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志凌/江蘇省南京市農業農村局
南京市聚力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真抓實干、主動作為,千方百計擴投資、想方設法優服務,全力全速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近三年累計建設512個項目,完成投資390億元,其中擇優納入全省重大項目管理系統的開工建設項目234個,完成投資200.8億元,重大項目建設呈現投資結構積極改善、投向投量持續優化、主導產業支撐有力、鄉村振興助推堅實的新格局。
緊盯產業發展,高質量謀劃重大項目。抓好投資支撐,強化動態管理,圍繞農業特色主導產業體系和八大產業鏈主攻方向,瞄準都市現代農業發展定位,堅持高質量發展導向,加強儲備產業帶動性強、市場前景好、落地可行性高的重點招商項目,建立動態儲備項目庫,及時跟蹤進展,加快在談項目落地,全力推動項目早開工、早建設、早達效。抓好示范作用,強化園區帶動。近兩年來向省申報億元以上省級示范項目18個,總投資116億元,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把現代農業園區作為農業招商引資的主陣地,發揮國家農高區、國家農創園的帶動作用,突出科創資源富集的優勢,重點推進農業科技成果孵化、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國際聯合研發及技術轉移等方面,推動項目向園區集中,產業向園區集聚。抓好宣傳推介,強化招商品質。發揮“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投資地圖”線上平臺橋梁作用,將農業儲備項目產業優勢、支持政策等及時上線發布,提升招商引資的信息化水平,提高重大項目招引的質量和層次,形成“籌劃一批、簽約一批、開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用一批”的滾動發展格局,促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高質量、可持續。2022年前三季度,舉辦重大農業招商引資活動4場,全市共簽約農業項目114個,資金總額114億元(利用社會資本111.4億元)。
強化機制建設,高標準推進重大項目。以多級聯動為抓手,深度構建“項目建設主體+鎮街服務人員+區級主管部門+市級重大項目管理專班”四級聯動的工作體系,明確各級責任分工及項目全過程監測要求,區以下建立領導“一對一”掛鉤服務聯系機制,市級專班一人對口一個區專人對接服務,上下互動、聯動聯管。擬訂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專項行動方案,針對項目推進過程中“堵點”“卡口”,強化各級溝通協調、會辦會商,做到“一企一策”“一困難一方案”。以項目監督為抓手,強化項目的督查考核,建立完善“周跟蹤、月調度、月通報、季評估、年考核”工作機制,實施重點項目掛圖推進,問題項目“亮燈推進”,緊扣項目推進全過程關鍵節點,精準研判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調度分析會辦,有效解決重大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力有效加快推進項目建設。2022年以來,市區兩級開展專項督導調研78次,走訪督導重大項目建設主體單位220余個。以信息管理為抓手,運用“省重大項目服務管理平臺”,通過“線下采集+線上調度”的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手段加以分析,提高項目調度監測及時性和精準性,突出“實”和“準”,堅決杜絕虛報夸大,實現項目服務扁平化管理。
強化服務保障,高品質服務重大項目。積極引導各區爭取出臺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專門政策,保障項目建設用地、環評等關鍵要素,為重大項目實施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堅持問題導向,在企業需求、問題協調、要素供給等各方面全程跟進,加快推動立項、用地、環評等手續辦理,幫助企業破解土地供給、融資等突出問題,全力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銀企對接機制,近年來,先后為中國東部(南京)農業科技創新港、甘汁園生產基地、普朗克有機蔬菜產業基地等24個重大項目建設主體對接協調融資需求75.42億元;強化用地保障,2021年為22個重大項目協調解決用地434.71畝(含設施農業用地),2022年協助項目主體爭取一二三產融合用地指標288畝,完成衛崗智慧農牧科技園、金色莊園農產品有限公司等11家建設主體用地備案96.95畝。加強重大項目的宣傳推介,積極籌劃舉辦全省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專項培訓會、現場推進會、集中觀摩會等系列推進活動,加大政策宣傳和服務培訓的力度、廣度、深度和頻次,在全市農業農村系統樹立“項目為王”鮮明導向,營造全員參與、深度服務、重視投資、共抓項目的濃厚氛圍。近三年來,每年召開全市重大項目培訓調度會議4-5次,在各類媒體發布重大項目宣傳報道60余篇。
強化財政引導,高效率投入重大項目。強化財政政策激勵,2022年在年度財政預算支出收緊的情況下,統籌新增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獎補專項資金預算1.25億元,支持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和農業主導產業發展,研究制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工作評估管理辦法,建立健全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工作獎補機制,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和財政資金杠桿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強信心、多投入、增干勁,促進鄉村產業興旺,高質高效推進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深化金融支持服務,注重發揮行政先導作用,加大銀企對接、產融銜接力度,有效借助政銀合作產品、考核獎勵、利息補貼等政策之“手”,構建多層次的金融支農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在寧金融機構加大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金融要素供給,撬動更多銀行信貸、社會資本流向“三農”領域,促進重大項目有效投資落實落地。2022年,聯合市金融局共同舉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專場活動,舉辦11場“科金興農”服務日活動,搭建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金融機構與農業經營主體等多方交流、互動平臺,共同為產業發展把脈問診;累計為92個農業經營主體解決了201條實際問題。
統籌謀劃、區域布局。把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納入黨委重要議事日程,推行主官工程,按照區域農村建設、特色農業的總體規劃布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科學把握規模、速度、效益、安全,一體設計、一體推進。把推動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作為創新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招引更多投資大、質量高、前景好、效益優的重大項目落實落地。
產業引領,科技支撐。大力推動農業主導產業延鏈、強鏈、補鏈,發揮三產融合乘數效應,打造更強創新性、更高附加值、更具競爭力的都市農業產業鏈。強化農業科技項目引導,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著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引領都市農業邁向以科技支撐發展的內涵式發展軌道。
數字賦能、綠色生態。把農業數字化作為牽引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推進數字農村、智慧農業項目,著力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功能品質。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
機制創新、正向激勵。持續推動重大項目支持政策機制創新,在用地、融資、行政審批等關鍵要素保障上提供更多利好;探索將重大項目考核績效納入省、市專項資金分配因素;優化市級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專項獎補管理辦法,突出向示范項目、向社會資本投入項目、向“加新高”項目、向高效達產項目傾斜,以正向激勵撬動引導社會資本增信心、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