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彥潔 徐子珺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河南省南陽市 473000)
隨著教育適齡人口總量的增加,對專業幼師的需求比重愈發增多;同時,國家出臺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導綱要也提出需要大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這也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就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同時,也需要意識到新時代社會、國家等對于人才培養的需求已經滲透在各教育階段,包含學前教育階段,所以需要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掌握扎實的語數外等教學知識,音體美等素質教育能力,同時具備良好的教育心理學知識、教育健康學知識等。時代的機遇和挑戰則轉化為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體系的要求,需要學校、教師著重進行時代化、科學化的教育改革,培養實踐和產出為主要導向的學前教育專業人才。
在對學前教育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時要明確所制定的課程目標其是要支撐專業學生在有良好素質的前提之下滿足畢業的要求,具體是指教學目標指向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師風師德、教育能力、育人能力和自身的發展能力;再以整體教學目標確定課程的性質、課程的標準、對于專業學生的培養標準;同時要使得整體教育目標與單元、課時的具體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相對應相支撐。
在選擇教學內容時首先要求教學內容需要能夠支撐起已經制定的整體、學年、單元和課時的目標,知道學生需要學習什么,并為學生提供這些必要掌握的內容,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掌握與教書、育人相關的知識、能力。同時,教學內容還應當關注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基于學生對學前教育的理解、對于崗位的預設和期待不斷完善相關教學內容。
教學改革之后的教法應當滿足對課程目標的落實需求,如多采用實踐教學方法集中培養專業學生的授課能力、游戲活動組織能力,教學方法要高效高質。同時,方法的選擇應當以學生為中心,以調動學生為主要目標,讓學生參與課堂的主要活動和知識建構之中,用教法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學前教育專業。
教學評價要實現與教學目標及教學預期結果的相一致,用評價反映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取得的成果。同時作用于專業教學的持續性改革。
在硬件資源、軟件資源方面也應當做到對教學的支持與保障;同時,選擇的資源要兼具多樣化、時效化和科學化。豐富的實際資源、信息化資源等皆是為了更好的對接幼兒園教育、保育工作的實際需求,讓學生更好的優化自己所學的教育方法、教育措施。
了解了構成整個學前教育專業體系不同單元的新時代改革訴求、改革重點,還應當針對以上改革重點選擇相對應的具體改革策略、措施,以滿足改革需求。
2.1.1 學生為中心
以學生為中心是指專業教學要重視學生的學,適當弱化教師教的比重,轉變傳統的教師為課堂中心的教育理念,重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指導觀念。該種教學觀念的轉變首先應當由高職院校推進,利用培訓、講座、教師交流活動等方式將科學的、先進的教學觀點傳遞給專業教師;并利用教師評價和考核制度的改變引導專業教師完成以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為中心課堂的建設。其次,該種觀念的轉變還應當由專業教師自己積極完成,利用教學反思、教學結果觀察、對其他教師課堂的實踐研究以及對專業學生學習結果、學習滿意度等的問卷、訪談等,充分意識到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專業教學的重要性、必要性,有意識的轉變個人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和教學模式,實現教師主導下以學生為中心課堂的建設。
2.1.2 產出為導向
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觀念是指教師在組織課堂活動、開展教學實踐中應當將重點放在如何讓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的教學能力。該產出為導向的教育模式是一種開放性的、聯系性的、包容性的科學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要具備系統的、整體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夠將知識輸出給自己未來的學生。以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逆向思維的教育觀念,需要教師了解現階段國家、社會、家庭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專業素養的需求,對學前教育的需求,用需求確定教育目標,整合教育資源,使得產出為導向的理念與實際問題相對接,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證教學的科學高效。
2.1.3 持續性為要求
對學前教育專業進行教學改革應當是持續性開展的教育活動,該種持續性一方面體現在改革時間的持續性方面,能夠循序漸進的、長期性的開展創新教育活動。專業教師既要制定適合本屆學前教育學生成長的持續性教育目標,又要自己有持續性創新改革、關注每一教學過程和整體教育訴求的想法。另一方面,該種持續則體現在對教學全環節的關注與轉變方面,形成教學-評價-反思-改進-教學的閉環管理,專業教師持續性的對涉及教學質量、專業學生素養提升質量全覆蓋內容的持續性改變,并將這種改革觀念滲透在教學主環節之中。
2.2.1 產出導向的目標設計
產出為導向的目標設計主要是結合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設計可以有效提升專業人才專業知識、能力的相關目標,此種目標也是對學生必須完成的專業畢業標準的落實,可以包含以下幾方面:專業學生要掌握具體的學前教學教學方法,具備相應的教學能力;專業學生要理解學前教育育人的標準、育人的核心價值,會育人的具體策略;專業學生需具有終身學習和專業成長的理念、方法,對職后學習培訓有正確的認知;專業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和綜合素質。在以上較為總體的目標之下還需要分設更多細化的目標點,如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要在大中小班的班級管理方面有較好的能力,掌握保育知識、保教知識,有綜合育人觀念,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溝通意識。
產出為導向目標的設計還應當結合具體的課程內容和課程要求進行科學研判和改革,如在學前兒童心理學教學中所制定的產出課程目標則應當包含專業學生掌握兒童心理學的基本概念知識,了解學前兒童的心理變化、年齡成長規律,能夠通過觀察兒童的行為對其心理特點進行判斷和用于合理規劃一日活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五大領域教學活動等等。
2.2.2 實踐導向的目標設計
