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梅
摘 要:隨著旅游業的不斷發展,智慧景區建設已成為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以南寧市青秀山景區為研究對象,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出發,探討智慧景區規劃與管理的重要性和挑戰。結合南寧市青秀山風景區智慧景區的實際情況,提出可行的規劃與管理策略,以推動青秀山景區向智慧、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南寧市;青秀山;智慧景區規劃;管理
中圖分類號:F590?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3)11-0120-03
0 引言
景區智慧旅游系統是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景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智慧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景區。景區智慧旅游系統能提供多種功能,如智能導覽、預約訂票、人流量分析、安全監控、互動體驗等,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景區和游覽路線,規劃游覽時間和行程,預約門票和導游、餐飲住宿等服務。該系統還可以通過實時監測和分析景區人流量和車流量等數據,優化景區的運營和服務,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和信息安全。
青秀山風景名勝區屬于城市型風景名勝區,合理處理景區與城市關系,對于景區保護利用尤為重要。本文以青秀山風景名勝區為例,從交通組織、資源整合、水景營造等方面切入,制定了生態優先、保護開發并重的規劃策略,對于助推南寧市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協調青秀山風景名勝區旅游資源開發保護關系,具有重要意義[1]。
青秀山風景名勝區是自治區級風景名勝區,也是南寧市首個AAAAA級景區,作為推進南寧“中國水城”“中國綠城”建設的關鍵部分,其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對于南寧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規劃設計協調青秀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利用關系,更有利于推動景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鑒于此,本文將基于可持續發展背景下,以南寧市青秀山景區為例,深入研究智慧景區規劃與管理,旨在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可持續發展與智慧景區建設
1.1 可持續發展概念
可持續發展理念是指人類在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在適應當下發展條件與生存需要的同時,又不破壞后代人的生存要求與社會發展需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本含義,包括發展與持續性,前者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后者是關鍵內容,如果缺少發展,可持續便無法形成,缺少可持續性,發展早晚會終止。因此,只有發展與可持續相統一,互為因果,相互促進,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追求目標,要將近期利益與長遠利益兼顧,從而實現了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境等各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人們對工業文明作出的深刻反思[2]。
1.2 智慧景區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智慧景區意指對景區人員行跡、旅游者、自然資源以及服務設施等各方面,通過數據挖掘、高性能信息處理、通信技術、云計算、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應用,實施更為有效、全方位、多方面的感知,確保景區管理的可視化,打通旅游產業上下游產業鏈,推動景區智能化運營管理,切實增強遺產資源的完整程度及真實程度。這對于提升旅游體驗、推動旅游營銷、提高旅游管理水平以及增強旅游服務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實現景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和諧發展[3]。
2 南寧市青秀山智慧景區規劃
2.1 智慧景區規劃的基本原則
需以優先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風景名勝資源為前提,因地制宜的適度開發,達到既保護資源環境,又合理利用資源,實現青秀山風景名勝區的可持續發展。應圍繞景區定位,突出森林植物園、蠟燭灣景觀水系的特質,整合各方需求,對應城市功能加強旅游配套建設,形成植物科普、戶外親子、水上游樂等多元主題游線。
2.2 青秀山智慧景區規劃與設計
