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竹
(上海市嘉定區經濟發展服務有限公司,上海 201800)
伴隨著5G 技術的落地,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完善,汽車市場迎來了巨大轉型,逐漸成為具有人才專業型、數據密集型等特征且相對獨立的一個行業。汽車產品將通過技術的驅動服務及電子管理系統等為客戶帶來更強的服務體驗感,使得行業整體服務、技術水平大幅提高。
當前,代表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新四化”已經成為最活躍的一個場所。隨著汽車新四化趨勢的不斷加深,未來汽車將不再是一種單純的交通工具,而是成為一種移動生活服務的重要載體。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汽車企業只有把握好行業發展趨勢,形成個性化和差異化產品競爭,才能在新時期把握好重要發展機遇。“新四化”作為多數汽車企業對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預期,簡單可以概括為“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為在這場變革下緊跟行業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及互聯網企業都在朝著新四化的方向發展。當前,5G 技術的出現正逐漸打造一張全新的物聯網,而在這一背景下,汽車產業作為物聯網的關鍵環節,人們普遍認為汽車產業屬于5G 商業化應用的重點領域,因此許多汽車企業都加入了以5G 為方向的汽車新四化研發行列。不過,在快速發展5G 技術的過程中,用戶生態環境正在快速發展改變,這是過去汽車企業從未面臨過的問題,只有把握好用戶基本需求,才可以快速找到巨大的商業藍海,否則汽車企業將逐漸被時代淘汰,因此有必要對用戶生態和汽車新四化的應用前景展開探索。
21 世紀以來,我國汽車產量屢次實現突破,相較于2020 年同期增長12%。我國汽車產業當前的生產布局和產品體系變得十分完善,培育出了一大批在國內國際市場有一定影響力的先進企業,這些企業在國內汽車市場所占用的份額不斷上漲,汽車的品類、品種和產品等已基本可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有效緩解了汽車市場長期存在的供需矛盾問題。新四化作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由于新能源汽車非常適合在未來發展成移動式的智能終端,因此新能源汽車在短期內會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1]。作為行業公認的未來趨勢,一些不具備新四化特點的企業可能會逐漸被社會淘汰。在國內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品質及影響力都將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領先水平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品樣式豐富,國內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認可度大幅提升。我國汽車產業已將目光重點瞄準新能源市場,未來預計汽車總銷量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持續上漲。
我國人口分布十分密集,使得中國汽車市場具有十分鮮明的消費特征,如各年齡層需求差異、購車性別錯位嚴重、購車用車周期性等,因此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研究中需要將人口演變放在首位,其重要程度遠高于歐美地區的汽車市場,各汽車企業不能直接、簡單地引入新四化的國際化產品策略,而是需要充分考慮未來汽車市場可能呈現的老齡化、女性化、單身化等用戶生態,這是未來汽車新四化需求的主要趨勢,需各汽車企業因地制宜基于用戶生態研究新四化,注重產品新四化升級。從價值鏈與技術層面思考,新四化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將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基本形態與核心。資源集約作為工業發展的大勢所趨,直接體現的是汽車產業電動化發展,面對汽車大量消耗能源和污染環境這一問題,人們不得不尋找一種可以替代傳統汽車的清潔能源或技術,在此背景下,實現燃油汽車朝電動化汽車轉變是一種具有較強經濟和生態效益的發展方式,電動化可以看成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基本形態。例如,西方發達國家的汽車企業紛紛提出了電動汽車發展的概念,大眾、沃爾沃等國內外知名汽車企業力爭盡快實現停產傳統燃油汽車的目標。汽車新四化這一概念的提出,基于產業對汽車體量達到一定程度,對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全新定義。當前,燃油車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促使人們加快朝著新能源的方向開展研究,再加之當前生活質量不斷提升,人們對于汽車的網聯化、智能化需求越來越高,也逐漸從舞臺邊緣走到了中間,以滿足生活便捷出行的需求,隨之形成相應的第三方服務體系與用戶生態圈。
汽車新四化進程中,根據用戶群體及需求的演化,汽車產品將逐漸發展成為移動智能終端,不僅可以幫助人們解決日常出行的問題,而且還可以解決復雜的終端問題。“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主要將智能化、數字化的產品創新與制造創新的共性技術在汽車產業內部集中體現,深化汽車產業的全新模式與產品形態,因此未來智能汽車技術將變得更加成熟,汽車系統、功能會變得越來越豐富,可以預見智能汽車在發展過程中將進一步發揮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優勢[2]。新四化進程中,汽車制造業創新能力將不斷提升,產品設計、工藝規劃與生產管理的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制造系統日趨復雜,在保證正常生產制造的基礎上,實現高成本、低質量和快速制造,更好地適應復雜的用戶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汽車企業會大量應用數字化技術中的虛擬驗證功能,通過定量手段分析并優化制造工藝,實現從傳統制造模式朝著數字化制造模式的轉變。
現階段,我國汽車產業在新四化進程中,多數企業仍在實現轉型創新階段,多以產業技術端層面進行考慮,對側重于共享化的商業模式運營理念考慮不足,部分企業對于用戶群體共享化的需求缺少足夠認識,在產業下游應用端及配套設施層面還未建立相應的共享平臺,這也說明我國汽車產業目前還未形成真正的汽車新四化概念。當前,由于共享汽車對用戶準入資質還有相關要求,且共享平臺相關體制和機制仍需進一步健全,因此共享化雖可為用戶帶來多樣性的體驗,但該模式的實用性還有待提升,短期內難以為汽車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汽車新四化進一步推動著產業變革,中國汽車品牌在發展過程中使得新能源汽車走進了政策新紀元,汽車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迫切需要一個公平、統一的市場環境作為支持,同時要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在宏觀層面上,汽車行業競爭已經進入了存量市場競爭階段,頭部效應逐漸顯現,國內大型汽車企業占據的市場份額較高[3]。另外,國家出臺了有關汽車產業創新的政策,為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經濟環境上,我國開始加快形成以國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全新發展格局,汽車消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和個性化等特點,汽車用戶結構正悄然發生變化,需求、消費升級趨勢愈發明顯,新四化技術為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變革,逐漸成為我國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
