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健達 廣東省東莞市東城第二小學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觀念,提倡把生活跟教育有效結合起來,讓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美的存在,在實際生活中提升審美觀念,同時積累生活經驗。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以往教師只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簡單的實操練習,長久以來,達不到美術課程的教學目的,導致學生學到的知識不能很好地應用,學生的審美得不到提升,不符合新形勢下我國人才發展的需求。

“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讓學生得到真正提高。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實踐中更好地理解美術知識,從而提升美術素養。簡單來講,“雙減”背景下的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就是在政策的指引下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挖掘美術教材,在實踐中感受美、欣賞美,提高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小學美術作為一門藝術類的課程,是學生藝術細胞不斷滋養和豐富的重要學科。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進行生活化教學,運用學生比較熟悉的素材,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藝術能力,讓學生在美術綜合能力提升的同時獲得社會經驗,這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學生對某種事物的興趣有多大,跟其投入的精力是成正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是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雙減”政策下,美術教師應該全面落實相關教育精神,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教學效率。在課堂上,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受到學生喜愛,那么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就高,學習效率就會提高,對美術學科也會越來越感興趣。生活化教學方式,就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來進行美術學科的教學,帶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學習,觀察事物的變化,欣賞事物美的存在,從生活中提升美術能力。
生活就是教育,小學美術課堂生活化教學跟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不僅可以從實踐生活中獲得知識,更能用獲得的知識美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美術生活化教學模式,應該引導學生多觀察身邊的事物,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的觀察能力,加強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美術教材多組織實踐活動,比如帶學生觀察某些建筑物的特征以及建筑物帶給城市的美感,讓學生欣賞這種美感,從而提升其整體藝術水平,這樣可以使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美好的事物,我們要引導學生隨時學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和創作能力的提高。
在小學美術課堂中,運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選取日常生活中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更貼近、更直觀、更生動地觀察事物的特點,欣賞它們美的存在,從而進行自我美術創作。這種教學模式跟傳統的、靜態的多媒體講解相比,學生在觀察事物后的情感更豐富,可以感受到事物存在的真實背景并深刻理解其中的內涵,思維會更活躍,很容易將自己的創作靈感激發出來,這對美術作品的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學生在對生活的感悟上也能得到一定的升華,比如,我們在欣賞某一件美術作品時,可以從作品的色彩搭配、整體色調來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情感,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美術作品想要表達的某種生活狀態。
生活化教學方式離不開生活中的某些情境,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不斷創設生活中的某些場景,并將學生帶入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結合教材內容,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在一起,點燃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從而讓學生高效地進行美術知識練習。“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特點,創造比較生動有趣的且富有生活化氣息的一些情境,讓學生對美術課堂有一定期待。在創設課堂情境時,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等,還要結合教學目標,貼合教材內容。創設的情境要有新鮮感,能使學生感興趣,能起到帶動學生參與的作用,并通過情境創設讓學生有一定感觸。比如,在學習二年級美術《童話中的城堡》時,教師可以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段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白雪公主”的有趣動畫故事:在遙遠的地方,有一位美麗的白雪公主,她的皮膚像雪一樣白,又在白雪皚皚的冬天出生,所以大家都叫她白雪公主……看完動畫,學生都會同情白雪公主的遭遇,當他們沉浸在童話故事中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聯想:“這么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怎樣才能保護自己不被討厭的皇后欺負?如果皇后再對她施魔法怎么辦?白雪公主跟王子結婚后,他們住在哪里呢?同學們一起想想辦法?幫助白雪公主跟王子建一座屬于他們自己的城堡吧。”學生聽了這個主意后特別興奮,他們努力在自己的百寶箱中尋找各種顏色和各種形狀的材料,然后進行想象,開始認真制作各自的城堡。教師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全神貫注地進行練習,激發了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興趣,在制作城堡的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達到了教學目的,讓美術課堂也變得活躍起來。
