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伊芮,尹子康,孔年欣/譯
(武漢體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兒童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呼吸、骨骼、中樞神經系統、激素水平等各種變化,這種變化存在時間和節奏性特點。在此期間,會出現身體運動能力的非線性增長,如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快速提高,這也被稱為身體素質發展的“窗口期”、“加速適應期”或“最佳提升時期”等。2005 年,加拿大的伊斯特萬·貝利(Istvan Balyi )教授等根據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提出了青少年運動員長期發展(LTAD)模型,該模型強調各項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并將一般運動能力分為5 種:柔韌性、速度、協調能力、耐力和力量。基于LTAD 模型,有學者提出,“敏感期”內訓練是否能更地好提高兒童青少年的一般運動能力?這也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問題。
LTAD 模型中的“敏感期”是基于加拿大青少年運動員以及東歐教練員日常訓練經驗所總結得出的。LTAD 模型提供了一種觀點,即如果在敏感期內進行相應的素質訓練能使這項素質取得額外的提高,或使訓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敏感期未進行一般運動能力的強化訓練,則個體在成年后將無法達到其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最大運動能力或特定的動作熟練程度。然而,有學者認為,支持LTAD 模型觀點的多數證據是基于橫向研究和低質量的干預性研究,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此外,盡管2012 年加拿大賽艇運動員發展模型、2016 年荷蘭網球運動員發展模型,以及在許多其他體育聯合會和運動員發展模型中都使用“敏感期”,但在2017 年美國棒球運動員LTAD 模型中,并未采用“敏感期”這一概念。因此,有必要對“敏感期”內干預是否更有效進行重新評估。
LTAD 模型將一般運動能力分為5 個方面:柔韌性、速度、協調能力、耐力和力量。該模型認為,不同運動能力有不同的發展敏感期,可獨立進行訓練。如:若需要提升最大速度,則無須關注協調性或力量性訓練。然而,研究表明,各素質之間顯示出低等到中等程度的相關性,即:單一的運動能力并不存在,運動技能都是各種能力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本文質疑是否存在提高一般運動能力的敏感期。
另一方面,LTAD 模型對敏感期的指標過于模糊。例如:模型中的速度是指最大沖刺速度指標還是一般速度指標,如騎自行車、滑冰和投擲的速度各不相同;類似地,肌肉力量也包括最大力量、反應力量或快速力量等。此外,LTAD 模型關注各素質發展的敏感期卻忽略了對其他素質的影響。例如:力量訓練可以顯著提高男孩的加速度,但對最大沖刺速度沒有影響。其他研究也報告了類似相互矛盾的發現。最后,兒童青少年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力量的變化存在肌肉群的動作特異性,如腘繩肌和肘關節屈肌的峰值增長速度就存在明顯不同。總之,LTAD 模型提出的一般運動能力發展敏感期需要針對每種肌肉、每個肌肉動作或至少針對高度相似的運動技能制定相對應的訓練方法。
有研究認為,兒童短跑速度練習采用增強式訓練最有效,而青少年時期采用阻力訓練和沖刺訓練的組合方式更佳。但在LTAD 模型中,尚不清楚是否存在特定敏感期的速度訓練方法,如沖刺訓練、增強式訓練或阻力訓練等,這些方法的有效性決定能否在敏感期誘導出更好的效果。此外,也不清楚LTAD 模型中敏感期應該采用哪種方法訓練耐力。與成年人相比,兒童青少年更依賴有氧代謝等生理機制,導致運動后疲勞程度更低,恢復速度更快。因此,兒童青少年選擇合適、有效的耐力訓練方法尤為重要。總之,一般運動能力可能只對某些訓練方法特別敏感,而不是對所有訓練方法敏感,這意味著訓練的有效性可能因訓練方法而異。這進一步質疑了LTAD 模型所提倡的通用敏感期訓練方法的有效性。
LTAD 模型對訓練方法的具體應用也缺乏有效的指導,如模型中未給出每周訓練的次數。薈萃分析發現,諸如每周訓練次數、持續時間等項目變量會影響訓練的有效性。此外,兒童青少年不同素質敏感期訓練內容存在差異,導致訓練計劃也存在差別,如負荷、重復次數、組數和休息時間等。綜上所述,訓練方法的特點會影響訓練的有效性。然而,LTAD 模型并沒有提供足夠的信息說明敏感期的訓練特點,以及對訓練之外的時間進行研究,沒有考慮身體可能出現的急性或慢性損傷。
LTAD 模型也沒有闡明不同經驗水平和訓練背景的個體敏感期是否存在不同。普遍認為,缺乏經驗和較低技術熟練度的運動員比技術熟練度高的年輕運動員會進行更少的高難度動作練習,但這可能會影響潛在敏感期被利用。例如:運動員之前沒有阻力訓練經驗,可能會先進行低重量阻力訓練,然后再進行大重量訓練,不太可能利用敏感期進行阻力訓練。這表明先前的訓練經驗決定了敏感期是否存在。此外,青少年訓練的最佳負荷和強度取決于訓練經驗,在假設的敏感期,運動員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的強度或更多的訓練量來達到最佳訓練效果。同時,青年運動員可能或多或少地對特定的訓練方法做出反應,這取決于遺傳因素,這進一步限制了一般敏感期的普遍性。最近幾項研究表明,青年運動員對不同訓練方式有一系列個體反應,取決于訓練經驗或遺傳因素。總之,在假設的敏感期,最合適的訓練方式可能因個體之間的訓練經驗和遺傳因素而有所不同。
對教練員而言,不應依賴于敏感期安排訓練,而應不論在何階段,都進行有利于運動員運動表現提升的訓練,如在PHV 時期,多進行協調能力訓練,以降低受傷的風險。LTAD 模型的倡導者也表示,隨著新的研究信息的出現,模型將不斷更新。不可否認,LTAD 模型對體育實踐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例如提高了對早期職業化訓練風險的認識,對生理年齡而不是實際年齡的認識,以及對運動員長期發展的關注,但缺乏對敏感期的驗證。因此,本文認為,不應依賴LTAD 模型中提出的“敏感期”進行一般運動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