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蘭 徐宏燕 卜曉婷
(1.平潭綜合實驗區融媒體中心,福建 福州 350400;2.九龍縣融媒體中心,四川 甘孜 626200;3.沈陽廣播電視臺,遼寧 沈陽 110300)
在新媒體背景下,電視新聞事業遇到了全新挑戰。電視新聞具有獨特的魅力,對文化事業發展有著直接影響,同時還要發揮出引導輿論的作用。在新媒體快速崛起的情況下,電視新聞需要做出積極變革,做好新聞編輯工作,尋求創新發展,從而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展現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性,才能與市場發展保持同步狀態。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講,工作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只有不斷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重視學習,擁有創新思維,才能提升新聞編輯質量。另外,新聞編輯工作需要新技術和新思維的支持,保證新聞內容真實,不能為了獲取收視率,破壞真實性原則,為電視新聞事業發展獲取良好空間。
在電視新聞事業中,電視新聞編輯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電視新聞內容的編輯工作對工作人員有著較高的要求。通過了解電視新聞編輯的內容得出,新聞編輯需要積極完成節目策劃,預防節目采訪過程中出現問題,還需要監督最終的制作過程。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電視新聞編輯涉及的工作內容較多,是新聞內容的宣傳者,也是制作者。電視新聞編輯不僅需要學習大量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在實踐中總結經驗,通過新聞事件傳播,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價值,通過理論分析的方式,闡述事件的客觀事實,提升受眾文化素養,為受眾提供了解世界變化的平臺。在新聞內容制作時,需要融合圖片、文字和語言,電視新聞編輯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還需具備解決編輯問題的能力,根據新聞行業發展態勢,重新認識新聞內容編輯的內涵,確保自身具備創新意識,更好地應對時代提出的挑戰[1]。
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電視新聞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主動判斷受眾的喜好,在選擇新聞內容時,需要遵循真實性原則,保證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才能應對新媒體產生的影響。電視新聞行業需要積極轉型,在節目內容和工作方式上進行創新,明確自身發展的優勢,彌補自身發展的不足,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喜好,確保信息傳播的及時性。相對于電視新聞事業而言,新媒體的信息來源渠道豐富,可以快速了解用戶的喜好,在與用戶保持互動的同時,加強與客戶之間的聯系,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機遇。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從多元角度出發,得到受眾的認可,確保行業持續發展。
在新媒體時代中,數據逐漸呈現出碎片化特點,自媒體若想保證活躍度和關注度,需要明確信息的價值,與受眾群體在思想方面產生共鳴,增強新聞內容的思辨性。電視新聞節目不光有引導主流意識的責任,同時還需要與市場發展保持協調狀態,提升與新媒體的適應度,解決新發展階段遇到的問題[2]。
電視新聞內容制作主要分為采訪、資料收集、編制和后期制作等多個環節,在新聞內容制作時需要考慮時間順序,傳統新聞傳播方法較為滯后,無法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在互聯網環境中,信息傳播需要考慮及時性和傳播速度,為行業發展夯實基礎。進入新媒體時代后,熱點事件和重大新聞都會第一時間在自媒體平臺中傳播,新媒體平臺的推送功能較為便利,用戶利用新媒體平臺了解新聞事件,會提升對平臺的信任度。在傳播效果上來看,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傳播速率較低,缺少新媒體平臺的及時性,因此需要在未來發展中完成創新,解決電視新聞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開展中,采用的方法較為單一,從受眾群體的角度來看,用戶長期處于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用戶和平臺之間缺少互動。新媒體平臺改變了傳統信息傳播方式,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用戶喜好進行分析,根據用戶喜好制定內容推送方案,讓用戶接收到大量喜歡的新聞內容。另外,新媒體平臺對新聞內容進行了分類,為用戶提供了多元的選擇,改變了被動接收信息的局面,明確了用戶的主體地位。受眾群體在使用自媒體平臺時,也會根據平臺分區,選擇喜歡的新聞內容,選擇新聞播放渠道、控制新聞播放速度、參加新聞內容討論,整個過程都為用戶提供了自主選擇的權利,可以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提升新聞傳播效率。