在具體規劃設計期間,青秀山智慧景區可利用智能網絡及高新技術,對景區工作人員工作軌跡、游客行為等進行可視化管理,全面感知景區基礎設施、景區地理事物、自然資源,切實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及服務效果。在智慧平臺中,還能夠對景區各項數據進行感知分析,通過提前做出預判,明確景區經營情況、客流量信息以及游客身份信息等,使景區管理更加智能化、智慧化,全面保障了景區規劃的合理性、科學性,大大降低了景區風險。景區OA系統建設在青秀山智慧景區規劃設計中也尤為重要,它可實現景區各級單位的信息化管理,既有利于降低景區管理成本,還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4]。
2.3 環境保護與資源合理利用考慮
基于地理信息系統,可對景區文物資源、建筑景觀、自然景觀等資源的類型、數量、空間分布等信息進行直觀展示,支持查詢景觀項目詳細資料、監控畫面等信息。它既可提高景區管理部門對景觀資源的管理水平,也可為景區的各種功能區做出系統性的規劃,還在管控上應用智慧化科技手段,提升了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效果。
3 南寧市青秀山智慧景區管理與運營
3.1 智慧景區管理模式與策略
利用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通過讓景區智慧化,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傳感技術等高科技技術植入到景區,實現趣味、安全、有序的旅游體驗,將大幅提升景區的綜合服務能力以及服務質量。
3.1.1 智慧票務系統:信息收集、精準營銷
智慧票務在景區中主要應用于人流調配、身份識別及智慧營銷3方面。人流調配是通過線上購票與線上預約功能,預約精準到入園時刻。提前通過系統可對游客高峰入園時間節點進行預警,及實行相應管制。身份識別是通過園內無線網絡,對游客手機端信息識別來精準確定游客身份,便于人員定位、人員尋找。智慧營銷是通過手機終端快速識別游客畫像,進行客源地的大數據信息采集,提供更優質、更精準的服務,積極提高游客園內游玩的體驗度[5]。
3.1.2 智慧導覽系統:一鍵觸發、景區導航
智慧導覽在景區中主要應用于人流監測與智慧導覽兩方面。智慧導覽系統能夠實現智能可視化導航導覽功能,實時監測景區人流情況,實施有效安全管控,提升景區服務能力。游客用手機鏡頭就能觸發導覽播放,一鍵導航到景區里任意地點,設置景區游玩路徑,滿足不同游客游園需求,讓游玩變得簡單。
3.1.3 智慧停車系統:智能管理、安全出行
智慧停車系統實時記錄景區內每個停車場的車位使用情況,計時收費、方便查找進出車輛數據、統計出停車場的車位情況,并且通過網絡系統把信息發布到景區交通要道的LED大屏幕,方便游客提前做出停車目的地選擇。采用無感停車支付,實現無人值守停車管理[6]。
3.1.4 智慧安防系統:應急管理、AI智能監控
智慧安防在景區主要應用于應急管理與AI智能監控兩方面。智慧安防是通過可視化綜合平臺數據,對接景區內部包含應急值守、風險隱患監測、應急資源保障、緊急救援、急救等在內的應急管理類業務對接。AI智能監控利用現有的視頻監控,加上AI技術解決景區安全問題,有效預防景區內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
3.2 智能化技術在景區運營中的應用
景區綜合管理系統具有多項管理業務,在游樂設施、門票管理、營銷成效、客流監測、客源分析、安全管理、人員管理等多角度統計分析,與多個合作方進行相互合作。
3.2.1 自助導覽服務
當今游客可以通過自助旅游服務終端系統,運用軟件連接景區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通過自助導覽來充當導游的角色。在門票上,實現線上網絡預訂、支付,線下通過二維碼、人臉識別等智能機器設備驗票系統,就能快速進入景區,實現無紙質化運營,減少人工成本,大幅縮短旅游旺季游客進入景區的等待時間。
3.2.2 客流監測預警
游客的分流系統能夠將各種實時數據反饋到景區運營層,以此對客源地動態進行全方面分析。其運用射頻識別技術、GPS定位系統、北斗導航等,對游客當前所在區域、游客的分布情況、不同景點的容量進行多方位分析。使用分流調度的模型,能夠實現游客分流,避免出現交通擁擠的現象,有利于降低環境的承載壓力,保障每位游客的游覽品質。
3.2.3 無線通信網絡
在景區通信方面,可開通無線通信系統,實現手機無障礙對講功能,及時有效傳遞語言信息。傳統的對講機有較多限制,尤其當距離較遠,所處位置偏僻時就不能有效發揮其對講功能。使用一鍵通(PTT),通過網絡的覆蓋而被有效使用,避免了距離帶來的限制問題。
3.2.4 視頻監控系統
通過網絡及供電的統一規劃與建設,能夠使其具備高清視頻監控、云存儲等基本功能,使景區的視頻監控系統達到網絡化、高清化、智能化,更好地提升景區的安全防范及可視化管理水平。
3.2.5 應急救援體系
智慧應急主要包括SOS應急救援系統、無線式應急系統等,以此保證在遇到突發問題時,能在第一時間了解情況,并及時解決危急事件。
3.3 游客體驗與滿意度的提升
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景區智慧旅游系統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例如,景區智慧旅游系統可以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快速、便捷的閘機通行功能,并通過人臉識別技術精確識別游客的身份信息,提高景區的安全可靠性。景區智慧旅游系統可以采用無線充電技術,為游客提供便利的充電設施,解決低電量帶來的諸多不便。景區智慧旅游系統還可以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根據游客的偏好和消費行為,針對性地推薦餐飲、購物和游覽路線,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消費體驗。
