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立兵 趙虹霞
截至2022年,海南省共有高等職業院校14所。按辦學主體來分,公辦院校6所,社會力量辦學7所、混合所有制辦學1所;按地域布局來分,海口市7所,三亞市4所,文昌市1所,瓊海市1所,澄邁縣1所;按在校生人數來分,3000人以下4所,3000-5000人2所,5000-8000人4所,8000人以上4所(總在校生數約65000余人,不含應用型本科院校招收的大專學生);按專業類型來分(品牌及特色專業群),經貿類1所,工商類1所,政法類1所,外國語言類1所,軟件信息類1所,航空服務類1所,理工類1所,酒店管理類1所,康養類2所,體育類1所,綜合類3所;按辦學層次布局,高等職業專科(大專)13所,高等職業本科1所。
以上數據得出,海南高等職業教育布局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社會辦學力量在海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中無論是在校生規模抑或是院校數量上均占據了超過半數份額,是海南高等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的舉辦主體。二是海南省高等職業院校主要集中在省會海口以及三亞兩所核心城市。三是8000人以下的中小型高職院校居多,規模較大的少。四是學校辦學專業整體呈多元化、貼合市場需求性特征,但辦學特色及辦學品牌專注度不夠,大部分院校主要對品牌及特色辦學專業建設專注度不夠,專業開設趨同性明顯,主要在旅游、建筑、經貿等專業領域呈現明顯趨同。[1]五是海南高等職業院校絕大多數為大專層次職業教育,僅1所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結構及比例待完善。
海南省明確把服務“一帶一路、自由貿易港”的國家戰略作為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發展戰略,根據新的改革目標,海南將重點打造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重大戰略保障中心和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未來,在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推動下,海南將在現有產業布局基礎上進一步加快在醫療健康、金融、電信、教育文化等領域的開放程度,屆時,如何有效吸引利用國內外優質資源,充分挖掘海南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潛力,實現海南中職、高職專科、高職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和有效銜接,促進海南職業教育尤其是高等職業教育規模、質量、結構與效益的協調發展,有效緩解海南省產業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整體規模以及結構性短缺的情形、增強海南高等職業教育服務自由貿易港建設及海南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整體能力顯得尤為重要。[2]
一般來說,政府作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辦學主體,在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處于主導地位,海南省由于經濟總量小所產生的政府收入及政府出資開辦高等職業教育的能力有限。[3]此外,海南省內可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辦學依托的潛在性大型企業及其他辦學投資主體較少,有成功辦學經驗的大型辦學集團更為稀缺。
生源和師資是高等職業院校存在、延續及更好地發展的重要載體。海南高等職業教育由于整體起步晚、底子薄、規模小、精品少、特色不足等現實情況,對省內外職教專業人才和生源的吸引不夠。此外,按照國家職教改革關于職業教育師資引進的要求,未來將重點引進有一線工作經驗的企業行業專業人才擔任職業教育師資,但由于薪資水平及發展平臺等問題,省內各高職院校該類型師資引進成效有限。
高考選拔機制通過劃定分數線對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進行了學歷層次的區分,而非教育類型的區分。長期以來,國內社會及民眾在傳統的“名校情結”驅動之下對高等職業教育長期輕視或持有偏見,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一直無法抹去的烙印,這一點在海南省同樣存在。
(1)鼓勵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用好中央賦予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政策優勢,敢闖敢試,鼓勵混合所有制辦學機制,鼓勵大型企業(出資金、實訓設備、師資支持)、教育集團(管理運營)、地方政府(出土地及各類優惠政策)三方組成的混合制辦學模式,重點發展與企業產業領域相關的專業群建設、依靠大型企業培育行業優秀人才,用較少的投入和成本帶動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海南高等職業教育。
(2)主動尋找大型企業及教育集團承擔海南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項目。利用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營商環境,主動與海南省內外大型企業、教育集團洽談合作,利用土地、稅收等政策,吸引、喚起大企業及教育集團的職教人才培養擔當,持續激發社會力量投資、支持海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彌補政府辦學資金不足、省內高職院校技術技能型師資引進緩慢的現實情況。
(3)積極對接國外職業院校在海南獨立或聯合舉辦高水平職業院校。《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在深化產業對外開放方面,明確提出“允許境外理工農醫類高水平大學、職業院校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獨立辦學,設立國際學校”。相較國內其他地區,在職業教育發展方面中央給予海南較高的自主權和開放力度,要積極聯絡、盡快促成國外優秀職業院校落地海南舉辦高等職業教育,為海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力量。[4]
首先,積極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完善海南職業教育辦學體系。在海南職業教育布局中要做精做細中等職業教育,做大做強高等職業教育,同時積極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提升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層次,完善海南職業教育辦學體系。要整合辦學資源,鼓勵將基礎好、后勁足的中等職業學校升格為大專層次的高等職業院校,鼓勵將符合條件的大專層次的高等職業院校升格為本科層次的高等職業院校,優化提升海南職業教育辦學層次整體布局,以辦學層次的優化和提升加強對省內外優秀師資和生源的吸引。
其次,鼓勵高等職業院校背靠大型企業專注于特色及品牌專業群建設,緩解海南省內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相似度高所帶來的師資及生源競爭激烈困境。支持現有高等職業院校背靠大型企業,專注于企業所在產業的專業發展及人才培養,弘揚工匠精神、專注于特色專業群建設,育品牌,出精品,提升高職教育人才質量,加強吸引力。
再次,明確依托大型企業(行業)培育海南產業發展急需的專業型人才是未來高職院校設置的必然路徑。學校設立應在現有基礎上,結合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重點考慮在影視傳媒、藝術音樂、醫護護理、現代農業、金融外貿等領域設立高等職業教育辦學項目,培養產業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對個別辦學時間較長但仍未形成辦學特色和規模的院校要加強指導,適時進行方向及專業整合,鼓勵與優質辦學資源合作,引導學校轉型,強調辦學成果產出和辦學成效導向。
最后,用好用足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各項政策和影響力,吸引優質人才、優質生源。為加快自由貿易港建設步伐,海南已全面放開人才落戶限制,凡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島內外人才來海南求學、工作的均可以落戶海南;同時配套出臺了海南各級各類人才引進、扶持政策。在此基礎上,應針對海南未來的發展機遇,在國內外做進一步的形象展示宣傳,同時配套建立對口的人才儲備基地,以支持未來海南高等職業教育對優秀人才及生源的需求。
一方面,政府主導支持高等職業教育事業發展,在政策及經費支持予以傾斜。在各級政府層面應確立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在海南省經濟社會發展中同等重要的理念和共識。加大政府政策及經費支持傾斜,以“南海工匠系列”人才政策為開端,加強在技能人才培養、技能師資培訓、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方面的經費支持,關注關心支持技術人才群體發展;引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實體利用自身師資及技術技能優勢發揮技能扶貧、教育扶貧的積極作用,同時為自己贏得認可、贏得尊重。
另一方面,政府主導通過持續性宣傳和表彰,在社會層面營造重視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強大輿論及社會氛圍,營建“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為技藝傳承與技術革新創建廣泛的社會認同基礎和條件,最終通過在服務“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重大國家戰略的過程中,真正發揮海南高等職業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最終形成社會認可度高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