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2022年11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意見》有關內容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本刊摘編如下:
在指導思想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充分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
在工作原則上,一是突出關鍵地位,把思政課建設作為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和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內容,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各方面。二是強化統籌實施,完善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充分發揮思政課和各類課程的育人功能,推進學校“小課堂”、社會“大課堂”和網絡“云課堂”協同育人。三是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思政課教學管理與教研工作,完善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強化實踐育人,著力提高思政課教師專職化專業化水平,深入推進思政課內涵發展,持續提升思政課吸引力、感染力。四是深化改革創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堅持守正創新,完善體制機制,創新方法途徑,切實增強思政課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大力促進思政課改革發展。
在工作目標上,提出到2025年,中小學思政課關鍵地位進一步強化、建設水平全面提高。課堂活力充分激發,優質課程資源更加豐富,實踐教學深入開展。思政課教師隊伍專職化、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大思政課”體系更加完善,評價機制基本健全,思政課整體質量顯著提高。
《意見》提出了五個方面的重要舉措:一是深化教學管理創新,著力強化思政課關鍵地位。包括開齊開足課時、落實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等。依據國家課程方案,明確具體周課時,把開齊開足思政課作為嚴肅的政治紀律、教學紀律;落實課程教材內容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注重用好時政資源;堅持把講好道理作為本質要求,著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二是豐富課程教學資源,著力解決教學輔助資源不足問題。包括匯聚優質課程資源、豐富社會實踐資源、用好數字化資源平臺等。遴選推出一批思政“精品課”,加強優質教學輔助資源包和活頁、講義等資源建設;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建立一批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拓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功能,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著力解決教師兼職比例過高、專業能力不夠強問題。包括強化專職教師配備、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優化教師激勵機制等。統籌使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有效保障思政課專職教師配備,并對兼職教師選配做出規范;建立思政課教師輪訓制度,健全校外實踐教育制度,鼓勵支持教師進修思政教育專業、開展教學重點難點問題課題研究;在各類優秀評選工作中向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適當傾斜,大力選樹先進典型。四是完善教研工作機制,著力解決教研支撐不足問題。包括強化教研隊伍建設、創新教研方式方法等。分學段配齊配強專職思政課教研員,將思政課教研員培訓納入教師“國培計劃”;強化專業指導與引領,建立思政課教師教研共同體,廣泛開展網絡教研、遠程教研和跨區域教研,鼓勵有條件的教研機構、中小學校與各級黨校、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干部培訓學院等合作開展中小學思政課教研工作。五是構建大思政課體系,著力形成思政工作整體合力。包括提高課程思政水平、創新德育工作途徑、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等。要求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研究制定中小學學科德育指南,充分發揮各學科的德育功能;各地各校“一校一案”研究制定德育工作實施方案,認真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深入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積極創建富有特色的班級育人文化,打造清朗文明的校園網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