4 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
4.1 智慧景區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生物資源保護系統能夠結合現代化的技術,如地理信息系統(GIS)、管理信息系統(MIS)等,將動植物物種的資源品種、數量通過綜合統計、圖文匯總、數據反饋等方式,對景區中的資源進行多樣管理保護與研究。
4.2 景區景觀與自然生態的平衡
自2020年成立南寧植物園后,總共由3個園區組成,分別為五象嶺森林公園、園博園以及青秀山風景區,南寧植物園整體規劃面積為25.11 km2。一直以植物遷地保育和景觀設計為方向,面向東南亞、中南地區、西南地區,立足于廣西的南寧植物園,利用科普教育、文化旅游、園林園藝、生物多樣性保護、打造生態園林等方式,實現與各國間植物資源及相關科研的合作,全力建設具有特色、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綜合性南寧植物園,從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促進“一帶一路”植物資源及園林文化等方面的交流,為世界植物各質資源庫的完善性提供支持。
利用智慧化手段實現智慧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可從以下4方面入手:第一,定位感知。基于生態智慧園林理念,把景觀轉化為環保感知系統建設的支點,用以監測工業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聲污染等有效的健全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為城市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給予支持。第二,可視監測。在智慧景區建設目標的過程中運用3S技術,在此基礎上,對景區植物景觀進行精細化、全流程養護,同時利用視頻監控、無線傳感、物聯網等技術及人工智能手段對植物景觀加以自調節、自診斷。運用數字技術搭建信息交流平臺,為公眾、園林綠化人員及其他主體提供綜合信息服務,如植物科普服務、室外微環境預報服務、空氣質量監測服務等。第三,綠色低碳。倡導打造綠道,用綠道串起景區植物景觀,同時凸顯景區水文特色,完善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引導人們綠色出行。第四,網絡監導。打造高效、健康、多元的能源供應體系,例如把海綿城市系統、植物景觀養護系統接入“智慧能源”監管平臺后,在缺水季節就能取用儲備水資源,并滿足灌溉綠植的需求。可重點監測景區植物景觀養護能耗,并在分析養護數據的基礎上加大植物景觀生態化設計力度。
4.3 可持續資源管理與循環利用
智慧景區的發展,能夠確保景區環境壓力得到緩解,降低生態環境與景區建設中產生的矛盾。所以,智慧景區建設已成為提高景區生態環境保護效果的有效手段,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效益二者間的平衡。景區智慧化還可以幫助相關部門全面掌握景區內的生態資源情況,包括生物物種、植被生長、水文數據以及大氣情況,為后續制定管理計劃提供參考依據,進而提升景區管理水平,增強生態保護效果。
過去景區一直采取人工灌溉方式,灌溉效果不理想,進度十分緩慢,直接影響了植物養護效果。引入智慧養護系統,能夠實施針對性養護方法,更符合不同植物具備的生長特性。通過將植物數據信息傳輸到信息平臺,再利用物聯網技術,根據植物生長的需水指標,實現智能化灌溉,可滿足植物生長期間對水的需求,提高植物養護水平,使植物生長的更加茂盛,切實提高資源利用率。
5 結束語
青秀山智慧景區規劃尊重歷史文化,堅持創新引領,滿足游客群體的多元需求,力爭使青秀山風景質量、生態環境質量、游賞組織和游覽設施水平均達到一流水準,這對于帶動南寧地區的風景旅游事業蓬勃發展,創建具有國際影響、獨具特色的南亞熱帶旅游區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在青秀山智慧景區規劃與管理過程中,應從景區的實際情況出發,針對客源、市場、生態人文、核心吸引力、運營模式等情況著手,通過對游客游憩心理需求、不同年齡段游客行為的分析,切實增強游客游憩體驗感,實現游客的個性化游憩需求,利用智慧化技術,打造可持續、高質量的智慧景區,全面提高游客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朱屹誠,周雷,吳俊,等.智慧景區導覽APP的設計與實現[J].現代信息科技,2022(20):35-38.
[2] 周志利,明慶忠,史鵬飛,等.中國智慧景區研究進展與展望[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22,34(5):16-24.
[3] 張怡.智慧景區的建設思考[J].信息通信,2019(2):189-190.
[4] 彭智旭.智慧景區建設問題分析[J].當代旅游,2020,18(7):66-67.
[5] 崔浩軍.我國智慧景區建設研究[J].科學與財富,2020(1):355.
[6] 蘇杭,何文勝,李軍,等.智慧景區的基礎規劃建設[J].河南科技,2018(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