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薔薇
(朝陽廣播電視臺,遼寧 朝陽 122000)
新傳媒是一個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興傳媒形態,主要以手機媒體、短視頻、電子書、數字影視等網絡媒體形式,向外界進行資訊的傳遞。由于中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在很多地方已經基本完成了對互聯網的全部覆蓋,在物質基礎問題得以基本解決的大背景下,快節拍的都市生活使得現代人日益追求更簡便、更便捷、更有效的生活。而新興傳媒產業的蓬勃發展,促進了資訊在短時間、廣范圍內的高效傳遞,在極大滿足了社會受眾的精神需要的同時,也對傳統的媒介產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為了在新媒體時代下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全面適應社會受眾的生活需要,并利用新聞宣傳手段增強社會影響力,就必須對中國傳統的媒體業務形態做出重大變革。
新聞采訪是整個新聞報道制作的第一步,因為新聞采訪的內容直接影響到整體報道的品質,所以要求新聞報道工作人員在工作中不斷增強自身的新聞采訪實力,也因為記者直接把控報道的事實,所以新聞采訪在媒體傳播中占有十分關鍵的地位[1]。
在信息傳遞中,新聞采訪必須要顯示出其應有的功能,記者訪談是信息傳遞的基礎,一旦記者訪談的信息不具備真實性和及時性,則整個信息傳遞將不能向下展開,所以在新聞傳播中,新聞采訪是核心。
新聞報道是一種動態的流程,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向前發展。新聞采訪是報道傳遞的一步,其準確性可以直接影響到后面整體報道的準確性,所以需要在進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都要保證準確性。
傳媒領域對媒介的需求非常大,擁有相當豐富的內容及大量的受眾人群,而且還可以進行全球性宣傳,而電視臺中的媒介卻容易受各方面條件的干擾,比如地域、政策影響等,這就直接影響到資訊傳遞的效率和速度,不能完全適應受眾需要。
傳統媒體記者在進行采訪的同時,往往會把高質量的圖片視為一個專訪項目的核心,而如果能捕得到優質的面面,后期制作將會顯得更為精彩。但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受眾本就處于一種信息轟炸的社會當中,這種方式是不能吸引受眾群體的,要求采訪工作者在兼顧電視媒介內容的同時,也必須提高對報刊、互聯網等各種媒介的認識[2]。
由于電視臺內部都有其自身相對復雜的內部控制制度,而且通常情況下電視臺記者在捕捉到內容后,也必須經過層層的審查方可呈現到受眾的視線當中,這一做法盡管可以保證其質量,但卻存在及時性低、傳遞速度慢等缺點,尤其是在新媒體條件下,受眾群體接收資訊的途徑還在不斷豐富,傳統媒體的內部控制制度顯然不能適應受眾的需要。
在信息媒介時代背景下,受眾接收信息的途徑也在不斷豐富與拓寬,使得許多受眾已由以往的被動接收開始過渡為主動接收,而且也在這一過程中擁有了信息決定權,在瀏覽過程中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對自身有益的內容。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記者當然需要對訪談內容加以創新,根據受眾需要做出創新性設計。
對采訪流程熟悉的人都清楚,在當地廣播電視臺開展全媒體訪談的流程中,對攝錄設備的需求是相當高的,因此它是最主要的采訪設施,可以決定整個訪談流程畫面的品質。但有的地區廣播電視臺則本末倒置,過于注重對設備的要求而忽略了訪談內容的廣泛性與深入性,甚至在有的時候還會發生不綜合考慮受訪者的實際情況而自言自語的狀況,使受眾產生了厭倦心態,從而造成一部分受眾的流失。
