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征征 任海江 王曉旭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內容顯示,位移速度是體能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進行運動技能學習的重要內容。位移速度是在周期性運動中,人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距離,或通過一定距離所需要的時間。位移速度在運動中非常重要,如,足球項目的運球突破、田徑項目的短跑、棒球項目的跑壘等。筆者通過對小學生位移速度發展的研究,通過教學實踐總結出有效、可行的練習方法,與廣大同人交流。
一、強化技術練習
1.原地擺臂練習
練習目的:強化學生跑動中的擺臂技術,提升移動能力。
練習方法:練習者雙腳前后開立,前腿稍彎曲,后腿伸直,呈微弓步,上體稍前傾,挺胸抬頭,目視前方,兩臂屈肘約45°,半握拳進行前后擺臂(圖1)。可根據動作掌握程度適當增加難度,如,手握礦泉水瓶或啞鈴進行負重擺臂練習,也可嘗試增加腳下原地前后交替跳躍動作,提升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能力。
練習要求:注意以肩關節為軸,兩臂盡可能貼靠身體,前后交替進行擺臂,半握拳要放松,避免上肢過度緊張導致動作僵硬。
2.原地高抬腿練習
練習目的:發展腿部力量,增強動作頻率,提升動作銜接的連貫性。
練習方法:練習者小腿向上提拉折疊,膝關節發力向上抬高至胸部,盡可能使大腿平行于地面,下落時大腿積極下壓,勾腳尖體會前腳掌扒地,蹬伸充分,動作舒展,節奏性強。結合上肢前后擺臂,雙腳交替重復練習(圖2)。在掌握正確動作的基礎上,可由原地高抬腿練習逐漸轉變為行進間20m高抬腿練習,或行進間高抬腿接加速跑練習。
練習要求:腰腹部核心收緊,下頜微收,目視前方,身體保持正直或略微前傾,避免出現屈髖動作或為了腿抬高身體后仰的情況,從而破壞動作基本結構。
3.后踢臀跑練習
練習目的:體會腿部提拉與折疊動作,提升位移速度。
練習方法:練習者原地腳后跟后踢臀部后,迅速下擺蹬地,當前腳掌落地時,快速蹬地,再次進行提拉與折疊,雙腿交替進行(圖3)。腿部提拉時應最大限度地折疊,用腳后跟貼近臀部,使腿獲得較大的活動空間,腳后跟觸碰到臀部時,大腿向上提拉與地面平行,下壓落地時勾起腳尖。可在原地練習基礎上轉變為行進間后踢臀部跑,教師也可用口令或擊掌頻率引導學生逐漸加快節奏。
練習要求:進行練習時,應前后保持適當距離,避免踢到后面的練習者。練習過程中上體保持正直,避免過度前傾出現“趴著跑”的姿態,避免“后撩”小腿的多余動作。
4.直腿跑練習
練習目的:增強臀部和大腿后側肌群力量,提升位移速度。
練習方法:練習者沿直線跑動,膝關節伸直,大小腿成一條直線,一側向前積極提拉體會送髖,一側下落時大腿后側肌群積極下壓,落地時前腳掌扒地有力支撐,上下肢協調配合(圖4)。可先進行直腿走的練習,體會發力順序和部位,形成正確動作鏈,再過渡到直腿跑,逐漸增大動作幅度或節奏。
練習要求:上體保持正直稍前傾,切忌后仰,臀部和大腿后側肌群發力,直膝主動下壓前腳掌扒地,體會支撐反彈。應在平坦的場地沿直線練習,控制好與前面練習者的距離,避免踢到同伴。
5.跨步跳練習
練習目的:增強學生爆發力,提升速度。
