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在全國第39個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中央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深刻闡釋了教育家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把優秀教師的品質提高到教育家精神,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教育家,但教師人人都可以具備教育家精神。思政課教師要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必須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以“大思政”的觀念統領教育教學工作,做“大”寫的思政教師,在“教育強國”的新賽道上跑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一、堅定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強化政治認同
作為思政課教師,一方面要樹立心有大我、強國有我的理想信念。教師這個崗位,與人、與社會、與民族國家的未來緊密聯系在一起。因此,教師要始終牢記“師之大者,為國為民”,厚植家國情懷,堅定政治信仰,在追求教育家精神的教海探航中,不斷檢視自己、鍛造自己,讓教育的航船把住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要貫徹立德樹人、教育報國的根本任務。教師要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教育初心,努力擔當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時代使命。教師一定要有大情懷,心里裝著民族和國家;要有敬畏感,心中裝著理想和信念;要有價值感,心中裝著孩子們的未來。擁有教育情懷和信念動力雙核,教師才能愛自己的職業,從而形成穩定的心智模式,有明確的職業理想和規劃,對學生產生仁愛之心。
在教育教學中,我立足核心素養的培養,厚植家國情懷。愛國是一種崇高的情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師要讓家國情懷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發芽,讓他們在一次次思維碰撞、認知拓展中逐漸長成參天大樹。教育,在潛移默化中發生,引導學生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也以自己深厚的學養告訴他們應該怎么做,將自身的學識化作愛國的拳拳之心、鏗鏘之行。當熱烈的愛國心和理性的愛國行相遇,愛國才真正發生。
作為思政教師,在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時,首先要理直氣壯地作出正確的回應,要彰顯中國人的底氣、硬氣和骨氣,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人才,要面向未來培養人才;要站穩人民立場,人民教師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為了人民;要追求大我,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將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教師要以思政課為主要陣地,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協同創新,統籌思想教育、實踐教育、勞動教育育人合力,引領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同向而行。
二、厚植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彰顯人格魅力
立言立行,這是一名教師的職業操守,不僅體現了教育塑造靈魂、塑造生命的本質規律,還是為學、為事、為人的基本素養。教師既要精于授業解惑,更要以傳道為己任:理念定位應該從傳授轉向人本,功能定位應該從教書轉向育人,角色定位應該從經師轉向經師和人師相結合。
厚積才能薄發,德高方可望重。做引領學生成長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思政課教師,要努力率先成為終身學習者和自我教育者,才可能持有生生不息、綿綿不絕的精神宇宙,繼而去點亮學生的精神宇宙,努力讓“為師為學”成為學生眼中的“吐辭為經、舉足為法”的典范。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要堅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信念,堅守“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勇于實踐與創新、樹立高遠目標與追求”之情懷,成為學校塑造靈魂的“關鍵他人”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引路人。
立言立行,立在信念,立在情懷,立在愛心,立在學識,立在人格。教師要做學生前進的鋪路石、學生成長的擺渡人、學生發展的階梯。
三、發揮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鑄就職業素養
教師既需要兢兢業業耕耘課堂,又需要凝練教育理論,提高教學站位,站在育人的高度看待教育,使教育真正回歸教學根本。
教師要敬畏不同的生命,尊重各異的靈魂,堅持教育工作的信仰,堅守教育工作的初心。每個生命都是那么的獨特,有的卓越,有的平凡,有的活潑,有的敏感……教師要帶著一顆敏感、坦率、充滿溫情的心,走進兒童的精神世界,靜靜地用情感滋養每個生命,堅持用生命溫暖生命,用生命呵護生命,用生命燦爛生命。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生存、生活、生命”的教育。我們為孩子的明天做了什么?是否喚醒了學生的善念,培養了他們的自制、自律?是否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殿堂,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是否為學生強身健體提供了條件和幫助?當學生苦悶彷徨時,是否能為他們插上一雙翱翔的翅膀,讓他們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園?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需要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突破時空局限,打破學科壁壘,構成一道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靚麗風景線?!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明確標注了教師的職業素養。思政課教師要“學高為師”,就要有“啟智潤心的能力”——觀察能力、反思能力、鉆研能力、總結能力、創新能力……思政課教師心中要有“人”,這個“人”是一個個有著鮮活個性的人,是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四、保持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夯實成長路基
