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農廣校作為一所非全日制(函授式)成人職業教育學校,承擔著吉林省農民職業教育、農民職業培訓和農業科技普及職能。吉林省農廣校每年招生約1500人,2022年共有40所分校招生,總計招生1445人,現有在校生2743人。
一、教學改革情況
(一)改革教學管理方式,創新辦學模式
針對農民學員分散、難以集中,為解決辦學缺少資金影響中職教育職能履行問題,2017年,吉林省農廣校搭建了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互聯網、信息化技術創建仿真課堂教育,實現遠程“教、管、學、測”環節的有機結合。在教學功能方面,整合全省農廣校優質教學資源,錄制精品課程,做到優質教學資源最大化,解決了各級分校缺少教學經費給中專生上課的困擾。在管理功能方面,教務管理人員可通過平臺詳細了解學員學習行為,可精確到學員學習進度,教務人員可根據學員學習完成情況規劃教學日程安排,便于教學設計及相關學員管理工作的開展。在學習功能方面,通過在線學習方式跨越教學時空、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農民足不出戶、不離田就能完成學業,解決了以往因農民產業差異,學習時間難統一、學員難集中等工學矛盾。在測試功能方面,每節課課后設置問題測試,對本節課重難點問題進行考核,鞏固學員學習成果;每門課程還可以線上復習測評,同時建立的線上一對一答疑可以隨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線上學習,線下短期集中輔導、開展實踐教學,落實了教學計劃,完成了教學任務。因為學員都有自己的產業,所以崗位實習實訓,教師采取微信、QQ和云班課等進行指導,有條件的學校教師深入到學員所在鄉、村、屯集中或入戶面對面指導,提高學員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學員的技術技能。
(二)根據農業區域特點,把特色課程納入課程體系
吉林省農業根據自然地域差異劃分為中、東、西三部分,中部以糧食作物生產為主,東部以特產產業為特色,西部以雜糧雜豆生產為特色。吉林省農廣校為把中專生培養成當地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實用人才,推動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結合吉林省區域產業特色,設置特色專業課程,各級分校按照所屬區域將產業特色課程納入中專生培養課程體系。以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為例,中部地區農廣校多設置一些耕種機械使用、維修、規模經營類課程,東部地區農廣校多設置食用菌、藥材等特產類作物生產技術課程,西部地區農廣校多設置雜糧雜豆等經濟類作物生產技術課程,使學員們能夠學以致用。
(三)堅持立德樹人,強化德育教育
省農廣校一直致力于農民思政教育,每年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學習法律基礎與農村法規、農民素養與現代生活等德育課程。同時要求各級分校進行法律與愛國主義教育,組織學員參觀紅色遺址展館等,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推進鄉村振興,全面提升農民文明素養、引導農民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支撐。
(四)深化教學改革,探索適應鄉村振興人才發展的辦學之路
以市州校為單位,按照專業設置組建教研團隊,構建全省師資庫;組織教研團隊審核上線課程,打造精品課程;編寫特色教材,強化教材建設。推動中職體育建設,針對吉林省農廣校非院墻式農民中職教育特點,依托農民體育運動提高學員健身意識和健康水平、增強體質,推動農民身心健康共同發展。增加與高職院校的聯系,爭取將吉林省農廣校畢業生中有意愿繼續學習的學員推送上級院校學習,打造農廣校的中高職貫通新模式。
二、質量保障措施
(一)健全管理辦法,保障教學秩序
吉林省農廣校2010年制定了吉林省農廣校教學管理辦法、學籍管理辦法、教務管理規定等管理辦法,至今一直按照相關管理辦法執行教學管理、學生管理等,保障了日常教學秩序。
(二)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并舉
吉林省農廣校一直致力于提高農民學員學習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培養農村實用人才。由于是公益辦學,沒有專項辦學經費,2017年開始,主要是采用線上教學平臺嚴格完成授課,管控學員學習行為,輔以集中答疑解惑開展理論教學。2020年吉林省農廣校引進云班課等遠程信息控制軟件開展遠程實訓指導與評價試點,探索具有農廣校特色的遠程開展學員實踐教學方法。教師深入學員所在地采用多形式進行輔導,以達到讓學員增產增收目的,利用與鄉村產業合作、到田間指導,培養提高學員的勞動技能,最后學員通過線上線下考試方可畢業。
(三)緊密結合實際,推動職業發展
課程設置圍繞農民發展的產業開設,學員畢業后主要從事種植、養殖、合作社經營管理、農機操作維護工作,少部分向農產品電商方向發展。2022年畢業學生1248人。其中農業類專業就業率100%、計算機應用專業就業率100%。初次就業平均起薪為2300元。
三、經驗與體會
(一)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銜接,拓寬招生渠道
依托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的實施,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銜接,按照年齡、文化程度、發展潛力、學習能力四個指標,從高素質農民學員中選擇學員參加中職教育學習,確保教學資源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
(二)成立教材委員會,抓實教材管理工作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材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有關要求,推進各地各校加強教材建設,根據國家教材委員會《關于開展教材建設規劃和教材管理辦法落實情況中期評估的通知》要求,吉林省農廣校領導班子牽頭成立教材管理委員會,對全省中職教育使用教材進行內容核查登記,建立課程教材審核機制,抓實抓細教材管理工作。
(三)以平臺為載體,實現教師全省互動
吉林省農廣校聘請全省農廣校優秀教師進行網絡授課,通過在線平臺,體系內優秀教師走進全省各校,獲各校聘請授課,促進農廣校教師隊伍交流互進,相互學習優秀授課方式方法,推進全省師資能力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四)大力開展教研活動,整體提高教師素質
吉林省農廣校在每年開展一次教師素質培訓的基礎上,增加了云班課等網絡式培訓,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和動手操作實踐指導等技能水平。同時省校每年選派優秀教師參加中央農廣校全國師資培訓班。吉林省農廣校也積極爭取參加到省、市教育系統組織的教師培訓中,旨在讓全省教師業務學精學透,將課程講好,為各分校努力打造一支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農廣校教師隊伍。
(五)鄉村振興優質校信息互動,夯實中高職貫通基礎
2021年5月2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和農業科研院所推介名單,經院校自薦、省級推薦、專家評審、社會公示等環節,全國共有101所高校(含科研院所)入選,吉林省農廣校為吉林省三所入選院校之一。
(六)專業動態調整,完善農業技能培育體系
吉林省農廣校現開設畜禽生產技術、計算機應用、農機設備應用與維修、作物生產技術四個專業。經過前期認真準備,吉林省教育廳2022年10月21日批復同意新增家庭農場生產經營專業,2022年共有十所學校開設此專業,共招生352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