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矞 周剛
太原市實驗中學校體育教研組秉持“務本博學、經世致用”的校訓,圍繞“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目標,立足于教師專業成長,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以整體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改革為中心,以常規管理為抓手,實施規范、科學、精細化的教研組建設,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理念,提升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一、完善教研制度建設,提升教研活動效能
(一)教研組長訪學交流制度
每學年組織教研組長訪學交流。教研組長走進省內外名校進行參觀、訪學,深入考察、了解訪學學校的教學特色、教研組建設的特色與經驗,與訪學學校的教研團隊相互交流、借鑒、學習,從而輻射、引領、指導教師在專業上不斷發展。如,2023年3月,教研組長參加了全國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論壇,走進江蘇省如皋市白浦小學進行訪學交流,教研組長提出“學校的體育活動特色該如何改進、如何持續發展”這一問題,并在學校體育教研會上組織開展研討,最后教研組形成一致意見:在學校已開展的八段錦大課間的基礎上,深研細學,開展系列傳統武術大課間活動,弘揚中華武術文化。
(二)每學期1次教研組長展示
教研組長每學期定主題、定內容、定時間,以講座或示范課的形式,從學科專業知識的儲備和理解、學科教學實施過程、學科管理等方面進行交流,以高水平的教學知識、實踐能力為其他教師起到引領示范及指導作用,以規范的專業能力全面促進教研組的建設。如,2023年10月教研組長以“共思共研,有效觀課議課”為主題開展講座,從追求有效性和合理性的角度思考教學的實踐性,促進組內教師觀課議課能力的提升,進而提高執教能力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每月1次教師培訓
每月1次的教師培訓活動,即每月20日前以備課組為單位,從日常教育教學中至少提煉出1~2個教師急需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邀請省內外專家進行專題講座答疑解惑及運動技能實操的指導,從理念到實操,從一專到多能,促進專業素養的提升。
(四)每周1次教研組活動
教研組每周1次的活動以更新理念為目的,開展專題理論學習和研討;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抓手,開展運動項目技能學練。根據課程標準、教材、教情,從理論到實踐,從運動項目到實踐運用,合理制訂每周教研活動內容,形成學習有力度、探究有深度、踐行有態度的教研特點。圍繞課程標準性質、理念、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等方面,以課堂教學、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為主軸,通過課例研討、案例分析、技能學練等活動,深研細學,總結經驗,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并實施于課堂教學。通過說課、空講課、課堂教學等方式開展主題教學研討,研究課堂教學轉型,扎實推進課程標準的實施,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專業素養。
二、構建“五三一”教研機制,促進提質增效
以教學研修為手段,以構建“生本·樂動課堂”為主題,以教學課程開發實施、教學實踐與研究、團隊建設與打造等為教研重點,通過學習研訓、基本功操練、主題研討、磨課研課等活動形式,切實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體育教研組立足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突出問題,經過多年的實踐形成了“五三一”教研機制。
(一)激活教研組織
“五”即構建專家組、教研組、備課組、師徒組、合作組的教研組織體系,切實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增強教師的課程實踐能力,五個組相互支撐,各盡其責,發揮各自功能,形成合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1.專家組
專家組由校內外專家構成,校外專家進校進行專題講座,作理念引領;校內專家深入課堂,作專業指導,破解課堂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
2.教研組
教研組由全校專兼職體育教師構成,以學校體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為己任,以研促教,以研導學,形成“學—教—評—研”一體化良性互促的教研生態。
3.備課組
備課組由各年級體育教師構成,以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學法的三備形式進行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過程中的知識點,明確運動能力的學練點,明確知識遷移的基本結合點,明確教學重難點。
4.師徒組
師徒組由名師、骨干教師引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圍繞“青藍工程”,助力青年教師全面提升業務素養。
5.合作組
合作組圍繞“問題即課題,過程即研究,效果即結果”的共識,形成合作學習小組。一是,師徒合作組,以有效提高教師教學基本功為基點,研討教學方法,實施技能學練,強化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二是,思辨合作組,由2~3名教師組成,以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策略為主題,在每一名教師獨立研究教學策略并形成自己的思路或觀點的前提下,與同組教師在交流合作中碰撞、爭鳴、思辨,共同研討制訂有效教學策略。同時,在合作中找出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共性問題,共同探究問題的實質,尋求解決問題、同步完善的方法和策略,增強教師的研究能力,形成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成為研究型團隊。
(二)開展課例研究
“三”即開展“示范課、研討課、匯報課”。
1.示范課
由教研組長、2名校內省市教學名師面向全組教師每學期進行1~2次具有先進理念、具體實操的課堂教學。以身示范,引領青年教師將新的課程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以嫻熟的教學技能、扎實的教學功底,做到思路清晰、張弛有度、靈活多變,學會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駕馭課堂,促進青年教師學理念、研教學、知方法。
2.研討課
骨干教師每月以“同題異構”“賽課異構”的形式上公開課,構建有效教研平臺,探討課堂教學技能,推進組內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校本教研實效性。
3.匯報課