在電視媒介信息傳輸過程中,需要考慮信息傳輸效率和實用性,電視媒介儲存和獲取能力較弱,在錯過相應節目內容后,只有等待重播才能獲取想要的相應信息。在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檢索功能有所提升,良好的檢索功能是在短時間內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同時可以對新聞播放進度進行控制,了解不清晰的新聞內容,增強對新聞內容的感知能力[3]。
工作思路決定了最終的工作質量。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電視新聞事業需要明確改革方向,分析電視新聞發展遇到的挑戰,才能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在電視新聞播出過程中,大部分受眾依然希望保留傳統的信息接收方法,通過電視屏幕觀看快速更新的新聞資訊,對于電視新聞編輯來講,要在思維方面完成創新,重視新聞內容傳播情況,根據受眾群體的特點與喜好,合理制作新聞內容。通過分析受眾的慣性思維得出,若想保證電視新聞編輯質量,需要做好信息篩選、組織和傳播等工作。在新時代背景下,需要保證新聞內容傳播的廣度與深度,將電視媒體與網絡自媒體相融合,為電視新聞事業創造全新的發展空間。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創新工作思維,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制作出有新意的新聞節目。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改變新聞編輯的傳統思想框架,緊跟時代發展態勢,制作全新的新聞產品。在實踐工作開展中,創新思維可以提升新聞編輯效果,保證新聞編輯工作合理拓展,站在社會發展的角度,深入分析新聞編輯問題,通過客觀的評價方法,反映社會的真實情況,不被傳統思維所束縛。在思維創新過程中,需要合理融入競爭機制,為電視新聞行業發展注入動力。另外,創新思維有利于保證新聞編輯擁有全新的工作視野,抓住新聞工作的重點內容,在不同的角度與層次挖掘新聞的價值。增強新聞編輯創新性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受到傳統思維的限制,采用全新的編輯思路,保證電視新聞呈現全新的發展狀態。例如,在2019年后,主流電視新聞媒體將傳統的運營模式與新媒體運營模式相融合,開設了新媒體賬號,通過公眾號、微博、嗶哩嗶哩等媒體平臺,為新聞編輯創新創造了基礎條件。電視新聞編輯創新,不光需要在思維方面進行創新,還應總結實踐經驗,加強與受眾的互動,為電視新聞事業發展提供保障[4]。
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做好策劃工作,了解策劃工作的現實狀態,保證其具有創新性。對于電視新聞管理人員來講,策劃報道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業務,在策劃工作開展時,需要遵循地方提出的發展政策,明確發展意圖與發展思路,合理安排新聞內容版面。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明確內容的真實性,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報道。在電視新聞策劃與編輯工作開展時,需要重視新聞內容收集工作,了解新聞的客觀事實,分析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以創新策劃方法,制定全新的新聞組合方式。在新聞內容傳播過程中,重視新聞內容、特寫、評論、畫面設計以及字幕安排等,需要在多元角度展現新聞內容,拓展新聞傳輸渠道,保證新聞的深度。對于新聞策劃工作來講,為了提升主流媒體的引導能力,需要設置獨家新聞內容,通過策劃創新,正確引導社會輿論。在新聞編輯策劃創新過程中,需要學習成功案例的經驗,結合自身發展狀態,做好市場調查與分析,從而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在輿論監督與引導時,需要將策劃工作作為核心,考慮新聞內容是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沖突,通過及時調整新聞內容,達到策劃創新的最終目的[5]。