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寒
江蘇泰州人周金才網羅一幫無業游民,以經營汽車抵押貸款的名義,設置種種對貸款人極為不利的條款,人為制造違約陷阱。在被害人違約后,他們不斷以高額違約金、拖車費等名義向受害人索要錢財,短短半年時間內作案36起,非法圈錢167.56萬余元。
現如今,銀行貸款的門檻較高,對個人貸款審核也較嚴。一些自身資金實力不足或征信條件不佳者,為了快速解決資金短缺問題,紛紛把目光投向了貸款門檻低、審核相對寬松的小額貸款公司、網絡貸款公司以及一些打著擦邊球的違規放貸企業。這種“另辟蹊徑”的貸款門路,或許可以解貸款人資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卻可能會給貸款人帶來“麻煩”——一旦未能按期還款或“違約”,貸款人不僅將背負高利貸,甚至還可能陷入不法之徒設下的圈套。江蘇泰州人邵某某就遇到了這樣的騙局。
2016年10月20日,邵某某因為急需用錢,經他人介紹后,來到對外宣稱辦理汽車抵押貸款業務的泰州坤立德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坤立德公司”)咨詢相關貸款事宜。邵某某經咨詢獲悉,坤立德公司辦理的是汽車抵押貸款業務,貸款人貸款需要提供其名下的汽車作為抵押擔保。
經進一步洽談后,邵某某了解到,用于抵押的汽車不需要實物抵押,貸款人在貸款期間仍可使用,但前提是需要在車上安裝GPS,以確保坤立德公司及時了解汽車的下落及動向。邵某某覺得坤立德公司規定的貸款流程相對簡便快捷,而且還不影響自己用車,再說自己貸款金額也不高,很快就能還上,便不假思索地同意向坤立德公司辦理汽車抵押貸款業務。邵某某與坤立德公司訂立抵押貸款合同,約定向坤立德公司貸款2萬元,并以其名下的海馬汽車作抵押。坤立德公司倒也爽快,當場就將貸款匯到邵某某名下的銀行賬號內。不過,邵某某實際收到的款項只有1.7萬元,被坤立德公司以GPS安裝費、家訪費、平臺費等名義先行扣除了3000元。
只貸了2萬元,卻要被扣除15%的手續費,邵某某當時對坤立德公司先行扣除這么高的費用頗有微詞,但想想畢竟能夠當即滿足自己的貸款需求,便咬咬牙同意了,他在合同上簽了字。
本案提醒人們:貸款一定要選擇具有資質的企業。一定要認真審閱合同條款,尤其是關于貸款人義務方面的規定;同時應向對方索要一份貸款合同備份留底,以防陷入不法之徒的套路貸。

車貸公司圈錢勒索,提醒人們警惕套路貸
邵某某原本以為,屆時只要自己按期付息、還款,這次并不愉快的貸款之旅就可以畫上句號了。誰知,由于邵某某草草簽了抵押貸款合同,沒有仔細閱讀合同條款,也沒有拿到備份合同,他忽略了對方草擬的合同中雙方權利義務完全不對等,尤其是合同規定——如果貸款人違約,將會承擔高額的違約金。值得注意的是,合同還規定,在貸款期間用于抵押的汽車只能在泰州市內行駛,離開泰州便要向坤立德公司報備,否則即構成貸款人違約。由于沒有細看合同,邵某某對合同中對自己不利的相關規定并不知曉;尤其是關于汽車駛離泰州需要報備的相關規定,邵某某當時既沒有看到相關合同條款,坤立德公司相關人員也沒有向其予以提示。
邵某某不知道相關規定,自然不會考慮將汽車駛離泰州的后果。由于坤立德公司事先在邵某某汽車上安裝了GPS,對該車的行蹤自然了如指掌。有一次,坤立德公司通過GPS定位發現邵某某的汽車駛離泰州后,遂安排人員使用備用鑰匙將該車開走并藏匿。
邵某某獲悉汽車被坤立德公司開走后,便去該公司交涉。當工作人員拿出其簽字的貸款合同時,邵某某才發現,合同上的確約定了“汽車駛離泰州需要報備,否則即屬違約,需要支付違約金”。邵某某盡管一臉懵,但畢竟是合同約定的條款,況且對方明確如果不答應其提出的條件,就要將汽車作為抵押品出售,邵某某也只得自認倒霉,吃下了這個啞巴虧。
然而,邵某某要付的不光是違約金,還有所謂的“拖車費”。后經雙方協商,邵某某為了贖回汽車,共需向坤立德公司償還貸款本金2萬元,并支付違約金和“拖車費”3萬元,加上此前其已支付的利息6600元,總計需要支付5.66萬元。真可謂得不償失。
據查,坤立德公司成立于2016年7月,由江蘇泰州人周金才出資設立。周金才將坤立德公司的經營范圍定位為從事車貸業務,但該公司并不具備相應的貸款資質,屬于超范圍經營,且在推行業務過程中屢屢違規甚至觸犯刑法。
