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高斌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遼寧 大連 160220)
紀錄片的創作手段與創作技巧將會直接關系到紀錄片的傳播效應。因此,對于紀錄片的創作方式應當進行合理的選擇。故事化創作的總體實施思路就是適當轉化紀錄片的原有內容情節,通過巧妙地設置懸念,以及場景創建等方式來激發情感共鳴,從而達到了更加鮮活生動的紀錄片傳播效果。由此可見,故事化創作屬于紀錄片的重要創作方式,目前針對于紀錄片的創作應當給予熟練掌握和運用。
對于紀錄片進行故事化的創作,其基本含義在于探索歸納、真實記錄事件中的故事元素,并且通過實施全方位的故事元素整合來再現紀錄片的情景氛圍,進而達到渲染紀錄片播放氣氛、激發情感共鳴,以及啟迪受眾思考等效果[1]。因此,從根本上來講,紀錄片的故事化創作本質就是運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來完成針對紀錄片主題內容的拍攝過程,采集其中涉及到的故事元素并且通過設置懸念,以及改變紀錄片原有布局結構等技巧予以完整展示。通常情況下,紀錄片如果要實現故事化的再現創作,那么關鍵就是要合理運用扮演故事角色、再現故事情境、制作動態場景片段等多元化的創作技巧手段。
紀錄片在經過故事化的全面轉化與再現以后,應當能夠確保紀錄片原有的真實客觀,而不得對其進行隨意的改動變換[2]。在此基礎上,紀錄片的攝錄制作技術人員可以通過運用多元化的技巧方法來完整展現紀錄片的真實場景,從而帶給受眾深刻的情感體驗以及視覺沖擊效應。紀錄片通常都會包含真實事件以及相關人物形象,那么在具體進行紀錄片的轉化與再現過程中,需要保證原有事件的客觀真實性,切實維護紀錄片受眾的知情權。
紀錄片的完整制作過程應當包含變換場景、運用長鏡頭與短鏡頭、融入背景音樂、調整色調與光線明暗程度、剪輯畫面等各項基本要素。在必要的時候,對于紀錄片的敘事講解過程,還需要融入旁白解說詞的烘托,確保能夠完整傳達紀錄片的內容。故事化的創作元素如果能夠成功融入在整個紀錄片的范圍內,那么非常有助于紀錄片的創作質量獲得顯著的提高,在增強紀錄片藝術價值的同時,也能夠取得傳播主流價值理念和情感的良好實踐效果。
紀錄片應當能夠充分體現傳播的價值和意義,紀錄片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人文情感,從而能夠帶給受眾比較深刻的情感啟發效果[3]。但是對于紀錄片如果僅限于進行客觀的表達呈現,那么平直的記錄敘事方法就會導致受眾感覺到枯燥與厭倦,很難達到故事片應有的思想啟發以及歷史文化傳播效果。與之相比,故事化創作的技巧手段能夠增添生動鮮活的表述情節,確保在紀錄片中融入全新的故事元素。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故事化創作的實踐方法將會讓紀錄片更加受到廣大受眾的認可和喜愛,并且在客觀上促進了紀錄片原有的歷史文化傳播價值的提升。
紀錄片的創作人員應當切實杜絕僵化的模仿思維,保證能夠為紀錄片受眾全面展示生動鮮活的故事場景,凸顯媒體應有的輿論價值引導作用。紀錄片的創作人員應當能夠結合多元化的廣大受眾需求,通過創新原有的故事表達方式來展現更加豐富的故事場景,進而折射出故事背后蘊含的主流價值理念[4]。但是現階段的某些紀錄片仍然表現為單一的描述寫作模式,導致受眾對于故事失去了興趣。某些紀錄片的創作人員甚至運用簡單模仿的方法來呈現歷史故事內容,因此很難達到受眾滿意的程度。為了實現紀錄片故事的傳統創作模式和思路的轉變,關鍵就要緊密結合真實生活場景,創新運用故事的敘述表達方式。
創作紀錄片的整個過程應當體現藝術性,確保紀錄片的創作人員能夠兼顧藝術性與真實性的兩項基本要素。紀錄片的創作過程本身帶有非常顯著的藝術性,經過轉化與重現后的紀錄片應當能夠達到高于生活的藝術呈現效果。巧妙增添豐富多彩的故事情節,有助于渲染紀錄片的情境氛圍,充分保證帶給廣大受眾更加深刻的情感啟示。受眾在觀賞故事化紀錄片的過程中,內心情感將會表現為強烈波動與共鳴的特征,那么就會更加容易受到紀錄片情境氛圍的感染,啟發受眾透過紀錄片描述和講解的內容來深刻思考其中的人文思想主旨。