新聞策劃還需做好組織工作,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保證新聞選題正確,提升新聞的最終價值。要激發策劃工作人員的主動意識,明確策劃工作順序,營造強勢的信息傳播氛圍,滿足電視新聞事業發展的要求。例如,在新聞內容編輯過程中,可以選擇社會的典型案例,根據案例完成策劃,厚植受眾的愛國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好的策劃需要與行業發展趨勢相符,對民情、民意進行正確引導,從受眾視角分析熱點問題,凸顯策劃工作的重要意義,幫助電視新聞行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電視新聞編輯涉及內容相對較多,在編排工作開展時,需要體現創新性,才能滿足新階段的發展要求。在進入新媒體時代后,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需要承擔相應的工作任務,通過良好的改編方案,逐漸創新新聞內容,改變新聞傳播渠道,增加新聞的受眾面。在電視新聞編排創新中,需要改變傳統的工作思路,在播出模式選擇過程中,需要滿足多樣化發展要求。將工作現場和工作背景相融合,提升新聞報道速率。對于電視新聞報道來講,增強內容的立體性與多樣性,保證信息的豐富性,才能得到受眾的關注。為了提升電視新聞編輯質量,達到引導社會輿論的目的,需要尋找新聞編排的重點,預防在新聞編排方面出現問題。對于不同的新聞形式而言,新聞內容需要生動全面,做好新聞短評和串聯工作,在內容編排過程中,改變傳統編排方案,提升新聞傳播節奏[6]。工作人員還需從受眾視角思考問題,對內容進行收集與篩選,在完成選題后,需要凸顯新聞內容的特色,通過多個特色板塊的設計,及時獲取用戶的反饋信息,創造全新的新聞節目形態。在新聞發布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全方位的報道方法,特別在熱點新聞欄目中,添加實錄工作內容,了解受眾的需求,為受眾發聲,獲得受眾的支持與認可,提高新聞主題節目編排質量。電視新聞編輯工作開展中,需要查看信息傳播效果,確保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節目內容制作需要明確重點,增強編排人員的服務意識與責任感,對我國優秀文化進行傳承,抵制社會中的不良思潮。需要定期更改新聞節目編排方案,預防節目編排出現定式,提升節目的新鮮度,避免受眾出現厭煩心理。在新聞內容編輯過程中,需要了解社會發展態勢,例如,2020年后,在新聞中時政內容占比逐漸減少,民生類新聞占比逐漸增加。因此,需要在減少新聞播出時長的情況下,提高新聞內容編輯質量,創造全新的電視新聞風格。
隨著新聞媒體事業的快速發展,行業內部出現大量新技術與新知識,為了凸顯電視新聞編輯的質量與科技性,需要增強編輯人員的綜合素養,在編輯工作開展時,了解實踐發展狀態,從社會角度出發,保證專業知識融入的效果。無論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需將科技創新作為第一生產力。對于電視新聞媒體而言,需要展現出技術密集性特點,合理融入新的技術手段,做好節目開發與創新。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重視理論學習,重新了解科技研發的重要地位,創新新聞編輯方法,確保編輯工作的多樣性。在電視新聞節目制作過程中,需要將新技術與傳統的工作方法相融合,解決傳統運營模式遇到的問題。例如,電視宣傳管理部門需要建設虛擬演播室,在系統設計過程中,合理融入三維動畫技術,保證產品開發流程和開發質量,緊跟時代發生的巨大變化[7]。從新聞節目拍攝到后期的制作,需要做好節目串聯,無論是任何節目制作環節,都需保證節目編制精細、合理。從電視新聞發展形勢角度來看,只有得到科學技術的支持,才能明確自身發展特點與發展優勢,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內容,發揮出新聞傳播的實踐作用。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做好節目精心設計工作,強化節目的渲染能力,將清晰的新聞畫面作為模型,做好節目宣傳與展示工作。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需要透徹分析現代技術的優勢,通過使用新技術,增強節目效果,得到受眾的認可。在節目形式創新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線上線下共同發展模式,改進信息傳播渠道,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中建設新聞社區,在新聞節目播放時,設計新聞討論話題,了解受眾的心聲,讓受眾參與新聞內容編輯和生產環節,確保新聞內容編制的深度。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尋找創新路徑,將新聞策劃、節目編排作為入手點,增強編輯人員的創新意識,提升電視新聞編輯工作質量,滿足行業可持續發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