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璐繁 趙建平 楊萱
(徐州市東方人民醫院 江蘇徐州 221000)
抑郁癥作為臨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表現為情緒持續性低落、伴有思維遲鈍、認知功能減退等,一些患者會有自殘、自殺的行為[1]。藥物作為臨床治療抑郁癥的重要手段,如果配合恰當的護理干預不僅能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也能提升臨床治療的依從性,使患者早日恢復。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從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滿足患者的內心需求,提升患者對生活的信心及生活質量,對于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2]。本文以80 例抑郁癥患者為依據,探究對其采用不同護理方法進行干預的效果,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現總結報告如下。
選取于2020 年12 月~2021 年12 月在我院治療的抑郁癥患者8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 例。
對照組男性14 例,女性26 例;年齡(19~64)歲,平均(50.87±5.71)歲;病程(0.5~3.6)年,平均(2.03±0.83)年。
研究組男性12 例,女性28 例;年齡(20~65)歲,平均(51.02±5.73)歲;病程(0.7-3.8)年,平均(2.06±0.85)年。
對比可知,兩組性別等資料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獲得醫院倫理學會批準。
納入標準: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排除標準:資料不全者;不配合治療工作者;處于妊娠期、哺乳期者;肝、腎等重癥者。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注意觀察患者的癥狀及行為,做好巡視工作;定期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促使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等。
研究組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建立由護士長作為組長的干預小組,編寫《抑郁癥護理干預操作指南》,對護理人員開展人文關懷理念、護理操作技巧等知識進行培訓、考核。(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利用宣傳欄、宣傳手冊等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抑郁癥發病原因、治療等知識,提升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使其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患者入院時,詳細記錄患者疾病、家庭情況等,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創建患者及其家屬微信群,對患者及家屬干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結合護理干預小組每一周編輯一些與抑郁癥相關的內容群發,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水平。(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掌握患者及其家屬基本資料基礎上,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利用“點頭”等一些肢體語言或者簡單回答“好的”等方法及時回復患者,促使患者感受來自護理人員的關心與理解,有利于患者敞開心扉,提升患者接受治療的依從性。此外,針對患者的焦慮、不安等,進行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視角感受其痛苦、無奈,及時解決患者存在的問題,為患者提供合理的服務。而對于出現負面情緒的患者,采用交流、轉移注意力等方法對患者進行疏導。患者有一點兒的進步,均要進行相應的鼓勵,提升患者治療信心及其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度。(3)藥物干預:護理人員要每日把藥物送到患者床邊,看著患者服用藥物,避免出現患者將藥物扔掉、吐掉的情況,確認患者服藥后離開。護理人員要向患者講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及效果,讓其養成按時、按量服藥的習慣。護理人員可定期組織患者開展病友座談會,講解藥物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等知識,病友之間可以相互交流,提升用藥依從性。(4)社會與家庭支持:醫護人員加強與患者及家屬之間的溝通,使家屬充當患者干預中的“監管”角色,便于糾正患者不良的飲食、用藥等習慣。在此基礎上,告知家屬由患者角度出發,體諒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痛苦,通過家庭的力量讓患者感受到親屬與患者一同戰勝疾病。在對患者進行干預中,定期舉行交流會,召集患者及家屬分享干預經驗,有利于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治療的信心。所有患者均實施8 周干預,對比患者負面情緒、護理滿意度等。
借助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護理效果展開調查,非常滿意>90 分,一般75-89 分,不滿意≤74 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一般例數)/總例數×100%。采用焦慮、抑郁評分量表對患者焦慮、抑郁情況展開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抑郁狀況更嚴重。服藥依從性評估:依從:患者接受治療時,嚴格按照醫囑按時、按照劑量用藥;部分依從:治療時,基本上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偶爾出現不遵循醫囑用藥的情況;不依從:治療時并未遵循醫囑用藥,不能堅持規律進行治療[2]。服藥依從率=完全依從率+部分依從率。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n,%)
兩組抑郁評分存在顯著差異,且研究組焦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分)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焦慮及抑郁評分(,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分組研究組n焦慮抑郁4039.65±6.72*38.15±6.63*對照組4045.17±7.0244.31±6.86 t 3.5934.084 P<0.05<0.05
研究組患者服藥依從率為92.5%,對照組為70.0%,組間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服藥依從率(n,%)
抑郁癥作為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由于人們生活環境改變及工作壓力增加,抑郁癥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患者患有抑郁癥后,主要表現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思維緩慢等,部分患者隨著病情的發展,有自虐、自殺傾向,直接威脅著患者的身體安全。抑郁癥患者必須長時間服藥,但這類患者的服藥依從性不高,導致疾病治療效果不理想,復發率較高[3]。基于此,對患者進行恰當的護理干預,能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降低復發率具有重要的意義。人文關懷護理干預重視以人為本,注重從患者視角分析、看待問題,從而為患者提供所需的服務。人文關懷護理干預重視依據每位患者不同心理狀況制定個性化的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及早走出心理低谷期,降低患者的負面情緒;藥物護理重點在于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藥物用藥劑量、方法,督促患者按時服藥,提升其用藥依從性[4]。抑郁癥患者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干預,還有利于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醫生及護理人員產生的緊張、恐懼情緒,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也能提升患者治療配合度。有調查表明,患者抑郁情況與其心理、行為等指標存在密切的聯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癥狀[5]。
必須注意,抑郁癥患者有較多的負面情緒,自控能力不佳,如果患者長時間處在低落狀態,無法及時開展自我調節,精神會瀕臨崩潰,導致患者病情加重。這種背景下,要求護理人員耐心、認真對患者進行開導,為其帶去溫暖,使患者樹立積極地生活態度,促進其早日恢復。有學者研究指出,抑郁癥患者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及睡眠障礙情況,使患者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6-7]。王冬冬研究指出,抑郁癥患者采用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其護理滿意度,也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況,這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8]。本次研究證實,兩組焦慮、抑郁水平存在顯著差異,且研究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研究組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抑郁癥患者接受人文關懷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對于提升患者服藥依從性、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通過抑郁癥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干預,能有效提升患者服藥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對于改善患者負面情緒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