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玨蕾 張金平 段文彧
對于學齡前兒童來說,乳牙是其咀嚼器官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乳牙的健康直接關系到恒牙的形成以及兒童的生長發育。而就我國有關方面的調查研究顯示,我國處于乳牙階段的兒童患有齲齒的概率高達75%,而齲齒的發生可以對兒童頜面部以及全身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基于此,家長朋友應該要高度重視兒童的乳牙健康,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來積極防控齲齒的發生。
齲齒,就是我們俗稱的蟲牙、蛀牙,是口腔疾病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它造成的不良影響包括:
1.影響牙齒美觀和發音。
2.對兒童的牙齒結構造成破壞,造成乳牙早失現象,并且還會使得相鄰牙向缺隙的位置發生位移,進而導致牙齒的咬合關系發生紊亂。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那么可能對恒牙的萌出和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導致最終的牙齒排列不整齊。
3.對頜骨的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4.發生壞損一側的牙齒會因為咀嚼食物而產生疼痛感,這個時候只能使用健康一側的牙齒來咀嚼食物,時間一長會可能會導致偏側咀嚼的形成,進而導致面型出現不對稱的問題。
5.可能導致兒童出現食欲不振或者是偏食等情況,久而久之就會影響到兒童的營養吸收,進而對兒童全身的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
我們從小接觸到的觀點就是“吃糖導致蛀牙”,實際上,細菌、口腔環境、宿主和時間才是影響齲齒發生的關鍵因素。細菌借助菌斑附著在牙上,通過食物產酸,酸在牙上積聚,牙齒礦物質開始溶解(脫礦),持續一段時間就導致蛀牙。“糖”本身是不會導致牙體硬組織脫礦的,但如果在食用之后沒有注意口腔清潔,導致口腔中的糖類發酵,滋生細菌以及酸,進而對牙齒造成腐蝕,久而久之就會發生齲齒。可以說,“酸”才是罪魁禍首!
即使不吃糖果,米飯、水果中同樣含有糖分;小孩愛喝的碳酸飲料本身就是一種弱酸,其中的糖分分解后還會產生大量乳酸;如果再加上愛吃黏性、不易清潔的食物,平時也不注意口腔衛生,導致食物在口腔中殘留、發酵、滋生細菌,久而久之自然會出現齲齒。所以,想要預防齲齒,光靠少吃、不吃糖果是不夠的。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在兒童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兒童飲食的合理性。一日三餐要包括蛋奶蔬菜,可以多吃一些含粗纖維的新鮮蔬果,能幫助清潔牙面,使細菌和食物殘渣不容易停留在上面,而且利于全身的健康。與此同時,要讓兒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做到按時吃飯,睡覺之前不要進食。
2.多喝水,少吃糖,少喝碳酸飲料
零食、飲料建議最好不要吃,如果做不到就盡量減少次數,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食用過這些食物之后應該要多喝水、及時漱口刷牙,這樣可以避免糖分在口腔中殘留滋生細菌,防控齲齒的發生。
3.做好牙齒清潔
對于幼兒來說,當其長出第一顆乳牙時,就應該要注意口腔清潔,可以利用紗布沾上清水來對其口腔進行清潔。逐漸長大之后,家長就可以選擇適齡的牙刷以及牙膏來進行牙齒清潔,同時注意在飯后應該要及時漱口。除此以外,還應該要定期對兒童進行牙齒檢查,一旦發現有齲齒存在,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治療。
4.窩溝封閉
對于兒童齲齒來說,最為有效的一種防控方法就是窩溝封閉法。所謂窩溝封閉法即是將高分子樹脂涂抹到牙齒的窩溝位置,以此來封住窩溝,這樣就可以隔絕細菌,細菌和食物無法存留于此,進而有效保護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