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珊
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小學坐落于美麗的青島自貿片區·中德生態園內,現有31個教學班,1375名學生,在編教師54人。學校以“學貫中西,德被四方”為校訓,秉承“融通中西,生態樂園”的辦學追求,以“國際視野,生態人格”為重要育人目標,堅持培養具有一身正氣、富有愛心、責任感強、智慧靈動,具有中華情懷、國際視野,生態意識濃厚、高尚人格發展充分的優秀師生。
2010年,中德兩國簽訂了《關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態園的諒解備忘錄》,中德生態園項目落地膠州灣畔。中德生態園的發展建設讓這片原本寧靜美麗的山鄉加速蛻變。一邊是質樸恬靜的田園風光,一邊是日新月異的企業場館,兩種文明的碰撞造就了這方水土與眾不同的區域文化,也給學校帶來了豐富的教育資源。
校企合作,打開教育新視界。得益于中德生態園區域內眾多高新技術企業及優秀專業人才,學校通過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積極開拓優質教育資源合作渠道,將各類高端人才請進校園,為“農村娃”的成長開拓廣闊的成長空間。
一是開設原汁原味的口語課。學校通過校企合作引進芯恩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外教團隊,開設外教口語課程。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的全區小學英語學科素養大賽中,學校連續三年榮獲一等獎,在全區村小中是歷史性的突破。二是開展“ 我與博士面對面”課程。學校聘請青島華大基因研究院及各大企業博士專家作為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為師生帶來有關生命科學、生物與基因系列科普講座。
打造社會化實踐教育“新地圖”。從小生長在鄉村,這里的孩子擁有天真淳樸的美好品質,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好奇。當家鄉飛速發展時,他們渴望見到更為廣闊的天地。學校帶領學生積極參加中德生態園區域內各類國際交流研學活動,讓學生不出國也能接觸到國外的禮儀、文化等國際化元素,有效增進學生學習和吸收世界優秀文化與國際元素。
學校帶領師生走進華大基因探訪“火眼實驗室”,走進訊飛未來港探秘人工智能;參加“ICG-16國際基因組學大會科學嘉年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親自為孩子們頒發了證書……學校積極與中德生態園德國館、禮賢館、日本國際客廳等場館及華大基因、國檢京誠等企業聯動,建立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帶領師生到企業研學基地參觀,利用中德生態園國際化區位優勢拓寬師生國際視野,豐富師生對世界文化的認知,努力為他們打通成長為國際化人才的空間壁壘,拓展社會化實踐教育“新地圖”。
因地制宜,創新生態課程。學校駐地所在的中德生態園依山傍水,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讓“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學校積極融合區域大環境發展態勢,以“生態”理念為核心,以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應變和適應力為目標,打造了“1+5+N”新課程體系,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本課程。
“1”為基礎課程,即必修的國家課程,夯實科學文化知識基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是我們在必修課程中堅持的目標導向?!?”是學校融合區域大環境發展態勢,以“生態”理念為核心,打造了“生態人文”“生態思維”“生態美學”“生態工藝”“生態健康”5大類校本課程。并將生態課程與課后托管相結合,開設了20余門子課程,讓學生有成長、有選擇、有收獲。其中,學校的精品校本課程“五谷糧食畫”源于大村小學,那時他們克服鄉村美術教學的局限性,用一粒粒彩色的種子拼出五彩的童年,而現在的我們則在傳承與創新中貼出心中的夢想。孩子們的五谷畫作品受到眾多來校參觀的外賓們的喜愛,“五谷畫”化身為學校對外交流的友好信物,“五谷糧食畫”課程也獲評青島市優秀校本課程?!癗”是指自然生命課程,立足鄉村田園的自然生態環境,在尊重成長天性的基礎上通過生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國際理解教育、健康教育、勞動教育、習慣養成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真善美”的“生態人格”。
責任編輯:鄧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