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豪 郝二虎
(湖北經濟學院 湖北武漢 430205)
長期以來,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有機械化、形式化的趨勢。很多人認為,財務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套用教科書上的公式計算財務比率,然后分析企業的償債、營運、盈利、成長能力,絲毫沒有考慮到企業所處的環境、采取的戰略和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哈佛分析框架(Harvard Analytical Framework)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其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分析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分析企業外部環境存在的機會和威脅,并分析企業內部條件的優勢和不足,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見圖1)。

圖1 哈佛分析框架圖示
比亞迪公司于1995年成立于深圳,業務包括汽車制造、軌道交通、新能源和電子四大產業。2003年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并組建比亞迪汽車,產品設計本身在汲取國際潮流的基礎上傳承了中華傳統美學文化。比亞迪汽車遵循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品牌的發展路線。2022年6月10號,公司股價大漲7%,市值突破萬億,成為我國首個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的自主汽車品牌。根據比亞迪公司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比亞迪公司全年汽車銷量達到186.9萬輛,同比增長152.5%,成為真正的國貨之光,行業龍頭。
1.1.1 政治因素
在全球氣候變暖與能源危機的背景下,世界各國政府紛紛提出碳中和和碳達峰的發展理念。由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已經成為行業發展趨勢,許多國家已明確禁止銷售燃油車的時間。我國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把建設資源友好型、環境節約型社會作為基本國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扎根在每一個一線執政者的心中。我國政府通過多年布局,放棄傳統燃油車,選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實現彎道超車。明確提出到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占乘用車的比例不得低于50%、75%、100%的基本指導方針。
1.1.2 經濟因素
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大幅上升,人民富裕了,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房地產市場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1.76平方米,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市場趨于飽和狀態。這一部分市場購買力的轉移,為新能源行業發展帶來契機,政府也需要一個新的蓄水池促進經濟的發展。加之國際形勢變化,“俄烏戰爭”爆發,國際能源價格飛漲,國內汽油價格一度越過10元大關,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使用成本更低。2019年,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是0.19,美國則為0.8,日本為0.6,按這個數值來看,我國汽車市場仍舊巨大。
1.1.3 社會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民眾文化水平快速提高,低碳生活的理念也已深入人心。由于霧霾、交通擁堵等原因,我國不少城市都實行了限購政策,而對新能源汽車卻沒有這方面的限制。隨著國家系列政策的出臺和財政投入力度加大,各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數量明顯增多且其分布的密度增大,地域分布也更為合理。在未來城市規劃建設中,也將配備足額的充電設施,滿足民眾需求。
1.1.4 技術因素
比亞迪作為唯一同時掌握“汽車三電”核心技術及車規級IGBT芯片、太陽能和儲能解決方案的整車制造企業,其在全產業鏈的多年布局,造就了其當下極強的競爭力。刀片電池具有安全性強、使用壽命長、成本更低的優點,在行業內優勢明顯。在電控方面,比亞迪是國內唯一擁有驅動電機核心器件IGBT完整產業鏈的車企。公司旗下的e平臺 3.0作為國內領先的純電平臺,具備“智能+高效+安全+美學”四大核心優勢,全方位提升了公司純電產品的競爭力。
1.2.1 行業現狀分析
我國汽車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廠商眾多、同質化競爭嚴重。多年來因為內燃機技術落后,只能以薄利多銷的方式被逐漸取代。受供需關系影響,消費者的議價權利被加強,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我國是工業種類最全的國家,且汽車零件生產商對比整車制造企業來說數量眾多,成本優勢強于國外廠商。
1.2.2 公司戰略
比亞迪公司自成立以來就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經營理念,始終堅持對技術研發的高投入。成本優先戰略,在同質化競爭嚴重的時期,比亞迪公司成立研究院,研究新的車型、新的技術。堅持生產線自造,擁有自己的模具廠,不僅節省了生產成本,還降低了溝通成本。多元化經營戰略,在汽車產業無法突破的背景下,探索二次電池、太陽能與儲能電池、汽車零部件等領域,開發新的營利點。
對企業進行會計分析主要是為了確認公司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應用是否正確、符合規范、財務報表數據是否真實可靠。比亞迪公司是一家高賒銷、高研發的汽車制造公司,因而本文選取應收賬款、存貨、研發投入這幾項進行重點分析。
如表1所示,近5年來,比亞迪公司營業收入持續增加,應收賬款卻逐年降低,這是比較奇怪的現象,一般來說這兩個指標是呈正比例變動的。資料顯示:比亞迪一直堅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在2016年被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超過,加之公司采用以賒銷方式換取市場的銷售戰略,導致公司2017年的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達到了29.1%,遠高于其他競爭者,這是十分危險的。應收賬款屬于流動資產,雖然在銷售貨物時,確認了收入,但公司實際上并未收到資金,這會導致看起來公司的財務能力比實際情況偏好一些,會使得決策者和財務報表使用者對公司的決策作出錯誤判斷。根據之后的數據來看,公司管理層已經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其中2018年出現下降主要是因為比亞迪公司于2018 年1月1日開始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將原應收賬款確認為了合同資產63億元。比亞迪采用對不同賬齡應收款提取不同比例壞賬準備的會計政策,賬齡越長,提取比例越高。通過對比亞迪公司的賬齡分析,其應收賬款大多在一年以內,占比達到57.68%。同時,比亞迪壞賬準備提取數額一直很大,這也是公司賒銷戰略帶來的不良影響的直接體現。壞賬準備金額常年維持在10億元左右,且占凈利潤的比例很大,2019年達到39.03%,如此高比例的壞賬一旦發生,將對公司凈利潤造成極大影響,需要注引起重視。
青巖劉位于浙江省義烏市江東街道,占地面積28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28萬余平方米,農民房216幢。戶籍戶數723戶,在冊人口1723人。從第一家淘寶店“鄰家實惠小店”開業,到2016年,青巖劉網店數達3500多家,全年銷售額近50億,日均出單量10萬單。電商從業人員2.5萬多人,平均年齡25歲。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夜訪青巖劉時發表講話,稱贊“青巖劉”為“中國網店第一村”。