現階段紀錄片內容不再局限在單一的范圍領域,而是融入了趣味性的各種類型故事。紀錄片故事的題材確定、素材采集以及實地采訪環節都要得到重視,確保達到全面完整收集故事素材內容的效果。攝錄人員在全面開展紀錄片故事的創作過程中,關鍵就是要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表達方式[5]。紀錄片故事的素材采集以及整理篩選過程都應當體現專業性,促進媒體受眾和創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聯系。紀錄片最基本的創作要求就是緊密結合真實的生活場景,從而保證故事能夠真實反映出廣大受眾的生活工作狀態。紀錄片的故事只有貼近日常生活情境,那么故事才會吸引更大范圍的受眾群體。脫離了生活實踐場景的故事,將會過于空洞化,無法達到故事應有的輿論導向作用。
紀錄片應當蘊含飽滿的人文情感,充滿情感元素的紀錄片將會更加容易受到喜愛。故事化的巧妙轉化方式將會增添紀錄片中的人文情感因素,對于紀錄片原有的創作意圖以及深層情感元素進行更加生動的展示[6]。故事化的紀錄片一般來講都會包含故事開端部分、故事發展部分、故事高潮部分等,上述完整的故事情節內容增添了紀錄片中的情節懸念,同時也準確表達了人物在特定情境氛圍中的心理情感波動變化。由此可見,充分抒發與表達紀錄片蘊含的情感,不能缺少故事化的藝術創作手段作為支撐。
情景再現的紀錄片傳播展現方式,目前已經得到了普遍的采納和運用,客觀上促進了紀錄片的傳播情感效應得到提高。攝錄人員在巧妙處理紀錄片的各個場景片段的基礎上,應當能夠烘托紀錄片特有的環境氛圍,具有多角度特征的故事情節應當逐步予以展開,充分運用專家訪談和再現歷史情景等方式來構建故事講述中的各種懸念,切實增強歷史場景和事件的直觀感受性。
紀錄片應當完整包含人物形象、事件線索等基本要素,故事化創作的著眼點應當落實在完整保留紀錄片的各項組成元素上,在此前提下進行紀錄片的創作內容更新。對于紀錄片應當進行完整的再現展示,確保通過構建故事片的主體形象來豐富其中的人文情感內涵,啟發受眾對于故事片的主旨展開更加深入的思索。具體而言,對于紀錄片進行故事化的創作應當注重如下的實踐路徑。
故事化創作的紀錄片能否獲得更大范圍受眾的喜愛,關鍵取決于故事題材與內容的合理選取。對于故事化創作的具體題材內容,應當能夠進行巧妙的篩選,通過精心選擇得到具有溫度、意義與價值的良好故事題材。唯有如此,紀錄片才能真正達到生動地烘托情感氛圍的效果。具體在進行紀錄片的情境拍攝時,首先必須要構建故事場景內容與紀錄片本身的關聯性,確保故事元素與紀錄片的本體內容之間實現緊密的融合銜接[7]。并且,對于故事化的紀錄片創作內容還要充分展現其中的正確價值取向,從而為受眾傳遞向上與積極的主流價值理念,展現出紀錄片應當具備的主流輿論傳播作用。紀錄片包含了多種不同的敘述描寫方法,創作人員應當充分結合紀錄片的題材特征以及故事內容來進行合理的選擇。
紀錄片的創作人員可以通過側面烘托以及反襯等多種敘述手段,從而展現濃厚的紀錄片場景氣氛。紀錄片的單一描寫表達手段需要得到突破,充分保證紀錄片的受眾能夠被紀錄片氛圍所吸引。受眾通過感受曲折跌宕的紀錄片情節,內心將會產生情感波瀾,進而形成對于紀錄片的深刻印象。紀錄片應當能夠達到觸動內心情感的效果,通過展示紀錄片來折射宏觀的時代主流旋律。目前網絡融媒體的紀錄片傳播展示平臺已經得到了普遍的推廣應用,客觀上給紀錄片的傳統創作實踐模式帶來了挑戰。
因此,紀錄片的捕捉與敘述技術方法亟待獲得全方位的創新,運用紀錄片作為載體來展現時代主題。例如,對于《檔案》的紀實類紀錄片欄目在進行故事化的場景內容選擇時,應當緊密結合歷史真實事件,同時還必須要運用情感烘托的表達方式技巧來展現紀錄片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作為故事情節的講述人員,應當能夠充分體現出自身的鮮明個性特征,在巧妙進行懸念安排與疑問設置的前提下,才能達到引發受眾深刻思考的效果。此外,拍攝與錄制上述的紀實欄目場景還用到了幻燈片、布景道具與沙盤等攝錄工具,對于動態化的真實場景氛圍進行了全面的烘托呈現。受眾在觀看上述紀錄片的過程中,既能感受到紀實類欄目特有的宏大壯闊的場景畫面,還會受到更加深刻的思想情感啟示。
