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水
近年來,儀式感是個越來越常被提及的詞,尤其是親密關系中的儀式感,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這些看似是生活中的小事,卻能有效增加關系的濃度,讓雙方都感覺到被對方在乎。我們也聽聞過一些夫妻或情侶因為儀式感的原因,反而鬧起了矛盾。所以在追求儀式感時,要注意一些事項和要有清醒的認知。
有位女友吐槽,說她對伴侶的要求非常低,只要每天臨睡前跟她說句“晚安”。結果剛開始男友還能做到,可過了兩個月,就開始懈怠了。
她覺得這么簡單的小事都能忘,于是向男友興師問罪。后來,男友干脆不說了,加上那段時間兩個人其他方面也有矛盾,她開始懷疑男友是不是變心了。
從旁觀者來看,這位女友的要求確實不高,可天天都要說,就并不一定很容易做到。女方一旦上綱上線,男方就會覺得這件事成了被逼迫要完成的任務,當然對此有很大的抗拒心理,就算能做到,也不想再做。
儀式感確實可以表達愛意,增加情意,但儀式感難不難,不是從我們的角度出發,而是要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只有在雙方都心甘情愿的情況下,儀式感才能真的承載起愛意。
文女士以前也不怎么在意儀式感,結婚5年,跟老公的關系越來越淡漠,除了交流關于孩子、老人的生活事務,就沒別的什么可聊。老公的工作很忙,一天到晚不著家,文女士還隱隱聽說老公似乎有出軌傾向。
于是,她開始要求老公每周都要至少留出一天時間回家吃飯,出去應酬必須分享定位等。老公自從每周堅持在家吃飯后,確實和她、和孩子都有了交流,分享定位也讓她安心了很多。文女士需要儀式感,本質上是需要一種掌控感,需要和老公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認識到自己的這種需求,就可以在儀式感之外做出一些努力,而不是僅僅盯著對方有沒有配合自己。
要讓對方配合自己完成儀式感,切不可因為你覺得應該,就逼迫對方必須完成,把儀式感當作任務來布置。因為這樣,你們的關系就成了上下級的關系,對方成了你的下屬,你們的感情又怎能流動起來?
最好的方式是和對方分析溝通——完成這個儀式感對雙方的好處和重要性。
比如,婚后想讓對方每周空出時間和你單獨相處,你要告訴對方怎樣做,才可以讓你們從雞毛蒜皮的雜事中解脫出來,回到剛開始戀愛的感覺,找回愛情最初的樣子。
儀式感是一種感受的放大器,很多事情看起來好像有點多余,可因為它可以讓你感到開心、輕松、被在乎,這件事才變得很有意義,你需要把這種意義告知對方。
而如果對方覺得這件事有難度,也要給對方討論、商量的余地,你們可以選擇一些替代方案,替代這件事。
我們在乎儀式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生活需要這些“小確幸”,關系里的幸福感也是在這一個個細節中凸顯出來的。但千萬不要讓儀式感成為負擔、任務,成為揪住對方錯誤的把柄,讓它離間了你們的感情。
你會發現,真正穩定、有愛的關系,不需要提過多要求,自然而然就會有這些儀式感的瞬間。
(摘自《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