練習方法:練習者在慢跑中右膝向前上方騰空抬起,左腿蹬地向前上方跳起,當右側腳落地時,迅速充分用力蹬伸髖、膝、踝,左腿屈膝向前上方積極抬起,上肢加大前后擺臂幅度,交替重復練習(圖5)。可在原地練習的基礎上過渡到行進間跨步跳。
練習要求:上體保持放松,起跳前勾腳尖,髖關節積極前送帶動軀干向前上方跳起,保持騰空姿勢向前滑行。跳起時注意髖關節打開,落地蹬伸充分增加滯空時間。
6.跨小欄架練習
練習目的:幫助學生體會落地后充分用力支撐的動作,增強腿部力量,發展位移速度。
練習方法:沿一條直線擺放10個小欄架,每個小欄架間隔3m。練習者沿小欄架左側慢跑,在經過小欄架時,右腿用踢臀跑的方法快速提拉、積極下壓跨過小欄架,左腿正常跑動;在右腿跨完所有欄架后,慢走返回,沿著欄架右側慢跑進行左側腿的跨小欄架的練習(圖6)。熟練后可縮短小跨欄架間距,更快速地跨過小欄架,提升練習難度。
練習要求:跨越小欄架時要快速提拉并積極下壓,扒地有力,動作節奏感要強。
二、倒退跑練習
練習目的:提高任意方向位移速度,增強身體平衡性與核心穩定性。
練習方法:練習者目視前方,上體稍前傾,體會髖關節向后發力,并向后伸腿,上肢自然前后擺臂,左右側交替沿直線進行倒退跑練習(圖7)。熟練后可進行彈力繩抗阻倒退跑練習,提升練習難度。
練習要求:確保場地周邊沒有障礙物,排除影響練習者安全的隱患。練習時向后伸髖伸腿時,幅度盡可能大,腳下支撐有彈性,動作舒展,肢體協調。
三、變向跑練習
練習目的:提升學生變向位移速度。
練習方法:擺放1個標志桶作為起點,在起點正前方10m處擺放標志桶A,在A的兩側10m處分別擺放標志桶B、C,再在標志桶A的左前方、右前方約45°位置,距離10m各擺放1個標志桶(圖8-1)。練習者從起點處快速跑向A點,教師給出方位口令,練習者迅速改變方向,沿指定路線快速跑向目標處(圖8-2)。
練習要求:提醒學生注意力集中,向右變向跑時左腳蹬地,向左變向跑時右腳蹬地;蹬地變向的一側髖部伸展且向內旋轉,身體重心降低,且向變向一側內傾。
四、多方向沖刺跑練習
練習目的:提高練習者從側向跑、倒著跑的移動狀態到快速向前沖刺跑的速度,為專項運動技能的學習奠定基礎。
練習方法:用8個標志桶圍成半徑為10m的圓,圓心為A點,用2個標志桶分別放在A的左、右兩側設置為F點和B點(即起點)。練習者從起點出發,以側滑步的方式快速移動到A點,根據教師的口令快速轉向指定方向,然后以沖刺跑的方式跑到指定位置,沿著圓的外圍3m的軌跡順時針慢跑回起點,重復進行練習(圖9-1、圖9-2)。熟練后,側向滑步與沖刺跑組合可轉變為倒退跑與沖刺跑組合、側向滑步與倒退跑組合、倒退跑與側滑步組合等。
練習要求:由側滑步轉向沖刺跑時動作要迅速,左右兩側均衡練習。練習結束沿圓慢跑至起點時需和標志桶保持一定距離,避免與正在沖刺跑的學生發生碰撞。
五、障礙跑練習
練習目的:提高學生快速變向或躲避障礙物的能力。
練習方法:用5個標志桶擺成“M”圖形,練習者從起點A出發,以最快速度到達B點,向左變向快速跑到C點,再次變向跑到D點,向左變向跑到E點,用時最短的學生獲勝(圖10-1、圖10-2)。也可以增加障礙物,變化為其他圖案,提升難度。
練習要求:向左變向時,身體重心向左傾斜,左肩下沉,右髖伸展且內旋,右腳著地用力蹬地;向右變向時,則身體重心向右傾斜,右肩下沉,左髖伸展且內旋,左腳著地。提示學生與障礙物保持適當間距,離得過近容易撞上標志桶或障礙物,過遠則會降低跑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