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盡早戒煙。吸煙會造成血管進一步收縮、痙攣,血液黏稠度也會增加,加重大血管及微血管病變,最終導致大大小小的血管阻塞,引起組織缺血、缺氧。不吸煙的人最好永遠遠離香煙;吸煙成癮的人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采取更有效的方法戒除煙癮。
2.適量運動。運動不僅對保持健康體重有益,還能增進心肺功能,改善血脂、血壓和血糖水平,進而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等慢病風險。建議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比如快走、跳舞、騎車、跑步等,累計150分鐘以上。
3.食物多樣。《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成人每天可以按照以下建議攝入各類食物:谷類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50~150克,薯類50~100克;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動物性食物120~200克,每周至少2次水產品,每天1個雞蛋;奶及奶制品300~500克,大豆堅果25~35克;鹽限制在5克以內,油為25~30克。
4.控制體重。研究顯示,超重肥胖會傷害血管,并且胖得越久,血管越差。因此,減肥也要趁早。“管住嘴,邁開腿,提早干預,貴在堅持”是控制和減輕體重的關鍵。從體重進入“超重”范圍就必須進行系統干預和管理,不能等達到“肥胖”程度才重視。建議家里備一個體重秤,經常稱一下早晨空腹時的體重,一旦發現超重就開始干預。當然,體重太低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需要適當增重。
5.管好血壓。高血壓最先損害血管,長期高血壓或血壓波動大,會使血管彈性越來越差。血管問題又可能進一步引發心臟、大腦、腎臟等重點靶器官病變。對于多數人來說,管好血壓的關鍵是控制鹽的攝入,建議家庭烹調使用限鹽勺,多用醋、檸檬汁、香辛料調味,挑選食品時注意查看營養標簽中鈉的含量,在外就餐少喝咸湯。
6.控制血糖。在高血糖情況下,血管內皮細胞損傷,膽固醇更容易沉積在血管內皮下形成動脈粥樣斑塊,促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和發展。除了適量運動、多吃全谷雜糧和蔬菜,改變就餐順序也有助控制血糖。
7.控好血脂。臨床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作為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大部分人血脂異常是由于飲食不健康所致,比如吃得太甜、太油膩。飲食最好做到低脂低糖,選擇動物性食物時,盡量避免肥肉、豬油、動物內臟等膽固醇含量較高的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