表1 比亞迪公司應收賬款分析表 (單位:億元)
如表2所示,通過對比亞迪公司存貨的成本計算、發出成本核算、收入的確認、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及后續轉回等會計政策的了解,并未發現不妥之處。在確認發出存貨的成本時,本文采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并沒有在原材料價格上升時,采用先進先出法,降低成本,粉飾財務報表。結合具體數據來看,比亞迪公司2017年到2021年的存貨規模不斷擴大,2021年是2017年的兩倍之多;存貨占總資產比例的均值為13.6%,且有擴大之勢。對比公司營業收入及其增長速度,是符合發展中制造企業特點的。存貨周轉率在整體上保持發展向上的勢頭,在2019年出現輕微下滑是因為受到“退坡補貼”的外部政策干擾。

表2 比亞迪公司存貨分析表 (單位:億元)
如表3所示,《新能源汽車專利20強企業榜單》中,比亞迪公司以9426項專利位居榜單榜首,比第二、第三名專利數總和還要高,是其他19強平均專利數的7倍。比亞迪公司堅持“技術為王,創新為本”的發展理念。公司研發投入占比保持在5%左右,2021年更是超過了百億,達到106.3億元;其研發人員數量自2017年的27488人增加到2021年的40400人,始終保持在行業高位并逐年增長。對比同業競爭者來看,這一數字甚至不在一個量級之上。

表3 比亞迪公司研發投入及占比表
綜上,通過對亞迪公司具體會計科目的分析,并對比行業均值,公司財務數據是真實的,較為合理地反映了公司經營狀況。其契合了公司成本優先戰略、技術為王的經營理念,符合發展中的制造業企業特點,可以此數據為基礎進行進一步的財務分析。
比亞迪公司近5年的凈資產收益率雖略高于行業均值,但仍在低位徘徊(見表4)。權益乘數低于行業均值4.49,說明公司的資本結構不合理,但考慮到比亞迪公司仍在大規模建廠擴張,進行固定資產投資,一時的負債經營是可以接受的。行業銷售凈利率為負是因為受到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所拖累,對比我國汽車行業市值前五的公司來看,比亞迪公司的毛利水平并不高,且遠低于長城汽車。總資產周轉率也略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反映出公司營運能力仍有待提高。結合公司的經營戰略來看,目前公司仍以薄利多銷占據市場,形成規模的戰略為主。最近發布的騰勢商務系列,以及剛推出的的硬派越野仰望U8,低趴轎跑仰望U9,一旦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必將有所改善。