記者的采訪可以對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品質造成非常直觀的影響,為了生產出優秀的新聞報道就需要建設一個優秀的記者團隊,但是就目前的實際狀況而言,部分地區的廣播影視新聞采訪隊伍的水平和素養卻普遍比較低,例如,有的新聞采訪者并沒有靈活變通的意識和方法,做不到對問題進行客觀分析,對不同的人群所采用的采訪手段往往如出一轍,又或者為了博取受眾注意而過于強調內容的趣味性,對訪談內容也缺乏一個明確的認識,甚至經常出現談話不對題的現象,極大降低了記者采訪的效率。
新形勢下的傳媒事業對記者采訪人員的專業知識素養和采訪能力有了高標準、新要求。新聞采訪人員不但應具有專門的采訪技能,而且還應具有攝像、剪輯、選材等專業方面的知識。但是受到傳統思想方法的束縛,部分記者故步自封,缺乏對新科技、新形式的掌握,對前期工作的準備以及采訪過程中隨機應變的意識欠缺,自身技能并未取得大的提高,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采訪任務,嚴重干擾了電視臺的采訪業務[3]。
新媒體時代的年輕人多比較關注于新媒體形態,例如微博等,這就使得傳統的新聞節目形態喪失了不少受眾,而新媒體形態具有傳播速度快、圖文融合、快速傳播、隨時隨地可看、內容豐富可選擇等優點,而這些優勢也都直接打擊了傳統地方廣播電視媒體。但是就真實性問題而言,由于新媒體仍存在著弱勢,而且互聯網上流傳的消息也是真真假假,所以地方廣播電視媒體通過采訪就可以抓住這一點尋找突破。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新聞信息的發掘、獲取、傳遞也更加強調及時性,單一的訪問設備等信息傳播媒介已經無法適應當下社會受眾對新聞資訊獲取的要求。電視新聞采訪團隊要想獲取新穎、真實、優質的報道資料,就必須要及時更換專訪器材,包括豐富攝像機的類型、將以往的攝像機改為手提相機或者肩扛型相機、將常規的有線電視話筒改為演播室播音話筒或者錄播棚收音話筒等,如此進行專訪,既能夠提高記者處理新聞采訪中突發事件的能力水平,緩解工作人員的生活負擔,也能夠對報道現場作出完整、高清晰、深還原度的專訪[4]。
在開展新聞宣傳工作時,通過電視新聞可以搭建多種推廣網絡平臺,同時運用抖音、微信等公共賬號,微博、快手等網絡平臺開展推廣,一方面完成傳統新聞采訪推廣與現代化發展推廣的交接,從而跟上新媒體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步伐;另一方面使得新聞媒體的宣傳工作更加多地面向社會中的青年受眾,受到青年人的歡迎,擴大廣播電視媒體的影響力。
地方廣播新聞的采訪人員要注意設備與理論的與時俱進,并通過掌握新媒體的優點實現對自己采訪質量的提升。在采訪的過程中,記者們要通過靈活運用新時期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理論知識來推動采訪工作的多元化,以實現提升新媒體采訪品質的目的。
例如,記者在媒體采訪和拍攝活動中能夠利用對錄音變聲和馬賽克等技能的嫻熟運用,維護好有關人員的個人隱私,這對于提高記者獲取信息的準確性、促進人們對當地廣播媒體信任感的提高將發揮重要作用。如果新媒體采訪工作者能靈活運用最先進的工藝與裝備,在采訪工作中就可以極大減少對傳統攝錄器材的依賴,從而減少對采訪的投入。
訪談類節目要能夠取得相對不錯的評價,其重點在于訪談內容能否真實富有內涵與深意,受眾是否可以切實從中得到思想啟發和享受。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記者要想進行創新訪問,訪談人員必須先對被訪問者進行深入了解,在訪問的過程中擁有較強的觀察意識、判斷能力,并且最好是擁有相對成熟的經驗和情感控制能力[5]。因為訪談工作者如果能夠擁有這種素養和意識,其在真實訪談環節中可以精準地分析出被訪談人的答案是否符合實際、切中要害,之后又可以根據被訪問人所給出的回答而進行深層次的追問,同時被訪問人也可以在追問過程中不斷做出反饋和反思,如此的訪談流程與內容將會變得更為真實和富有內涵,真正實現全媒體的電視記者訪談的有效性。