5G 時代到來使得用戶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這是我國各大汽車企業從未面臨過的一種形勢。新四化盡管代表了我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不過目前新四化的規模效應還未形成,主要原因和車位緊缺、道路擁堵、公共交通發展等問題有關。一方面,用戶購車容易造成停車難度大,代表用戶在購車時存在較大矛盾心理,再加上城市內部用地十分緊張,造成了車位緊張這一局面。另一方面,汽車數量的上漲導致城市交通壓力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用戶在出行時選擇地鐵、騎行等方式。即便汽車新四化目前已進入導入階段,不過由于存在上述短期內無法改善的問題,導致大量網約車平臺出現,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用戶生態需求問題,使得汽車新四化進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近年來,不斷催生出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和新消費,同時在產業革命與科技發展的作用下,正引領著汽車產業未來發展趨勢的變革。我國汽車產業在未來發展中,將進一步以新發展理念為基礎積極謀劃新出路,針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分化、產業鏈及供應鏈優化、產業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市場消費服務升級等各類變化,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以新思維規劃新路徑,主動順應汽車新四化的發展趨勢,適應技術、用戶需求、經濟等驅動下汽車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持續加大創新力度,重點在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上下功夫,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現代產業鏈強鏈補鏈,不斷提高汽車品牌價值,為用戶提供更加舒適、安全的出行服務,推動汽車產業健康發展[4]。在汽車新四化進程中,技術應用、產業研發力度將呈現大幅提升的趨勢,特別是產品研發創新力將呈現井噴增長的態勢。
伴隨著汽車工業技術創新及產業轉型升級,未來我國將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家層面也會出臺更多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成為汽車新四化的大勢所趨。在汽車新四化的道路上,新型汽車將在產生更高經濟效益附加值的基礎上,促進交通安全、節能環保、便捷出行等一系列社會效益,特別是在節能環保上,新能源汽車體現出了更低的能源消耗率。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消費升級、汽車生產能力提升、對外開放程度提高,使得轉型升級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人工智能、5G、大數據、智能網聯等技術的支持下新能源技術不斷發展,將逐漸形成一批創新性的科技成果。
智能網聯目前已經成為汽車電動化后各大汽車企業爭奪的焦點,5G 互聯網量產汽車和普通燃油汽車的不同之處在于,汽車企業和運營商共同在應用場景大數據方面合作,基于車卡一體化、人卡一體化流量解決方案、應用場景、車內娛樂等內容,協同拓展面向用戶的運營方案。近年來,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進一步發揮出了帶動各地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例如,2016 年由工信部批準的“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范區”封閉測試區在上海嘉定國際汽車城投入運營,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智慧交通示范[5]。
在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們的出行方式及出行頻次不斷增多,使得今后人們出行的服務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技術的創新和普及中,新四化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我國共享汽車事業可能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可以預見中國共享汽車規模會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通過智能化共享汽車,有利于提高人們的出行體驗,大幅提高人們的出行安全。因此,提高共享率目前已經成為全行業的一致共識,共享化將引領未來出行。在未來,購買服務可能會逐漸替代購買交通工具,共享化除了可以優化人們的出行體驗,還能夠大幅緩解交通壓力。
從汽車新四化這一概念可以看出,如電動化主要表示新能源動力系統領域,包括電動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智能化則代表無人駕駛或駕駛輔助的子系統,涵蓋在智能化領域之內。網聯化則屬于一個更大范圍的概念,表示車聯網的整體布局,這與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設有密切關聯性。面向未來,智能網聯汽車開展規模化多場景車輛測試與示范運行將備受關注,逐漸形成高效的智慧交通應用示范體系,實現自動駕駛和共享出行的商業化運營[6]。在智能網聯汽車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將逐漸成為獨立于家庭、辦公室之外的用戶的第三空間,超高清車載顯示屏實現了人車之間的密切互動,未來道路上車輛將逐漸演變成一個個具有智慧的“載體”,超高清視覺系統將逐漸成為提高車輛全息感知水平的制勝法寶,在車輛具備智慧后將逐漸成為智慧交通運行的必備工具,有利于推動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建設。
綜上所述,在我國科技研發力度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利用資源將成為汽車產業未來發展關注的焦點。在汽車新四化進程中盡管會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瓶頸,不過也可以發現新四化為汽車產業發展帶來的良好機遇。特別是在5G、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汽車企業需要更加重視降低開發和生產成本、研發和引進核心技術,因地制宜進行創新創造,強化和政府部門的合作,通過打造智慧交通和智能車場,逐步形成現代用戶生態經濟圈,以此推動汽車產業的新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