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指由于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形成一些類似粥樣的白色脂類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生心絞痛。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但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通常認為本病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年齡和性別(45歲以上的男性,55歲以上或者絕經后的女性)、家族史,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長期高脂肪高鹽飲食、吸煙、飲酒、超重、肥胖、不運動等。
上述因素中,年齡和性別、家族史等我們無法改變,但后面一些都是可以改變和糾正的。鑒于冠心病一旦發生就很難擺脫,而且可能會反復發作、進行性加重,我們可以從“能夠改變的危險因素”入手,預防冠心病的發生,從源頭上降低它的危害。
血脂異常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相關資料顯示,對血脂進行調節能夠大大降低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因此要做好血脂的監測,將其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飲食方面以低脂低鹽為主,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物調脂治療。
糖尿病與冠心病風險增加有關,對血糖進行科學管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罹患冠心病的概率。而要想控制好血糖,就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學習糖尿病相關防治知識;二是飲食合理,少食多餐,粗細搭配,營養均衡;三是遵醫囑正確用藥;四是做好血糖監測工作,旨在盡可能地讓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沒有得到控制的高血壓會導致動脈硬化和血管壁變厚,縮小血液流經的管腔,加大冠心病的風險。因此平時應做好血壓的監測,根據個人情況制定血壓控制目標,并盡可能將血壓保持在滿意水平。如果有了高血壓,除了遵醫囑使用常規的降壓藥,飲食的改善對于控制血壓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日常生活中,食物盡量以清淡為主,少吃或不吃那些含鹽量過高、辛辣刺激的食物,減少酒精及濃茶等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
吸煙對人體的危害是個緩慢的過程,針對那些長時間吸煙的人群而言,極易導致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不僅如此,煙草中的有害物質還會對血管內皮產生損害,讓血液的流動速度減慢,血液阻滯性上升,纖溶酶活性減少,影響冠狀動脈的供血,繼而誘發心律失常。吸煙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顯著增加,二手煙也會增加冠心病風險,所以預防冠心病應及早戒煙,越早越好。
針對肥胖者而言,想要降低患病的概率,就要將目光放在減重的上面。資料顯示,原先較為肥胖的男性在體重減輕百分之十之后,無論是血壓還是膽固醇,均呈現出下降的狀態,并且體內控制血糖的能力也能得到顯著提升。建議肥胖者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來對自身體重進行控制:一是節制飲食;二是進行體育鍛煉。
此外,生活中沒有緩解的壓力也可能會損害動脈,加重冠心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情緒波動會引起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引起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所以預防冠心病還應保持一個好的心態,盡可能減輕壓力,及時疏解不良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