紀實性構成了紀錄片的核心屬性特征,紀錄片即便經過了巧妙的故事化轉變,也要保留完整的故事主體。如果缺少了完整的故事描述主體,整個紀錄片就會表現得十分空洞與乏味。具體對于紀錄片的故事主體進行客觀展現的實踐過程中,應當能夠突出故事描述的基本線索,從而帶領受眾沿著既定的故事表達線索來采集完整的紀錄片信息[8]。對于完整的故事主體在進行構建時,還要確保核心事物與人物能夠得到呈現,避免忽視關鍵性的故事人物或者事件。例如,在運用長鏡頭或者跟蹤拍攝手法的基礎上,應當聚焦于故事核心人物和重要歷史事件的元素,從而運用藝術性的新穎表現手段來展示多元化的故事主體內容。
例如,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進行攝錄的過程中,其場景攝錄過程主要聚焦于美食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故事,從而引導受眾進入到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環境氛圍中。受眾跟隨攝錄鏡頭來欣賞各地的美食以及制作過程等場景,并且透過攝錄場景來體會深層次的哲理內涵。在此前提下,故事化的大型紀錄片就會展現出人文關懷的濃厚氛圍,而不再局限于單純呈現故事場景元素。
紀錄片的全面創作過程只有選取了受眾喜愛的真實生動片段,那么紀錄片才能帶來全新的觀賞體驗。目前,創作各類紀錄片的敘事技巧手段表現為多樣性,因此,必須要緊密結合故事創作內容以及紀錄片的主旨題材來進行創作技巧的合理搭配。具體針對于設置故事發展中的疑問、烘托渲染場景、聚焦核心人物等創作技巧手法都要進行適當的結合運用,充分運用新穎的創作技巧方式來表現紀錄片內容,突破紀錄片的僵化創作思路。
對于創作紀錄片需要注意的是,多數紀錄片都會包含復雜與錯綜的人物形象,同時也會涉及到多個不同層面的敘事情感線索。在此種情況下,構建紀錄片的新穎創作場景應當集中體現在保證完整的故事本體結構,不能夠破壞紀錄片本身的故事發展線索。紀錄片的創作人員為了達到新穎性與生動性的創作效果,通常會過度改造原有的故事內容,甚至還會背離紀錄片的原本含義。因此,創作人員必須要保證紀錄片本身的情節內容真實,進而對于多種不同的創作技巧進行適當的整合采用。
紀錄片如果具有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那么就會更加容易起到強烈的情感吸引的作用。在采用故事化創作的藝術手法時,應當巧妙設置故事講述各個階段中的懸念,引導受眾自主尋找懸念的答案。創作故事片應充分凸顯懸念效應,激發受眾潛在的好奇心理。在巧妙設計故事情節懸念的同時,應當結合生動與緊湊的故事情節來烘托故事的整體氛圍,帶領受眾快速進入到故事描述的環境氣氛中。
帶有波折起伏特征的故事化創作模式值得受到更多的重視,其原因主要在于波折的故事情節與場面能夠顯著增強情感吸引效果。因此,目前針對于各種類型的紀錄片,在創作中都應適當融入敘事懸念,防止平鋪直敘的僵化敘事表現。在合理設置故事情節中的沖突的前提下,受眾就會深刻感受到故事敘述中蘊含的人文情感,進而受到了非常強烈的吸引。故事發展的整體趨勢應當帶有起伏性,從而帶給受眾觀看后的回味體驗。
經過分析可見,故事化創作的技術方法手段能夠適用于各種題材的紀錄片。經過故事化的場景烘托與渲染,紀錄片將會呈現出全新的情感吸引魅力,并且也會更加富有生動性和真實性。具體在創作故事化的紀錄片的實踐過程中,關鍵是要合理進行創作題材內容的選取,對于完整的故事主體進行構建。故事化的紀錄片在創作過程中,還要充分運用設置懸念等技巧手段,正確表達與抒發紀錄片蘊含的人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