因此,新聞記者在開展采訪前必須先要做好深入的思考,在平時培養終身讀書的理念,并跟隨資深的記者們進行學習,以此方式來進行采訪經驗的累積:又或者是加強對其他新聞行業圖書的研讀,利用這一方式來充實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從而成為一名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儲備且邏輯思維嚴謹的資深新聞記者。
在全媒體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真人秀欄目獲得了廣大受眾的青睞,這類欄目可以說是一直都擁有很高的收視率。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訪談類節目能夠在發展歷程中總結真人秀欄目的優勢,積極利用網絡平臺、戶外訪談的方式來開展探索,利用對訪談方式的革新來更加豐富欄目采訪亮點,這樣受眾在欣賞過程中也會產生耳目一新的感受,從而積極地投入到收視當中。因此,電視臺在開展訪談時,可以對之前固有的演播空間的訪談方式加以革新,探索記者與被訪問人在室外進行訪談的方式,利用這—模式能夠使受眾進一步地認識到被訪問人的生活,隨后再根據訪談內容的要求,選取一種更加適應被訪問人氣質特征的室內深度訪談。
最后,在進行訪談之后,有關工作人員還應該利用新的媒介平臺來將節目進行儲存,甚至是通過幕后花絮來進行創新編輯,或者利用短視頻的方式來引導受眾的注意力,以及利用新媒體所具備的宣傳優勢來引起注意,從而使其產生收看的興趣。新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傳播,新聞記者一定要想辦法對訪談形式加以創新,通過這種方法來提高訪談的效果與品質,從而有效地留住受眾。
除對報道采訪和編排風格加以革新以外,在新傳媒技術使用日益普遍的當下,媒體采訪人員應在深入掌握和了解最新的傳媒技術,并對新傳媒技術加以革新。首先,充分發揮傳統媒體輿論導向的優勢。盡管當下的傳媒領域充斥著發達的信息技術,但傳統媒體輿論導向領域歷經長期發展的積淀與創新,保持著許多當下新媒體不具備的優點與特點,所以傳媒人員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現與總結傳統媒體輿論導向領域應該掌握的東西,并將之融入到新媒體信息技術中去,運用新媒體信息技術推動記者訪談任務的高質量完成[6]。
其次,當電視臺記者進行資料采集時,信息也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編輯、制作與發布,第一就是將經過剪輯后的信息利用互聯網手段和網絡平臺傳播,同時充分考慮受眾的平臺應用方式,以便于受眾對信息進行有效收集。另外,傳媒人也能夠通過開放評論功能,創造受眾發布新聞觀點與評論的平臺,在拉近電視臺新聞記者與媒體受眾的距離、加強交流的同時,也可以促進媒體采訪人員對受眾思想觀念與興趣愛好的理解與把握,達到與受眾的良性交流。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在媒體整合語境下,廣播電視記者的訪談方式將出現巨大的變革,以往的訪談方式暴露出很大的弊端。新型傳媒方式的出現對傳統媒體業務造成了不小的沖擊,對記者采訪業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電視新聞采訪人員應該緊隨時代潮流,積極建立新型的傳媒理念和媒介觀念,對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采訪任務進行充分、深入、徹底的研究,深刻反思傳統媒體存在的不足,主動掌握并熟悉新媒介時代采訪工作的優勢與方法,并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對以往的媒體采訪進行深刻變革,對傳統的訪談方法與技術手段做出有效革新,并正確運用當下最新的多媒體平臺實現信息傳遞。另外,在創作過程中還必須要站在廣大受眾的視角進行考慮,切實為廣大受眾報道其喜歡、關注的新聞,如此才能使電視節目得到更加良性的發展,以此推動新媒體采訪任務的有效完成,以最新的信息對當前的社會風氣進行正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