為了實施自己的既定計劃,周金才大量招兵買馬,將泰州人張水晶、管樂、徐俊敏、姚建梅、周飛、王偉、王敏等12人攬入麾下,為坤立德公司開展所謂的車貸業務服務。
相關證據顯示,坤立德公司在借貸過程中,對外以“利息低、放款快”為誘餌吸引客戶上門貸款。在實際貸款時,坤立德公司既要求貸款人簽訂貸款合同、汽車轉讓協議等格式條款、文書,還特別約定了對貸款人極為苛刻的違約責任,如車輛出市需要報備、不得逾期還款、不得將車輛二次抵押貸款、不得卸載GPS等,并設定了高額的違約金條款。
合同簽訂過程中,坤立德公司人員通過故意不給貸款人備份合同、不全面告知合同內容,隱瞞違約后將面臨高額違約金、拖車費等嚴重后果,催促貸款人簽訂貸款合同,制造民間借貸的假象,同時違規收取GPS安裝費、家訪費、平臺費、頭息等費用。
合同履行過程中,一旦貸款人出現逾期還款、車輛出市不報備、二次抵押貸款等違約情形后,周金才等一伙人會在不通知貸款人的情況下,用貸款人貸款時提供的車輛備用鑰匙、按照GPS信號定位,偷偷開走貸款人車輛并藏匿。事后該公司通知貸款人相關扣押信息,要挾貸款人支付合同約定的貸款金額及高額拖車費、違約金后,才能贖回車輛,使得被害人為討回被扣押的汽車被迫就范。
在實施上述犯罪時,周金才負責該公司全部車貸業務;張水晶負責公司具體車貸業務管理;管樂為周金才提供放貸資金,并約定利息、違約金由二人平分;徐俊敏負責參與談判;姚建梅等其他9人分別充當公司的業務員、評估師、拖車工等角色。
卷宗顯示,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周金才、張水晶等13人采取上述手段實施敲詐勒索犯罪36起,非法獲利人民幣167.56萬余元。
2020年9月12日,周金才等13名被告人悉數被抓捕歸案。2021年7月23日,周金才等13名被告人被檢察機關指控犯敲詐勒索罪,向法院提起公訴。泰州市海陵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海陵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于2021年8月3日裁定中止審理,后于同年11月1日裁定恢復審理。
海陵法院經審理認為:周金才等13名被告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以“套路貸”的形式,設定低門檻違約條件,以被害人違約為由,采取扣留車輛要挾被害人拿錢贖車等手段,強行索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敲詐勒索罪,且系共同犯罪,依法均應予懲處。
2021年12月31日,海陵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周金才犯敲詐勒索罪,判處有期徒刑12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25萬元;張水晶等其他12名被告人犯敲詐勒索罪,分別判處13年6個月至1年6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人民幣20萬元至1萬元不等的罰金(其中被告人王敏被宣告緩刑)。
一審宣判后,被告人周金才、張水晶、管樂、周飛、王偉不服,提起上訴。江蘇省泰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于2022年9月20日作出部分改判的二審判決:將一審對周飛的量刑由“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改判為“有期徒刑5年3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萬元”;將一審對王敏的量刑從“有期徒刑1年6個月,緩刑2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改判為“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6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萬元”。
(本文謝絕轉載)