方面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并鼓勵學生將快樂發展作為首要目標。另一方面,促進了小學教師進一步摸索提質教育的新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減負提質兩手抓”。教育評價是教育質量效果的評判標準?!半p減”背景下,教育評價導向決定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如何創新教育評價體系和機制,扭轉過去“唯分數論”的評價導向,是當前教育者們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
“雙減”政策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尤其是“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的現狀提出的政策新規。學校要充分發揮主陣地作用,堅持應教盡教,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在校內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為學生更好“回歸”校園學習創造條件,以減少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同時對完善教育質量評價機制、營造良好教育生態等方面作出部署,系統推進“雙減”工作。
第一,“雙減”措施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降低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要求學校和教師密切關注學生作業的內容與作業量,從作業的時間、數量與布置三個方面著手,在確保實現學生應有的學習能力與人文素養的條件下,充分利用學生課上和課余的時間來實施有效管理。
第二,最大限度地使用課后時間,以提升課后質量。只有整頓規范課后輔導培訓機構,才能充分發揮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課后服務的有效性,以便使學生做到在校內完成所有作業。
近年來,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不絕于耳,但長久以來形成的“分數至上”的觀念牽動著家長和學校的神經,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教師業績的硬指標。
在“唯分數論”的評價體系影響下,各種補習班、奧數班、堆積成山的輔導書等逐步占據了學生娛樂休閑的時間,學生的天性被束縛,淪為應試的機器,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卻鮮少跳出標準答案去思考。難怪有人會感嘆中國學生缺乏創造力。因此,我們必須從“用分數評價學生”的邏輯中走出來,以更多元的角度評價學生,還學生健康成長的藍天。
“雙減”是一項系統性的復雜工程,牽涉到政府、學校、學生、教師乃至社會等方方面面的諸多環節和要素。教育評價事關教育發展方向,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所以,“雙減”和教育評價改革必須同時兩手抓,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全面育人評價體系,努力構建區域教育良好生態,才能真正確?!半p減”政策的常態化落地。
目前,中小學生的課業壓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隨著社會各界和家長對教育越來越關注,學校對升學率越來越重視,學生逐漸被高壓包圍,學校也逐漸被各種補課班、培訓班包圍,區分上學與放學的不再是學生玩耍嬉鬧的笑聲,而是學生做卷子、寫習題的地點。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為了知識改變命運,補課的學生越來越多,內卷逐漸形成并愈發精細化,甚至發展成學校的課堂退居二線,補課班成了學生的“主戰場”,幾乎所有學生都在或多或少地進行著不同學科的培訓。二是目前各地均存在義務教育階段對師資力量分配不均衡的現象,因此被分配到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學校的學生家長更加注重給學生“補課”這件事。
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主要存在如下兩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師容易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時會特別強調課堂紀律,要求學生一板一眼地完成教師的要求。他們認為,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學習的重點就是書本上的知識,這樣才能掌握課本上的學習內容,完成學習目標。有的教師還會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而忽視了學生是不是真正地掌握了所學習的內容,如此做法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的教師在實施教育評價的過程中,過分強調學生的成績,沉重的課業和考試負擔給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不可否認,學生的成績無疑是反映學生水平的主要標準,但僅憑考試“論成敗”,則會對學生長期的學習理念的塑造造成影響。其次,有些教師會憑自身經驗來對學生進行主觀判斷,所以,不管教師對該學生所留下的是好印象或是壞印象,他在評估時都有可能無意識地摻入個人的感情因素,影響評估的公平性與科學性。有的教師在評價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辭,難免會挫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的評價,可以發揮心理暗示功能,有時候一句激勵的話語,可能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影響。
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應做到應教盡教,是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根本之道。只有學校教育能夠最大程度地適應學生的需求,使學生能夠在校園學好、學足,那么家長也就不必給學生再報課外補習班了。當然,減負并不代表就沒有負擔,任何學習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實實在在的付出和努力,課后的練習和作業永遠都是檢驗知識的運用與理解的標準。因此,“雙減”并不代表著我們要盲目的“一刀切”,關鍵還是要提高學校師資隊伍整體水平,加強校內教育的質量,提升學生在校學習的效率。
在學生自愿的前提下,學校可開展課后拓展和素質育人,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內容,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現減負提質,關鍵在于課堂。打造高效課堂不僅指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更主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是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以學生在課堂當中的狀態來評價課堂的質量。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通過語言的講述來實現知識的傳授,教師的主導地位較突出,教師搞“一言堂”,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氣氛死板沉悶,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的看法,也往往不愿意或者不敢表達。學生掌握的新知識大多依賴死記硬背,長此以往,會大大降低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創造生動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獲得體驗,獲取新知,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每個學生的基礎條件不同,學習能力當然也不一樣。教師可利用學生各自的特點在班級中設置不同的互幫互助小組,并借此來訓練學生的協同學習能力,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帶動學有困難的同學,一起合作完成每節課的學習目標,這樣能夠促進所有學生彼此共同進步。