表4 比亞迪公司杜邦財務分析表
3.1.1 杠桿經營分析
根據公司管理經驗,公司流動比率維持在2,速動比率在1左右是比較理想的,可見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較低,但目前還不會影響公司的債務償付能力,因為比亞迪一直保持著較高的現金儲備。結合公司的發展戰略和實際情況來看,公司仍處于發展壯大階段,對資金的需求量大,需要保持高研發投入來保持并擴大技術優勢,需要高固定資產投入來擴大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且舉債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帶來超額利潤,降低稅務負擔,但也要注意風險,如表5所示。

表5 比亞迪公司償債能力指標表
3.1.2 營運能力分析

表6 比亞迪公司盈運能力指標表 (單位:次)
3.1.3 盈利能力分析
2019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降幅最大的一年,環比降幅達30%之多,市場整體銷量不佳。加之外資車企進入新能源賽道,行業競爭加劇,公司降低價格搶占市場,受此銷售模式的影響,銷售凈利率自然偏低。通過縱向對比比亞迪公司近5年的盈利能力指標并橫向對比汽車行業均值發現,比亞迪公司盈利能力總體上不高,銷售毛利雖略高于同業競爭者,但銷售凈利率卻低于國產汽車廠商,這主要是公司銷售策略帶來的銷售費用高昂的原因,比亞迪在提升公司營收質量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表7所示。

表7 比亞迪公司盈利能力指標表 (單位:%)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疲軟,民眾消費能力下降,汽車市場趨于飽和。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依然居高不下,可見企業成長能力較強。盡管在2019年出現負增長,但這主要是由于受到“補貼退坡”和尚在投入期的“云軌”以及光伏項目拖累。公司2021年的凈利潤增長率僅為1.44%,并沒有跟隨著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38.02%而高速增長,這主要是公司對于生產線、工廠等固定資產的投入大幅增加所導致。隨著國家扶持和技術進步,光伏產業也必將擺脫困境有所突破,如表8所示。

表8 比亞迪公司成長能力指標表 (單位:%)
比亞迪公司是國內領先的汽車自主品牌,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多年,核心“三電”技術自主可控,上下游布局持續拓展,全產業鏈優勢逐步顯現。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發展紅利持續釋放,公司產品力、品牌影響力、核心技術實力逐步得到市場認可,產能擴張有序推進,產銷兩旺格局有望延續。公司在新能源行業的提前布局迎合了能源轉型的時代契機,在此背景之下相信比亞迪公司未來會有不俗表現。
汽車作為耐用品受到消費情緒的影響很大,未來公司產品銷量增速或出現下降風險。新能源汽車作為行業的未來,自然受到各大車企的追捧。然而自動駕駛尚未實現實質性突破,行業同質化競爭態勢加劇,未來可能出現銷量不及預期的風險。上游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公司動力電池、整車制造等產品成本形成上行壓力,公司短期內可能會出現盈利能力下降的風險。
基于哈佛分析框架下,本文通過對比亞迪公司的系統性分析發現,雖然比亞迪公司技術實力雄厚、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公司營收快速增長,但是也存在著償債能力不足、營運能力低下特別是應收賬款高企的問題、公司盈利能力受國家宏觀政策影響較大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公司應采取針對性措施降低財務杠桿率,降低信用賒銷比例,提高股權融資比率以提高應對風險的防范能力。在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比亞迪公司作為國內唯一全面掌握新能源汽車三電技術的整車制造企業,且在上下游供應鏈深耕多年,具備核心競爭力,未來發展前景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