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翔 馬媛媛
(河南水利與環境職業學院,鄭州 450003)
2023 年,我國經濟基本面持續恢復向好發展。河南地處中原,且優勢產業為農業和服務業,因此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但物流業的復蘇卻表現出良好勢頭,冷鏈物流作為物流中最特殊的一部分,同樣迎來了強勁的復蘇。
李曉梅、黃俊[1](2023)利用復雜網絡模型分析了冷鏈物流縣域網絡全局結構,探討其內部驅動機制,得出冷鏈物流企業呈現核心——邊緣分布模式,核心縣城的構成大多為某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王紅[2](2021)通過SWOT 分析了河南生鮮冷鏈物流的發展情況,從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冷鏈標準形成、信息化平臺搭建、運作模式創新等方面提出了河南省冷鏈物流的發展對策。袁淑華[3](2023)分析了基于綠色發展理念的冷鏈物流發展模式,提出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在冷鏈物流發展方面具有天然優勢。梁曉琳、王妍威、谷景祎[4](2023)通過研究冷鏈物流的溯源問題,探究了冷鏈物流在溯源方面的發展方向,并提出相應對策。王佳樂、胡亞敏[5](2023)研究了徐州市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狀況,并從鄉村振興和電商的角度探討了冷鏈物流發展的新途徑。
2022 年,全國物流業整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趨勢。2021 年我國冷鏈物流總額約為8 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約占同年社會物流總額的2%;冷藏車數量由2020年的27 萬輛增加到34 萬輛,增幅接近20%;冷庫容量達到1.96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冷鏈物流的關注度在近些年也逐年攀升,僅2021 年國家部委就出臺了68 項涉及冷鏈物流的文件,且在2021 年12 月份印發了《“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由此可見國家對于冷鏈物流的發展非常重視[6]。
河南地區冷鏈物流發展同樣日新月異。2022 年中國物流百家重點企業中,河南本土企業共有9 家;全國星級冷鏈物流企業排行榜中,河南地區擁有10 家星級冷鏈物流企業,排名全國第四[7],且前三名都是沿海地區,河南是內陸地區排名第一的省份。2022 年河南地區農林牧漁業的總產值達到10 500 億元,漲幅約為7%,其中蔬菜和菌類的產量超過7600 萬噸,水果類產量接近1460 萬噸,茶葉產量超過7.5 萬噸,肉類產量超過646 萬噸,即有超過9000萬噸的農產品需要進行冷鏈物流[8]。
基于對以上數據和社會情況的分析,筆者發現河南省在冷鏈物流發展方面既有優勢和劣勢,又有機遇和挑戰。物流業是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點,更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關鍵所在,冷鏈物流作為物流業中的典型,對其進行深刻剖析,有利于河南地區經濟的發展,有助于解決就業難、就業質量低的問題,更有利于提升河南地區物流的整體水平。
1.人口優勢
河南省能夠成為全國冷鏈物流企業數量排名第四、內陸地區排名第一的省份,人口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據2022年國家統計年鑒的數據:2022 年末河南地區人口總計9883萬人,排名全國第三;出生率為8‰,排名全國第1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4‰,排名全國第14;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22 年國家人口出生率為7.52‰,自然增長率為0.34‰)。由此可見,河南地區的人口在現在和未來都將保持接近1 億人的水平。冷鏈物流涉及的主要組成部分為蔬菜、水果、肉、水產、乳、速凍和醫藥這七個部分(“六加一”)。更進一步說,冷鏈物流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吃飯”和“看病”兩大方面,只有具有龐大的人口基數才能保證穩定的冷鏈物流需求。因此,龐大的人口基數是冷鏈物流發展的肥沃土壤。
2.交通優勢
河南地處中原,擁有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從全國范圍來看:隴海線、京廣線、京九線、焦柳線四條鐵路干線經過河南,全省共有6519 千米的鐵路營運里程,位列全國第5;擁有超過27 萬千米的公路營運,位列全國第五,其中高速公路7190 千米,位列全國第八。截至2021 年底,全省擁有航線63 條,航線里程超過11 萬千米,年旅客吞吐量超過70 萬人,貨郵吞吐量超過70 萬噸。同時,河南省作為內陸地區,還擁有超過1400 千米的內河航道里程。河南省有17 個省轄市,實現了高速公路縱橫交叉,109 個縣級市中只有10 個沒有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總里程將近7200 千米[8]。根據河南省高速公路發展近遠景目標,到2025 年高速公路里程將突破10 000 千米,到2035 年將突破14 000 千米。這些數據說明,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冷鏈物流在河南的發展會有非常好的交通優勢。冷鏈物流講究高速運達,即需要高速公路、鐵路、飛機等速度較快的運輸渠道,河南地區現有條件非常適合冷鏈物流發展。
1.經濟落后
河南作為中部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2021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26 811 元,每月僅2200 元,位列全國倒數第七,中部地區倒數第一,遠低于全國35 128 元的平均水平。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74 872 元,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48 117 元,由此可以推算出河南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每月4000 ~6000 元的為大多數[7]。工資水平低代表消費水平低,河南人對冷鏈物流中利潤較大的部分,如高價值水果、牲畜、水產品等商品的消費能力明顯不足,無法帶動高價值冷鏈物流的發展。因此,在河南發展冷鏈物流的企業大多針對瓜果蔬菜等商品做冷庫儲存、冷車運輸,利潤較低無法大規模集群式發展。
2.人才儲備不足
河南地區從事冷鏈物流的部分工作人員學歷較低,其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河南地區高技術冷鏈物流企業較少,河南雖然擁有9 家全國重點冷鏈物流企業,但這9 家企業除“雙匯”外排名非常靠后,多為體量大但技術含量較低的粗獷型冷鏈物流企業,這造成了河南地區對高端冷鏈物流從業人員的需求量較少,無法留住高端人才。