實踐為導向的課程目標設計則更關注專業認證要求和專業學生學前教育能力,使得目標能夠作用于后續教學內容的調整,具有指向性和方向性。如確定本專業需要培養具有高尚師德,扎實教育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正確保育工作認知,幼兒園工作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實現自身素質全面成長的專業人才。同時,需要增加課程、課時目標的實踐性內容,以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相關內容為例,課時目標就是需要學生在掌握了與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相關理論知識之后能夠將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相關特點作用于自行設計保教活動,更加合理的規劃大中小班不同的一日生活,并要做到根據幼兒的情緒情感變化和發展趨勢實現如健康領域教育教學活動的年齡性銜接。
2.3.1 選擇完成教學目標的內容
教學內容是服務于整個教學體系改革的,所以應當以具體教學目標為導向選擇教學內容,實現從教學大綱到具體課時內容與教學改革目標的有效銜接。如在學前兒童心理學教學大綱中就設計了從嬰兒認知發展到幼兒注意發展的體系性教學綱要,其目標是對應具體的讓學生掌握系統的學前教育理論知識的要求;在綱要中又指出需要每一具體課時增設實踐性內容,如在幼兒注意和發展課程中需要學生觀察和記錄不同的幼兒注意發展特點,分析該種特點的成因,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預防不良注意和引導有效注意的具體措施,相對應的則是課程目標中所提及的學生需要能夠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作用于實踐教學如一日活動、區域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安排之中。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入教學案例、教學片段,給學生提供可進行幼兒注意觀察的情境,請學生就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同樣是用課時具體內容支撐教學實踐性、產出導向性目標。
2.3.2 選擇滿足學生需求的內容
學生的需求既指學生通過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正確認知所產生的自身學習需求,也指社會和專業發展對專業學生成長所提出的具體要求,根據要求不斷完善的改革類教學內容也應當增加實踐類、視野拓寬類內容。如教學幼兒園衛生相關知識則應當利用VR 虛擬技術或交互技術請學生以真實幼師的身份參與到幼兒園安全或意外事故的處理之中,給學生真實的體驗場景,將所學知識作用于個人實踐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中,并提升學生的靈活應變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同時,高職院校也應當針對新時代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趨勢不斷的引入一些優秀的教育案例,拓寬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視野。如給學生展示具體的安吉游戲,請學生分析安吉游戲的優秀或先進性在于哪些方面,通過對其成功因素的探討讓學生對于幼兒游戲組織相關理論認知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再將對優秀案例的分析融入到個人教學游戲的設計之中。
2.4.1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法
選擇教法時同樣要針對實踐性、產出導向性目標選擇能夠落實目標要求的實踐教學方法,如學生個人的觀察、分析、記錄、實踐、總結;教師的案例講授、分析和與學生共同研討案例的方法,最終實現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的改革支撐。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還應當有意識的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結果選擇或制定社會實踐、幼兒園觀摩、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學方式,給學生更多接觸真實學前教育環境的機會,在實踐中升華理論認知。
2.4.2 突出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
教師選擇的具體教學方法還應當突出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積極調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前教育專業課堂的主人。如選擇項目式學習方式,請學生先完成前期的自主思考,再組成小組進行探究合作式學習,學生在實踐討論、案例分析和情景學習中深化了自己的認知,個人的學習思路被專業其他學生幼兒游戲設計、幼兒音樂活動組織開展等的技巧、方法和思路所調動,將一系列如幼兒生活環境衛生、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等內容以實驗分組、情境創設等不同方式學習的更為透徹。
2.5.1 過程、結果性評價相結合
對教學進行評價應當將過程、結果性評價融合在一起,該種評價既需要面對學生也需要面對教師,實現對專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結果,教師教育過程、教學表率、教學結果的綜合性評價。教學評價的方式可以是課堂觀察、考試測驗、學生問卷、教師訪談等不同形式,評價的主體則應當由院校管理者、學前教育專業教研組組長、其他專業教師、學生共同完成,體現評價的客觀性、真實性、全面性。
2.5.2 評價標準與預期教學目標相一致
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應當與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結果劃等號,即學生是否掌握了實踐能力,是否將所學知識產出為教學素養。該評價要將課時評價、學期評價和學年評價結合在一起,如學生在應用奧爾夫音樂法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的創新意識、實踐精神、實驗教學結果,學生本學年的課程實踐研究報告水平等。
2.6.1 多樣資源的開發
教學軟硬件資源的開發可以進一步優化教學改革成果,首先高職院校應當配備和完善支撐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相關硬件設施,如信息化、網絡化設備,實踐基地,情境教學資源、材料,幼兒園仿真教室等。其次,專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對生活資源,如幼兒生活、活動場景圖片;社會資源,如優秀幼兒教學案例、社會熱點新聞,學前教育問題等進行開發。
2.6.2 信息化資源平臺的建設
在新時代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和教師還應當將資源的開發與應用重點放在信息化校園資源平臺的建設與打造方面,即將教師已經開發的多樣資源以教學素材的方式上傳至資源庫中,又實現以該信息平臺所推進線上線下教學的同步開展。平臺中還應當將教師的教學案例、學生的優秀實踐案例等編入其中,并按照講座、資源、學生作品展示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方便學生查找、下載、學習和研究。
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了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在新時代、新要求背景之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應當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教學資源五方面進行有效的、積極的改革,其核心是使得所培養的專業學生更好的完成學前教育專業工作,提升我國啟蒙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