生活即教育,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美的事物,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從身邊的實際生活中去發現美,并進行創新。就像實際生活中的一個場景:體育課上,操場上有很多的學生,善于發現美的學生通過觀察后,就會對這個美好的場景進行想象創作,然后呈現出一幅美的作品。再如,春天到了,學校的一些綠植或者樹木正在萌發自己新的生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一刻進行記錄,創作一幅幅美術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美好的事物,并發現其美的存在,不斷積累生活中的美好素材,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提升學生對事物的美感,這樣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教材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三年級教材中的《各種各樣的居民》,如果只通過教師的科普講解,讓學生通過腦補想象,然后勾勒出一幅屬于自己的作品,這個難度對于學生來講肯定大了一些,學生無法想象都有哪些居民,他們分別有什么特點。所以,在上課的前一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課前實踐活動,讓學生對身邊的環境進行觀察,并發現有哪些不同;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去一些具有民族特征的地方觀察,有條件的可以多旅游幾個地方,積累相關素材;還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了解,并總結不同民族的特點,方便學生課堂上的創作。這樣學生在搜集素材的過程中就會發現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美術素養。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小學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局限在教室內。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進行想象,然后再實踐操作練習,這種教學方式已經不符合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的需求。傳統的室內練習不利于學生審美觀的提升,長期的室內練習會讓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產生誤解,對美術課程學習沒有興趣,甚至產生厭煩心理。“雙減”政策下,美術教師應該改變這種現象,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所以在教學方式上應該做出一些改變,豐富教學方式,讓學生走出去,從靜態課堂變為動態課堂,多增加學生戶外觀察的機會,讓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將小學美術課堂由單純的室內教學轉變為戶外形式,可以讓學生貼近大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術知識的存在,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提升學生審美的高度。比如一年級教材《可愛的小蟲》教學中,如果美術教師只通過多媒體讓學生觀察蟲子的形狀、顏色、特征,會比較死板,完全靠學生想象,學生對小蟲子的美是不摻雜任何感情的觀察,對學生的審美提升沒有什么效果,也不利于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如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戶外課堂教學,帶領學生一起觀察小蟲子,讓學生從小蟲子的顏色、動作、活動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進行觀察。通過仔細觀察,再加上每個學生的創造,最終呈現出的美術作品的風格也會不相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這種形式一方面會讓學生觀察得更仔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能夠更加充分理解教材知識;另一方面,戶外課堂所處的環境比較好,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在優美的環境中欣賞事物的美,激發學生對美術課堂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美術能力的提升。
要想提高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趨向生活化教學,可以從學生喜好的角度出發。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或者留意學生最近比較喜歡的話題進行美術課堂教學的設計,如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入手,增加學生對美術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冬奧會之后,冰墩墩的熱度炒得比較高,美術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幾個冰墩墩的毛絨玩具或者鑰匙掛件,讓學生在課堂上一起討論觀察,再通過自己的理解想象,以冰墩墩為主題進行作品展示。在三年級的《快樂的黑天鵝》教學中,日常生活中學生見到的大多是白天鵝,可能對黑天鵝比較陌生,那么黑天鵝真的存在嗎?此時,教師可以引發學生進行思考:“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黑天鵝呢?”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先讓學生觀察白天鵝的樣子,一起分析欣賞白天鵝的圖片,觀察天鵝大概的身體結構,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象畫出自己心中黑天鵝的樣子。“那么為什么教材中是快樂的黑天鵝呢?它快樂嗎?”通過這樣循循善誘的方式從學生喜歡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可以活躍美術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感受到理想狀態下美好事物的“快樂”,在提升學生美術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從生活中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這就是教育的真諦。美術課堂生活化教學就是從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讓學生的美術能力得以提升,讓學生的生活更加美好。比如,每個班級后邊都有一塊黑板報,一般要求一周更換一次,然后班級學生分組輪流設計,每次黑板報的內容不能相同,主題由學生自由發揮,或者以某個節日主題制作活動黑板報。黑板報的制作一方面要考慮內容,另一方面要考慮畫面的設計。這樣黑板報設計就變成了學生美術知識發揮的天地,每次作品都是美術審美的體現。在設計上,美術教師可以引導,除了可以繪畫,還可以用手工類的作品進行裝飾,讓學生用他們學到的美術知識對班級環境進行美化。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將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高了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學生也可以用學到的美術知識裝飾自己的房間,讓美術更貼近生活,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美術的價值,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促進了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雙減”背景下,必須提升小學美術課堂教學質量,要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小學美術教師可以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美化方面入手,立足于現實生活,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合理運用生活化教學推動小學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深刻領會“雙減”政策的真正目的,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帶領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為學生創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達到美術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要多帶學生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貼近生活,品味生活,感受生活中美的氣息,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提高創作能力,從而為以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