3.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師往往會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對知識點的介紹和內容的訓練上,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小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也十分希望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與其展開對話進行情感交流,并期待著自己能夠獲得教師的肯定與重視。所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要重視師生的思維與情感互動,設法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過分嚴厲,在示范朗讀時,教師應適當使用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感受到學習知識是愉快且輕松的,激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形成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
4.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行成于思,毀于隨。”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創造力和獨立思考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勇于質疑,成為具有主觀想法的人。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對同一問題提問時,可由學生根據自身的認識和經驗陳述不同的看法,或針對分歧很大的問題展開辯論。通過辯論,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自己的思想,增強個人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課堂的參與度也會提高。
5.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質量
科技的蓬勃發展,使信息技術廣泛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如何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讓多媒體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當前需要思考的問題。許多精彩的課堂都離不開多媒體的運用,所以,教師必須自覺地運用多媒體來提升課堂的質量,調動課堂的氣氛。
多媒體的運用,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鮮活力,改變了以往依靠“一份講稿、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巴”的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其所展現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在多媒體教學輔助下,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調動,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從而為“雙減”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奠定了基礎。
語文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照片、錄像、動畫短片等,在課堂中創設出學生喜歡的情境,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以此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學生投身到課堂中去,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綜合提高,使課堂效率得到最大化。
教育評價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指揮棒,是教育質量效果的評判標準。當前教育評價中存在的“唯分數”傾向嚴重、導向不合理、方法不科學等問題,嚴重制約了教育的創新發展。
中小學是“雙減”政策常態化落地的主陣地,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引導確立科學的育人目標。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深化中小學辦學質量評價,構建綠色教育評價,改革實驗學校評價機制,深化課堂質量評價改革;健全學校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加強監測結果運用,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片面辦學行為,整體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因此,新時代教育評價要努力從結果評價、過程評價、增值評價和綜合評價幾方面,積極探索和改進與新時代相匹配的育人評價模式、教育評價方式、管理評價機制。
評價學生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激勵學生,使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無論學生表現如何,教師都應該從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使學生在激勵中得到成長。
教師要善于挖掘每一位學生的優勢和潛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賞,培養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對于學生一時的不良行為表現,也要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善于從多個角度去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多種評價方式的運用帶給了學生發展的動力,也給教師管理帶來了積極作用。
教師要多用積極、正向的話語影響學生,堅定學習信心。例如,“你的字寫得非常漂亮!”“這個學習任務你完成得非常棒!”“我為你感到驕傲!”“我相信,只要勤加練習,你一定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等。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此時教師的評價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如果教師總是采用消極的評價語來評價學生,會讓學生逐漸喪失自信心,并否定自我,這樣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與成長。
要想讓學生多體驗成功和進步,就要在學生取得進步的時候,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品嘗更多成功的喜悅,同時給學生提出合理的目標或期望,激發學生自信和積極向上的進取力量。對于那些需要表揚的學生,我們甚至可以創造機會來表揚。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贊美,一次熱烈的鼓掌,一張加油的字條,一袋小小的餅干……都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蔽覀冞€應該從學生成長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唯有如此,才能彰顯出教育評價應有的意義與功能。因此,在評價的同時要更多地重視學生獲得成功的方式和途徑,關注他們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方式,要經常對學生說:“你這段時間的學習方式相當好,你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很高興?!薄拔蚁蚰闾岢鲆恍┬⌒〉慕ㄗh,如果再對你的學習方式加以完善的話,肯定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效果?!薄澳阈枰獛椭脑挘梢噪S時來問我,加油!”諸如此類的話。對學生這種“特別”的肯定,一定會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越來越自信,能夠獨立思考,敢于表達,不斷進步。
“雙減”政策深入推進后,原來“課內不足課外補”“教學不足培訓補”的格局已被徹底改變,當教育回歸學校,回歸課堂,就需要發揮學校主陣地、教師主引導、課堂主渠道等作用。教育評價也要與時俱進,努力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從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