其次,由于河南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工資水平遠低于東部城市,高端人才往往被虹吸到經濟發展水平高、工資高的地區,如東南沿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等。
最后,河南地區的優質院校較少。河南省僅有1 所“211”大學,且沒有“985”大學,物流專業雖在大部分院校中普遍開設,但院校水平較低,很難培養高水平人才,不能滿足服務當地社會的要求。
綜合以上三點可以得出,河南地區冷鏈物流人才儲備相對不足。
1.市場需求旺盛
2022 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21 年河南地區冷庫出租面積達到20.7 萬平方米,冷鏈需求面積為3.8 萬平方米,即在假設河南地區冷庫需求量不變的情況下,仍然有15%的缺口,且河南地區冷庫的年需求量增長均在10%以上。2021 年全國冷藏車銷售將近8 萬輛,同比增長約20%。河南地區冷藏車的銷售達到4600 臺,約占全國銷量的6%,位列第八位。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冷庫還是冷藏車,河南地區的冷鏈市場一直處于不飽和狀態,缺口較大。河南全省有9800 萬人,每年有將近1 億噸的農產品需要冷鏈物流進行供應。
2.新能源冷藏車發展迅猛
冷鏈物流車輛的需求增長主要集中在輕型冷藏車和微型冷藏車,其中輕型冷藏車銷量占總銷量的70%以上,微型冷藏車則增長速率高達78%,但總體基數占比較小。這兩種冷藏車的發展趨勢都是以新能源車輛為主的,在新能源車輛的發展方面河南有非常大的優勢:宇通集團的新能源客車技術和重工技術為其在輕型冷鏈物流新能源車輛的發展上奠定了基礎;比亞迪集團也在鄭州航空港區設有廠區,其三電技術,特別是電池技術在國內同行業中遙遙領先。另外,國家冷鏈物流的“十四五規劃”也將綠色物流作為將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因此在政策和本地產業的加持下,河南省新能源冷藏車的發展將有質的飛躍。
1.經濟下行,企業盈利困難
受限于河南地區經濟發展落后和冷鏈物流主要服務于低價值產品的情況,河南地區屬于冷鏈物流發展的低價市場,企業在河南地區投資只能依靠數量來取得盈利,很難通過高價值產品或先進技術獲得較高的利潤。在低價市場投資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打價格戰”的情況,如遠低于成本的冷庫儲存或者冷車運輸現象,長此以往會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劣市場環境。低價格導致企業提供劣質服務,從而破壞冷鏈物流產業的健康發展。
最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主要原因是國內市場需求降低,出口商品受西方國家打壓及外來資本的投資降低,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經濟發展的下行趨勢。河南地區工業基礎薄弱人口眾多,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消費能力弱,這些都是冷鏈物流企業在豫發展所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企業在豫投資也有可能遇到資金周轉困難甚至開不出工資、拖欠貨款等現象。
2.發達地區對人才的吸引
2022 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京津冀地區從事冷鏈物流一線操作員的平均工資為7900 元,營銷崗位的平均工資為9000 元,研發崗位的平均工資為12 000 元。長三角地區的一線操作員平均工資為7200 元,營銷崗位的平均工資為9300 元,研發崗位的平均工資為11 000 元。其中:一線操作員崗位上海市的平均工資為7100 元,安徽省為5400 元;市場營銷崗上海市平均工資為9300 元,安徽省為6700 元;研發崗位上海市的平均工資為11 000 元,安徽省為7500 元。由此可見,越發達的地區從事冷鏈物流行業的工資水平越高,而河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遠不及安徽等省。因此,推測河南地區冷鏈物流行業工資水平為京津冀平均工資的一半左右。巨大的工資差距會導致大量人才流失,即使是普通工人也更愿意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工作。因此,河南地區很難留住高質量人才或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這會阻礙河南地區冷鏈物流的發展。
冷鏈物流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做好應對,抓住機遇,只有這樣才能蓬勃發展,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冷鏈物流十四五發展規劃》中提到了三級冷鏈物流節點工程,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工程、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工程和兩端冷鏈物流設施補短工程。這三級工程涵蓋了冷鏈物流產業由大到小、由銷售到購買、由農村到城市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利用河南省交通網絡服務三級工程建設,打通每一個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通道,降低冷鏈物流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河南地區冷鏈物市場需求大多為農產品,如瓜果蔬菜的冷藏和運輸。河南作為農業大省,每年有上億噸的農產品需要冷鏈物流進行保障。農產品冷鏈物流首先要完善產地設備,即農產品在采摘或宰殺后可立刻進入冷庫進行儲存,最大限度地降低商品的損耗。其次要構建廣闊的銷售網絡,利用電商直播等新媒體傳播平臺擴大產品的銷路,縮短農產品在冷庫存儲的時間,盡快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冷鏈物流行業需要的高端人才較少,從業人員不需要很高的學歷即可完成相應的工作。2021 年的招聘數據顯示,本科及本科以下的崗位需求占到將近80%,因此在本科院校或專科院校中都應盡量開設相關課程,更多地培養物流從業人員。同時,要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探究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做到專業課緊貼實際、學以致用。此外,對于重點院校來說,要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培養出能力更強、素質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綜上所述,河南地區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正處于萬物競發的狀態,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相關部門,都需要利用河南本土特色,抓住冷鏈物流產業的需求點,打造全方位的生態服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冷鏈物流行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