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麗
對一個家庭來說,新生命到來往往是難能可貴且令人欣喜的。但是,能讓小寶貝平安地誕生到這個世界上,看似平凡,實際上卻暗藏風險,尤其是孕育新生命的準媽媽,過去未曾留意血壓、血糖或激素分泌,都可能在懷孕時有所變化,導致各種問題出現,比如妊娠期糖尿病。
有幾類因素容易造成妊娠期糖尿病,例如:(1)孕媽媽曾經有過胎兒畸形、早產、流產等情況;(2)孕媽媽體重過重,甚至患有肥胖癥,會加大患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3)有妊娠期糖尿病家族史或前胎懷孕患有妊娠期糖尿病;(4)孕期檢查時發現胎兒過大,或羊水過多;(5)年齡超過35歲的高齡孕產婦。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初期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但若血糖持續過高,孕媽媽就會出現吃多、喝多、尿多、體重下降等。因此,一旦孕期出現“三多一少”現象,應該特別留意妊娠期糖尿病的可能,可以觀察自己是否有下列跡象:頻尿、口渴、疲倦、反復感染(如鵝口瘡)、視力不良等。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出現在懷孕中期,癥狀可能會在妊娠后半期更加顯著,因此,醫生通常會建議在懷孕24~28周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妊娠期糖尿病。
對孕婦,可增加流產、妊娠期高血壓、感染等發生風險。對胎兒,因為母體的血糖可以自由通過胎盤,但胰島素不能通過,母體血糖過高就會使胎兒暴露在高血糖的環境中,促使胎兒本身分泌的胰島素增加,影響發育,由此可造成胎兒器官發育過大、腦部發育不良或先天性心臟病等;新生兒脫離母體高血糖環境后,高胰島素血癥仍存在,若不及時補糖容易發生低血糖;小孩長大后也較容易出現肥胖、糖尿病問題。因此,控制好孕期血糖,對母親和胎兒都十分重要。
妊娠期的飲食不僅要為胎兒成長提供物質保障,還要利于血糖控制。
(1)少量多餐,維持血糖平穩。孕期要確保有足夠的熱量以滿足孕媽和寶寶的需求,但不能吃得太多,可以通過少量多餐的方式,比如將原本三餐的量,合理分配在五餐上,這樣可以防止熱量超標,避免身體血糖波動太大,幫助血糖維持平穩。
(2)適量糖類攝取,避免熱量不足。一說到飲食控制血糖,總有人理解成少吃或不吃糖類,但糖類是最主要的熱量來源,過度控制進食并不能控制血糖,還可能引起嚴重的低血糖。而攝取適量的糖類不僅能提供寶寶的能量需要,還能避免孕婦因熱量不夠、饑餓導致酮體產生、過度堆積而傷害胎兒。
(3)食用低升糖指數的食物,穩定血糖變化。低升糖指數食物例如糙米飯、新鮮蔬菜和水果,通常含有豐富膳食纖維,可以減緩葡萄糖吸收速度,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在維持飲食均衡的基礎上,準媽媽還需要進行有規律的運動。適宜的運動可以帶來許多好處,如快走、游泳、慢跑、騎自行車,能增加胰島素敏感度,也有助于孕期體重控制,還能改善妊娠不適癥狀,建議運動時間不超過1個小時。
除此之外,妊娠期還需要注意監測血糖,以確定血糖控制有效。尤其是那些有家族史、孕前超重或肥胖、高齡的孕婦,是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更應意識到孕檢、飲食和運動的重要性。在做到飲食及生活習慣調整后,若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那么可以在醫生的幫助下,選擇通過降血糖藥物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