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英杰
肺癌又稱為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或腺體惡性腫瘤,在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惡性腫瘤中的第一位。早期肺癌不易被發現,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而此時患者又往往失去治療信心,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肺癌晚期沒得治”的思想深入人心。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肺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吸煙、職業暴露、空氣污染、電離輻射、遺傳、肺部病史等。
1.吸煙。大量模擬試驗和實踐研究表明,人類長期吸煙是導致肺癌發病率普遍上升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煙草內部包含多鏈芳香烴類化合物(比如苯并芘)等3000多種化合物成分,長期攝入這些物質會導致人體患癌風險增加。不只是肺癌,目前已證實與吸煙有因果關系的腫瘤包括口腔癌、胃癌、喉癌等。
需要提醒的是,“二手煙”中也約有上百種有毒物質,至少有幾十種致癌;而附著在衣服、墻壁、地毯、家具甚至頭發和皮膚等表面的殘留煙草煙霧成了“三手煙”,其中也含有十多種致癌物。據不完全統計,“二手煙”達到一定程度時,其罹患肺癌的概率與吸煙者基本相同。
2.職業暴露。有數據顯示,長時間接觸氯乙烯、含鎳的雜質、芥子氣、福爾馬林、鈹等物質,又缺乏防護,會增加肺癌的發病率。
3.電離輻射。最初的證據來自國外某礦山資料,該礦山區域內部含有大量的氡,在整體濃度嚴重超標的基礎上,容易誘發小細胞肺癌。
4.大氣污染。近年來大量的研究發現,大氣污染是形成肺癌的主要原因,大氣中的顆粒物(主要是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多環芳烴、氡、重金屬等污染物質都會導致肺癌的發生。
5.遺傳因素。肺癌有遺傳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成員得肺癌,那其他人得肺癌的概率較普通人增加。
6.肺部病史。研究發現,部分慢性肺部疾病與肺癌風險增加相關。
肺癌早期可能癥狀并不明顯,與呼吸道疾病表現很像,常見的有咳嗽、痰中帶血、氣短、胸悶等。
1.咳嗽、血痰、聲音嘶啞等
咳嗽是最常見的早期癥狀,根據腫瘤的生長部位、方式和速度的不同,咳嗽的表現不盡相同,可表現為無痰或少痰的陣發性刺激性干咳。痰中帶血是較易引起人們重視的,可表現為間歇或持續性、反復少量的痰中帶血絲,間斷痰血或少量咯血,偶爾有大咯血。因此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突然頻繁咳嗽、血痰,特別是對于那些40歲以上的群體,本著“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應及時去附近正規醫院進行檢查。
2.聲音嘶啞
常因腫瘤直接壓迫、縱隔侵犯或淋巴結腫大,壓迫喉返神經導致聲帶麻痹引起。
3.胸悶氣短
患者如果在短時間內發生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不良現象,且無法正常臥床平躺休息,也應考慮是否患有肺癌。
醫生會結合病史、吸煙史、職業接觸史、家族史等,結合癥狀、體征、影像學表現及各種病理學檢查做出診斷。其中,病理學檢查發現癌細胞或癌組織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
肺癌的良好預后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一旦進入到中晚期階段,治療存在一定難度,但此時如果科學合理的進行綜合醫治也是維持并延長患者生命的一個重要手段。其實,中晚期肺癌的治療方法有很多,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1.手術
其實和大家所想的不同,有些局部晚期的肺癌,依然是可以通過手術進行根治性治療。有些病例可以通過術前的化療治療(我們稱之為新輔助治療)將腫瘤分期下降后,再行手術切除。
2.化療
無論是對于那些初期的小細胞肺癌還是進入中晚期階段的小細胞或非小細胞肺癌,科學合理的利用化療能夠提高此類疾病的治愈效果,在患者整體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的基礎上用來抑制腫瘤的增長。在實際的化療期間,醫生會根據患者肺癌的實際病理結果選擇有針對性的化療藥物結合使用,以達到全面殺死癌細胞的目的。
3.放射治療
通俗的講,就是應用放射線直接照射腫瘤位置,殺傷腫瘤細胞。小細胞肺癌的中晚期患者可以采用此種治療方法,同時,放射治療對鱗狀肺部細胞癌也具有一定的作用,腺癌次之。醫護人員應具備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借助專業的醫療器械對原發灶及縱隔淋巴結轉移的主要區域進行綜合管控,并根據患者的年齡、體制及病因,有針對性地進行放射治療。
4.基因靶向治療
腫瘤的發生發展常常會伴隨著部分基因的改變,醫生可以利用某些特殊的基因突變,根據其基因突變的位置變化或者序列改變特點選擇不同的基因靶向藥物,比如肺癌腺癌常見的EGFR基因突變可以使用吉非替尼、奧希替尼等專門的靶向藥物。目前已上市的基因靶向藥物有40多種,對中晚期肺部腫瘤可以達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5.免疫治療
通過藥物激活人體的免疫系統,讓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成為抗癌武器。肺癌的免疫治療,多是指肺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通俗的說就是通過藥物標記腫瘤細胞,讓人體自身免疫細胞重新識別并攻擊它。其副作用情況與化療類似,但發生率很低。代表藥物有PD-1的單克隆抗體比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單抗等,還有PD-L1的單克隆抗體,包括度伐利尤單抗、阿替利珠單抗等。
6.其他治療方法
針對一些病情嚴重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可以妥善運用各類綜合治療手段,如可以對腫瘤進行介入性的化療治療,或在腫瘤內部植入放射性的粒子治療,或者輔助使用中醫中藥治療等,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組合,對癌細胞進行綜合治療與控制。
總之,以目前的醫療水平,中晚期肺癌不僅能治,而且能治得很好。查出肺癌后患者首先要調整心態,主動從正規渠道了解疾病知識,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事實也證明,那些最聽醫生意見的,治療效果也是最好的。對于那些未患病的人群,特別是有吸煙史、職業暴露史、基礎性肺病以及肺癌家族史的人群,應該做好定期體檢。隨著低劑量肺CT等方式的普及,以及腫瘤標志物檢測種類的增多,不少肺癌患者可在極早期被篩查出來。日常生活中除了戒煙、避免接觸污染物和二手煙,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肺癌的預防也尤為重要,要做到均衡膳食,堅持鍛煉,作息規律,保持一個好的身體狀態,以抵御疾病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