以加強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為抓手,每月圍繞教學大單元突出一個主題,由青年教師自主申報教學課題、授課時間,教研組統籌協調時間及場地,并邀請校內教學名師、青年教師觀課議課,通過研討交流解決其課堂教學中顯現的問題和有待改進的方面,有針對性地幫助青年教師提升課堂教學技能,激發青年教師的內驅力,引導其走上專業化的成長之路。
(三)建立操作規范
“一”即建立一項《觀課議課操作規范》。針對示范課、研討課、匯報課的開展,均采用“2+2”的評價方式,即要求觀課議課的教師要為上課教師寫出2條優點和2條改進建議,并在集體研討中交流,記錄好的方法與建議,以此促使觀課議課教師認真觀摩,提高參與度,同時也幫助上課教師自覺開放課堂教學,在交流中不斷改進提高。
三、搭建專業成長平臺,聚力教師隊伍建設
(一)創建讀書小組,共學共研
教研組創建了勤讀悟思型學習團隊,成立了教師閱讀小組,以自主閱讀、小組共讀、集體精讀、有聲聽讀等不同形式,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
1.自主閱讀
每學期結合課程標準、課程理念,教研組推薦不少于5本的讀書書目,如《做一個睿智的體育教師——江蘇省學校體育優秀教育教學案例評析》《體育教學方法選用技巧與案例分析》《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備課門道》《高手教師》等,組內教師通過讀思結合的方式,從讀本中讀出別人的思維,讀出自己的思想;通過讀記結合的方式,在摘抄、批注、評點中凝神靜思;通過讀寫結合的方式,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育教學案例、論文,將讀書與教書結合起來,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2.小組共讀
圍繞《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及相關課程標準解讀,每月組織2次小組共讀活動,學習領會體育教育教學的新方向、新要求,明確教育教學的目標,并要求閱讀后撰寫讀書心得,及時記錄學習中的點滴,以此助力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3.集體精讀
圍繞《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以主題的形式,每月1次選取指定內容進行集體精讀,全體教師深入學習,通過閱讀達到知識儲備的博而專、廣而精。
4.有聲聽讀
以“書香墨韻,導讀共學”為主題,與時俱進地開辟了有聲讀書分享活動。每一名教師按教研組規定共讀書目的章節,以錄音的形式將所讀章節分享至教研組微信群,其他教師以聽書的形式隨時學習,并及時撰寫聽書心得。教研組通過這樣的形式共同研讀《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版)解讀》《讓教育稍稍有點詩意》等,了解教學轉型新方向,學會在閱讀中明理思辨、開闊視野、涵養品性。同時,在學習中相互交流,碰撞思維,共同進步。老教師、骨干教師在學習新理念的同時,傳經送寶,青年教師則學習、吸收,得到具體指導,形成了和諧的學習共同體。
(二)齊抓理論實踐,發揮骨干作用
骨干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中堅力量,能夠在教研隊伍中發揮“頂梁柱”作用。依照“學習與反思—實踐與提升—示范與引領”序列建設骨干教師隊伍。
1.學習與反思
每學期采用集中主題培訓、課題申報研究和專業成長規劃等學習活動,促進骨干教師在自身專業發展的基礎上,在教學實踐工作中進行專業發展分析,制訂個人專業成長規劃;要求骨干教師每學期撰寫2篇教學反思,展開自我探索,在反思中提升;組織骨干教師每學年積極申報課題,做好課題申報與研究,開闊教育視野,增長教育智慧,為骨干教師專業發展持續蓄力,突破成長瓶頸。
2.實踐與提升
每學年在延續與深化學習理念的基礎上,重點啟動以省內外實踐學習研修為主體的實踐研修活動,2023年4月在“新課標、新課程、新評價”背景下山西省初中新課標觀摩研學活動中,學校骨干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并對教學設計思路進行了交流,促進了骨干教師對自身教學主張的凝練,達到了在實踐中培育個性、形成風格的目標。
3.示范與引領
每學期骨干教師上一節研討課,在展示教育思想和教學風格的同時,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輻射作用,提升專業素養,強化教學技能。
(三)“帶”“賽”并行,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1.以“帶”研磨教學技能
教學技能是教師生涯的第一生命線,優秀的教師應具備一流的教育教學水平。學校以“帶教”主渠道開展對青年教師的“傳、幫、教、帶、培”,真正讓“帶教”落地于日常教學活動,貫穿于整個教學環節。一是“一對一”結對子帶教,秉持“帶著青年教師發展,伴隨青年教師成長,師徒教學相長”的傳幫帶理念,建立青年教師“一人一袋”成長檔案。二是備課組、教研組群體“帶”教,重點帶教青年教師,包括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實踐能力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形成、個性化成長等方面,運用教研組集體智慧與力量推動青年教師融入學校體育教學文化,鞭策青年教師虛心好學,積極汲取所有教師的教學精華。每周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集體備課,強調備課過程中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的角度,引領青年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的深入讀懂和理解,并在教學過程中能夠用教材教。每月以教研組群體帶教的形式,針對青年教師的校級公開課,通過集體剖析課堂教學中的講、練、評,以及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認知,加強青年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實施能力,提高教學效率。三是名師工作站研修“帶”教,搭建促進青年教師自我提升、專業成長的發展平臺,如,充分發揮“太原市楊矞初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教學提高與示范工作站”的主導作用,以工作站為基點,先后開展了“學課標,用課標”主題活動,鼓勵工作站的教師積極更新教學理念,通過課堂教學實施新理念,優化教學行為,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開展籃球、武術、足球系列體育教師基本功技能培訓,邀請省內外專項運動技能教練、高校專職教授,近距離指導學校教師對運動項目文化、運動項目技能的深入學習;采用“大手拉小手”項目,名師帶著青年教師反復進行教研創新、課堂教學研究,提高青年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
2.以“賽”推動專業發展
學校抓實、抓細各級各類教師專業技能比賽,組織每項比賽的過程都需歷經“青年教師全員練兵遴選選手、參賽選手再細磨深研、細磨深研后再反復模擬”的環節,促進了青年教師分階段發展、分批次成長,讓學校青年教師隊伍的成長呈螺旋式上升的態勢。“以賽促練、以賽促研、以賽提質”的青年教師培育方式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質量,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體育教研團隊有15名青年教師的在全國、省市級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