扎實的學識是教師的立業之本。思政課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要有扎實、精深、廣博的知識,在自身領域,學識越豐富,越能得到學生的愛戴。知識承載著人生價值和教育藝術。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嫻熟的基本技能打底,無論是素質教育實施,還是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都是一句空話。踐行教育家精神,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思考探索,積極實踐創新,以工匠精神不斷打磨自己的育人藝術,充分發揮思政學科的育人價值。深耕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師的基本要求,是錘煉教育技藝、樹立教育理想、形成教學風格的重要途徑。教師工作的主陣地是課堂?!昂玫恼n堂應該是讓學生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后有一種留戀”,這正是思政課課堂所需要努力的方向。
學識是教育家最閃亮的名片。淵博的學識離不開持續不斷的學習。學習應該成為思政課教師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不斷的學習中,思政課教師應努力實踐教學模式,凝練課堂特色,歸納教學風格,賦予課堂個性魅力,亮出思政課教師的教學“名片”,從實踐走向理論深處,從思考走向系統思想,從優秀走向卓越獨特。思政課教師需要獨具慧眼,擁有顯微鏡視角,看到普通老師看不到的內在與深刻;需要擁有多棱鏡視角,多角度客觀評判,避免偏見;需要擁有望遠鏡視角,預見發展的趨勢和可能的未來,不斷提升對教育問題思考的成熟度和精準度。
思政課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大量閱讀。學習“議題式教學”系列、《思辨與立場》等大量專業著作,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僅如此,我還大量閱讀心理學專著,如廣泛涉獵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心理學的學習,使我更能理解青春期的孩子,能更準確地把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更科學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許多孩子都由衷地感慨:李老師是最懂我們的人。影視劇也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教育資源。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再到《滿江紅》《流浪地球》《封神》等,這些影視劇里的優質教育資源,成為不可多得的“大教材”。思政課教師教學中要連接先賢,獲取知識,在書本中穿越時間和空間,獲得幾倍于他人的人生與閱歷,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廣納博采,學以致用。在“互聯網+”的新時代,思政課教師要充分適應信息化教育帶來的種種變革,提升自己的破壁意識,革新思想,用現代技術手段推進課堂深度學習的發生。
五、永葆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強化教育情懷
教育,是一場愛與被愛的修行,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思政課教師要憑借一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之心,在一次次的實踐中找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并且始終保持謙虛的態度,緊隨時代的新變化。教師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特殊職業,只有以赤誠之心、奉獻之心、仁愛之心投身偉大的教育事業,才會光芒四射。做個眼里有光、靈魂有愛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大寫的思政課教師,要相信自己眼里的光會照亮學生前行的路,靈魂里的愛會溫暖學生的心靈。
教師的情懷從不在于影響某一節課或者某一個人,而是要有大觀念、大視野,放眼學生的整體教育和生活環境,匯聚學校、家庭、社會多方育人主體,促進多方教育力量的通力合作,用學校思政課去引領家庭思政課、社會思政課,從而構建“大思政課”育人體系。為了達到更好的育人效果,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探索擴大影響,從“大思政課”走向“大思政課”指導下的班級德育工作,將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提煉豐富后進行推廣,無私地分享給更多的受眾,影響更多的同行,造福更多的家庭。
從“大思政課”走向“大思政課”指導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我每天堅持在班級群分享一篇教育文章,其大部分內容都和心理健康有關,剖析孩子心理問題的根源,直指家庭教育的癥結。久而久之,讀班級群的文章已經成為家長的一種習慣,而這個習慣,無形中提升了家長的教育素養,班上的孩子也因此受益。一本本好書轉變了家長的教育理念,一篇篇美文解決了家長的教育困惑,一個又一個棘手的問題迎刃而解,一屆又一屆的家長從中獲益。
教師的關懷、教師的愛心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土壤。鑄魂育人,著眼學生的終身發展,可以激活學生的精神宇宙。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詮釋了教育情懷。
六、賡續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堪當教育重任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質與價值追求。在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中,“家”往往具有歸屬、持存、守護、歸宿的意義。在這個意義上,或許可以說,教育家即是以教育為“家”的人,把教育作為自己生命的存在方式,也作為人生意義的終極追求和歸宿,能夠充分體會并享受教育事業賦予自己的歸屬感、成就感和意義感。思政課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文明的傳承者,努力踐行教育家精神,應當涵養家國天下的深厚情懷,傳承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引導青少年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奮斗之中。
以文化人是教師職業的不懈追求?!拔摹奔仁橇⒆阒袊厣鐣髁x,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也是立足人類文明進步,幫助學生拓寬國際視野,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不僅形成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和自豪,也要形成對人類歷史的敬畏和對人類文明的堅守,建構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全球新文明觀,共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踐行教育家精神,做大寫的思政教師,必須有大的視野、大的胸懷、大的格局、大的擔當、大的氣象。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上,思政課教師應該始終以教育家為榜樣,心懷“國之大者”,爭做“大國良師”,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像熾熱的太陽,照亮學生人生,溫暖學生的家庭,照耀身邊的同行,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幫助更多的家長解決教育難題,匯聚教育的合力,讓眾多的學生成才。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梅嶺中學)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